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54
 
{返回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88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54)

1994年10月讲于隆昌寺僧伽培训班 傅味琴
 
出家修行,至少初果要证到

提要:
 ·不要因烦恼妄想失去欢喜
 ·师喻宝库之钥匙
 ·出家修行,至少初果要证到
 ·戒有开遮持犯,照佛的规定去做就叫清净
 ·修行人不要做一个没有法的空架子
 ·没有定,成就不了

不要因烦恼妄想失去欢喜

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上师的法流,应该天天要欢欢喜喜。说:“这我懂,可是有时候我烦恼来了就欢喜不起来了”,烦恼来了么,赶赶掉。打妄想,朝它“呸”一口,一下子就把妄想“呸”掉了。这个短短时期来,你们精神饱满,道风好得很快。

  能海上师说:“师喻宝库之钥匙,有钥匙,始能开宝库也。”
  

师喻宝库之钥匙

既然善知识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应该要亲近善知识,能海上师把师比喻宝库的钥匙,没有钥匙,你怎么开宝库!没有善知识,你怎么走进佛法的宝库?怎么进入修行的门?所以说依止善知识才能走上菩提大道。

  能海上师说:“众德谓因上戒定慧三学,果上断智悲三德。”
  

出家修行,至少初果要证到

“能成众德”之种种功德,归纳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功德,其中以戒功德为第一,没有戒德,定慧的功德也发不出来。现在学习刚开始,要发动你们自觉,以后就要自愿跟强迫相结合,当然能自觉最好。师也要观察你们,把你们的脾气、习气都看熟了,你不变也要你变。好比皈依、出家都要自愿,你想要成就,那就非要你达到要求不可,你不成就,不了生死,不证阿罗汉果,那你出家干什么?至少初果要证到。

修行就是修戒定慧。持戒功德大,受了戒,要把戒弄清楚,否则受的啥戒也不知道,上午受戒下午犯戒,犯戒入地狱,这个苦可长啦。所以受了戒要学戒,戒本要背出来,戒弄清楚了才不会犯。

戒有开遮持犯,照佛的规定去做就叫清净

有人精进修行的,冬天在墙壁里挖一个洞,把一只手臂伸出洞外,体会一下寒冷的苦,如果犯了戒掉在冰寒地狱的苦,那可更受不了啦。要了生死,要成就,没有戒不能打保票。居士受五戒,清净不犯,能保人身;出家人戒律清净能生天;如果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能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如来说过,如来涅槃后佛弟子以戒以法为师,现在有人竟然说,“90年代还讲什么戒”。没戒律的教,就不能称为佛教。佛教的戒律,任何时代都行得通,佛是大智慧,哪有什么不合时代的?戒有开遮持犯,你按照佛的规定去做,就叫清净。

修行人不要做一个没有法的空架子

有一年我在昭觉寺讲《普贤行愿品》,有的比丘来听,有的不来听,说,“居士讲经我不听”。那么请你讲,你又不会讲,《圆觉经》上说:末法时期了,如果你遇到一个善知识,哪怕这位善知识有老婆,有孩子有家庭,你也要赶快留在他身边学。为什么宁愿做一个没有法的空架子。佛说:要“依法不依人”,你为什么不能依教奉行?我教的法都是能海上师的法,今天能听到这些法,大家要发欢喜心,能海上师编的《戒定慧基本三学》,就说明戒定慧最重要。

没有定,成就不了

定呢?没有定,成就不了。修行人持戒清净,就好像打好了地基,地基打好了要盖楼房啊,从没有地基打好了不盖楼房的。即使有这种情况,那是因为里边在闹矛盾。依戒生定,以定发慧,为什么受了戒,不肯修定,思想闹矛盾啊,这可惜不可惜?戒是断我们恶行,定是断我们烦恼习气。要成佛就得修定,要了生死就得修定,要往生就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唸佛能一天至七天一心不乱,这就对了,可是你唸了20多年连十分钟一心不乱都达不到,那该怎么办?要修定啊。我们上次修的数息观,同学们都反映,修了数息观妄想就少多了。
 


{返回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55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53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15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19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0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43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01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97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41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07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9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96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9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 印度佛教涅槃学说略述[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无惧死亡[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噶当派发展史概述(寂照法师)[栏目:噶当]
 觉明妙行菩萨说[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僧宝论15、如何对待过失僧 (第三章 避免谤僧与调整行为 之三)[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栏目:杨维中教授]
 如理如法[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十五)[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