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盗戒第二
道源老法师 讲述
{返回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8

  盗戒第二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二重。
  【注释】
  〔偷盗〕:
  偷、盗、窃三种恶行,意义相近,是乘人不注意或不备之时,取走其财物。在佛法术语叫做「不与取」。
  偷盗的人,先发欲而后起思,由思(惑)而后起行,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以满其欲。
  偷盗是不误而取,即明知该财物是他人所有,非自身所有,且自身亦无类似财物,是完全的偷盗行为。这就犯了偷盗戒,应得不与取之罪名。
  〔一钱〕:
  「一」是指最小的单位,在自然数来说,「一」是最小的,最大的数则不存在。因为宇宙间,什么数是最大数,为不可知。故佛常以「无量」来形容最大。
  「钱」是流通的货币,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来购物活命,故众生视「钱」为第二生命。若偷盗他人的钱,就是损害他人的生命,等于犯了杀生戒一般。
  戒法上的「一钱」,是指佛制戒时印度的币值。到了唐代的时候,印度的「一钱」合唐代币值「十六钱」。印度币五钱,即为唐代币值八十钱。八十钱在当时可买长衫一件。佛当时的一钱,其购买力可能更高。
  偷盗「一钱」就犯了重戒,由此类推,偷盗财物越多,罪业越重。受了戒的优婆塞、优婆夷若犯偷盗而破此戒,其所得罪报如第一(初重)戒者一样。
  「误取」则不犯重戒,因原无偷盗之心,也未生欲,更无思惑。故虽有「不与取」的行为,但不犯重戒。然应在自我或他人发现后应即求忏悔,忏悔自己的粗心大意。
  「同意取」则不犯戒,既经原有人之同意,即非偷盗,故也不必求忏悔。
  【旨意】
  「偷盗」是最不光明正大的恶行,最令人生厌。因欲心不止,烦恼不断,是修道的最大业障。故佛制盗戒,以防止受过戒法的优婆塞、优婆夷犯此行为。如果破了此戒,就将被名之为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优婆夷了。

 


{返回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大妄语戒第三
下一篇: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杀戒第一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不瞻病苦戒第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大妄语戒第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说四众过戒第五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商贾不输官税戒第二十一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第十八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行路见病舍去戒第二十八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养蚕戒第二十七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贰、释六重戒 邪淫戒第四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僧食不公分戒第二十六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病要用佛法来医[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任杰 藏译汉)[栏目:任杰居士]
 自利?利他?自利利他?[栏目:法忍法师]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四)[栏目:能利法师]
 希望大家精进修法[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学佛修行要解行并重——客堂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二 十善业道是一切圆满成就的基础[栏目:宽见法师]
 什么是功德回向?[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自我教言 讲记8[栏目:自我教言]
 禅门骊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云栖袾宏[栏目:禅门骊珠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