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盗戒第二
道源老法师 讲述
{返回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60

  盗戒第二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二重。
  【注释】
  〔偷盗〕:
  偷、盗、窃三种恶行,意义相近,是乘人不注意或不备之时,取走其财物。在佛法术语叫做「不与取」。
  偷盗的人,先发欲而后起思,由思(惑)而后起行,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以满其欲。
  偷盗是不误而取,即明知该财物是他人所有,非自身所有,且自身亦无类似财物,是完全的偷盗行为。这就犯了偷盗戒,应得不与取之罪名。
  〔一钱〕:
  「一」是指最小的单位,在自然数来说,「一」是最小的,最大的数则不存在。因为宇宙间,什么数是最大数,为不可知。故佛常以「无量」来形容最大。
  「钱」是流通的货币,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来购物活命,故众生视「钱」为第二生命。若偷盗他人的钱,就是损害他人的生命,等于犯了杀生戒一般。
  戒法上的「一钱」,是指佛制戒时印度的币值。到了唐代的时候,印度的「一钱」合唐代币值「十六钱」。印度币五钱,即为唐代币值八十钱。八十钱在当时可买长衫一件。佛当时的一钱,其购买力可能更高。
  偷盗「一钱」就犯了重戒,由此类推,偷盗财物越多,罪业越重。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若犯偷盗而破此戒,其所得罪报如第一(初重)戒者一样。
  「误取」则不犯重戒,因原无偷盗之心,也未生欲,更无思惑。故虽有「不与取」的行为,但不犯重戒。然应在自我或他人发现后应即求忏悔,忏悔自己的粗心大意。
  「同意取」则不犯戒,既经原有人之同意,即非偷盗,故也不必求忏悔。
  【旨意】
  「偷盗」是最不光明正大的恶行,最令人生厌。因欲心不止,烦恼不断,是修道的最大业障。故佛制盗戒,以防止受过戒法的优婆塞、优婆夷犯此行为。如果破了此戒,就将被名之为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了。

 


{返回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大妄语戒第三
下一篇: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杀戒第一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僧食不公分戒第二十六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行路见病舍去戒第二十八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见乞不与戒第四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酤酒戒第六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险难独行戒第十一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不瞻病苦戒第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缘起 壹、释题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五众前行戒第二十五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杀戒第一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市场贩卖斗秤不平戒第十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四章 各种事件[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印祖故事 59、南亭法师请开示,印公主张唯念佛[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理论 V.S.实况[栏目:倾听弦外之音·阿姜查]
 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正慈)[栏目:华严文集]
 超渡与往生[栏目:仁焕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六、第八识的概要[栏目:慈航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