[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010年夏季课程《胜道宝鬘集》释论 第五堂课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8
2010年夏季课程‧《胜道宝鬘集》释论‧第五堂课
 
降伏自心,做个好人
 
真正的佛弟子,要懂得运用佛法,降伏自心,要下定决心,勇敢做好人…
 
日期:2010年6月20日上午
 
佛教是现今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之一,佛教徒的人数也很多,但是在这么多的佛教徒当中,多少人能够将教主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方法,落实在生活当中,真正地去修持呢?以百分比来算,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六十吧!大部分的人只是一种信仰,把佛法当成兴趣而已,并没有真正去行持佛陀所开示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善恶取舍的教法。
 
你是「名符其实」的佛弟子吗?
 
佛教不是信仰就够了,佛法的重点是明了取舍的智慧,知道应该断除的是烦恼,也知道对治的方法。或许就是因为佛法强调身体力行,要对治烦恼,所以大部分的人会觉得满困难的。
 
反观其他宗教会强调,只要有信心就足够了;但佛教并不这么认为,还要真正实修,以对治法来调伏烦恼,所以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在许多称为佛教徒的人当中,真正名符其实的有多少?可能并不多。
 
我们身为佛弟子,佛法中的很多道理,例如慈悲、智慧,尤其大乘佛教的慈悲还是很广大的,要对一切虚空众生有慈悲,并且有伟大的菩萨六度法门,但是似乎并没有真正做到什么。有时反观基督教的朋友们,他们却做到了很多慈悲的事情。
 
有些人会自诩为佛教徒,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徒有虚名和傲慢,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反而会有许多伤害。祖师们再三告诫我们实修的重要性,佛法不是一种学问,也不是标新立异的哲学理论,佛法是要用在我们的心性上,去修持和体验的。
 
许多人长时间的听闻、思维佛法,现在我们应该反省一下,重新检查自己学佛的动机,看看佛法是否融入到自己的心中。
 
人身难得,别做地球的垃圾
 
仔细想想,到底佛教徒的问题和困难出在哪里呢?首先在于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人。因此,我觉得道次第的修学,首先提到思维「暇满人身」的难得,是有其深刻意义的。
 
这里要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两个日本人聊天,其中一个人说道,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两个字的忍辱,另外一个说是四个字的忍辱,日文当中的忍辱有两种说法,第一个人说真正的忍辱是两个字的忍辱,第二个人说不对,应该是四个字的忍辱,总之两个人因此吵起架来了。他们嘴上说谦让、安忍,但是行为却完全相反;有时,我们口说佛法,但却没有真正做到,不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应该先从基本做起,首先要知道身为人、得到暇满人身的价值和责任是什么?不然就会像之前所说的「可惜」的事情之一:得到暇满人身,不用来学佛,却平凡的死去,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许多佛弟子接触学习佛法,却似乎把佛法当成了一种消遣和兴趣,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乐趣,而没有把佛法真正用在心上,实际地去修持。世界上的人口愈来愈多,不懂得珍惜自身价值的人,就像是被丢到世界上的一个垃圾,只是增加地球的负担,不仅如此,重点是糟蹋了自己生而为人的难得机会。
 
很多人的一生,只是在模仿别人,过着他人的日子,从未想过自身的价值和责任。一个佛教徒,刚开始甚至不需要思维太多皈依、因果等高深的哲理,而应该踏实的从最基本的「人身难得」开始思维,思维经典中提到的八无暇、十圆满,或者就是静下来想一想身为人的珍贵价值。
 
学佛要做好人,不是做怪人
 
我想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作为例子,这个人他六、七岁时被授与了一位尊贵上师的名号,之后就离开了父母和幼年的玩伴,进入到一个非常严格和约束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在讲的是谁了吧!他具有尊贵上师的名号和责任,然而这些并非他刻意求得的,完全是意料之外。从此他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也无法再过一般孩子或一般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想,也挺让人难过的。
 
换个心念来想这整件事情,每当我坐在「Gmb」的法座上修法或授课的时候,都觉得对自己是一次提醒。提醒什么呢?并不是提醒「我是Gmb,我很了不起」,或者「我就是Gmb,是个大成就者,我过去生一定积聚了好多福德资粮,我满了不起的」,并非如此。而是提醒我「每个人都有机会,只要懂得珍惜和把握,都可以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情,满足众生的愿求,能为世界的和平安乐,做出贡献」。
 
其实我能做到的一点利他的事情,力量并非来自「Gmb」的名号,而是来自身而为「人」的一种潜能,这种能力你我都有。在「Gmb」名号的提醒和启发之下,我看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即使压力很大,忧心的事也多,但是让我看到了身为「人」的独特潜能和价值,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发掘出自己独特的潜能和特质,好好地过一个有承担和价值的人生。
 
死亡无常、因果业报、轮回过患等等思维,是在帮助我们认清身为「人」的特质和责任。慈悲是在告诉我们:若是能够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价值,尽力地去利益他人,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他人。所有佛法的口诀,都是在帮助我们回归到「人」的本身,认清「人」的价值和责任是什么。
 
我们时常忘了自己身为人的本分,但又不是鬼,就成为非人非鬼的情况。例如有些学习密宗的法友,家人并不是佛教徒,他也不顾家人的感受,自己在家里设立佛坛,放置铃杵和头盖骨等等法器,然后每天清晨起来结手印、修法、摇铃、打鼓等等,家人还以为他是不是被魔鬼附身了。
 
学佛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奇怪的人。其实真正的佛教徒是什么?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个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懂得透过佛法降伏自心,慢慢的消除傲慢、嗔心等烦恼之后,成为家中最好的那个人,最好的亲人。
 
因果业报、轮回过患和无常的道理,并非只适用于佛教徒,每一个法教都在帮助我们认清轮回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一个深思死亡无常的人,知道一切都会变异、会死亡,因此会更懂得珍惜生命。
 
每个人都有能力影响世界,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这个世界--这即是以人为本的因果业报的思维,如同科学家提出的「蝴蝶效应」指出,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拍拍翅膀,都可能在遥远的北美形成一个飓风。世界息息相关,我们自身的一个行动,都会影响到家庭、社会,进而影响整个世界。所以我们要珍惜人的价值,明了人的责任,这是非常重要的。
 
放轻松,自然就快乐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我们的心太混乱了,无法平静下来,因此我们想要得到快乐却总是得不到。我们以为快乐就是买一台新车,买一间富丽堂皇的豪宅,或者找到一个伴侣,结婚过日子。但是你会看到,有些人这些全都得到了,但也没有真正快乐过。
 
我们一直以为快乐是要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或者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例如衣服反过来穿,或是碗倒过来放等等。然而快乐就在我们心中,降伏了烦恼,才能得到快乐;一个心中充满烦恼的人,就算躺在一张柔软舒适的床上,身边都是软软的垫子,还有人帮他按摩,他也不会快乐。内心不平静,所有想要快乐的想法都会被摧毁掉。
 
我希望各位能够寻求内心的平静,方法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放轻松。但问题是没有人肯放轻松,总是有事,总是很忙。对于一个习惯放轻松的人来说,放轻松很容易做到;对于一个不习惯的人,你突然告诉他要他放轻松,有时反而会让他更生气。我听说达兰沙拉的邮局常常大排长龙,偶尔你会听到前面的人说:「喂喂!不要推,安静下来啦!别急!」大家一听到「要安静!」反而更急、更气、更用力推。住在德里或是国外大城市中的人,一遇到塞车,就会气得捶方向盘、骂脏话等等,这都是没有放松。其实放轻松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人做到, 嘴上说放松,但是一个比一个急躁。其实,心性本来即是平静、自在,由于我们习惯于烦恼,因此一遇到刺激的外缘,就会有过度的反应和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就是回到本来的自己,然后放轻松。身体放轻松,语言放轻松,慢慢的,心就能够自在。
 
第六、必须以精进的甲冑和勇气,使誓言坚定不变
 
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常常我们心中好象常有两个人在对话, 一个说:「去做吧!去生气吧! 还手吧! 别管那么多。」另一个好象在耳边提醒:「不可以生气喔!要柔和,因为你是佛教徒, 要行善。」我们总是在两者当中徘徊。
 
平时我们的主观意识都很强,强调个人的风格,你好象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在面对善恶取舍的抉择时,譬如说该生气?抑或不该生气时,我们却犹疑不决。如果你真的觉得行善是对的,也发誓一天之中不要生气,这时你将自己的身口意都交付给善的一方,就像签字发誓了一样。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决心,可以生气也好,不生气也好,很不稳定,有时好象一个大善人,有时却变成一个大恶人。
 
你的修行,比看足球赛还不如?
 
要让誓言坚固,光靠发愿是不够的,我们总是口头说太多:要行善、要利益一切众生、要一生中成佛,但都不是发自内心的话。这种感觉就像是上呈的文件,总是没有给到主要签字的人,而在秘书或其他无关紧要的人手中传来传去;我们的修持、我们的心,就像那张漂浮不定的纸张,徘徊不定。
 
我们决定了善的一方,就要用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如同仆人一般地去侍奉他。一个坚定目标的人,即是勇者;勇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你的决心带来的。
 
就像我们看世界杯足球赛一样,你清楚知道自己支持的是哪一方,你的情绪投入,输了会大哭一场。反观我们的修行,有时投入程度,比看足球赛都不如,修得好也可以,修得不好也可以,很轻忽、很随便,这样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什么是勇气? 是指内心深处、彻骨彻髓的一种感受:你知道恶是不好的,痛苦是你不要的,你有着强烈的决心,知道唯一的选择就是消除恶业和痛苦。这种勇气需要慢慢培养,不会因为佛经中说烦恼不好,你就有决心将烦恼消除;仅仅阅读文字,无法把决心带出来,因为那些只是佛陀的感受,是他的体会,不是你的。唯有自己有所体验,真正明了烦恼带来的坏处之后,你才会相信佛陀的话,并且下定决心地去修持。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10年夏季课程《胜道宝鬘集》释论 第六堂课
下一篇:2010年夏季课程《胜道宝鬘集》释论 第四堂课
 四共加行 连载五
 忆念三宝
 心灵的纯净
 《普贤行愿品》释论 第一堂课
 米觉多杰教言(第十四天)
 上师赞
 快乐的根源是真实的利益他人
 提炼出如纯金般的本心,帮助这个世界
 选择与依止上师
 2010年秋季课程 第一天 如何生起世俗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7月3日─十项激励自己的事[栏目:福德日记]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三):五盖[栏目:隆波通禅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五一)[栏目:杂阿含经]
 144.广慧元琏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在战时二已被说者(1)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赖债不还,生子多病[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二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4.子瞻和鱼 Zi Chan And The Fish[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把好的想法和行为变成习惯[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念佛怎样能念到反闻闻自性?[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