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思考题
1.什么叫回向?为什么要作回向?应如何回向?
2.请谈谈你学三殊胜后的感想?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宣讲《极乐愿文大疏》,其中讲闻法方式;分说三殊胜当中,加行发心殊胜和正行无缘殊胜已经讲完了,下面讲结行回向殊胜。
丙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大乘义章》云:“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说,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以比喻说明:一块黄金是用来做马桶、装饰品,还是做佛像,这主要取决于主人的想法;同样的道理,我们所作的善法如何成熟,这也取决于回向,故回向至为关键。
所以,不管是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包括坐一次禅、听一次法、讲四句偈,甚至念一遍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一刹那间忆念出离心、菩提心与产生信心,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做一次取舍善恶之事等,在完成了之后都必须立即作回向,这非常重要。
我以前也讲过,在藏传佛教中,广大信众都有良好的回向习惯。包括我从小都有这样的意识,如果善法做完了以后没有回向,心里就特别不安,一定会尽快念个回向文来回向。在学院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你找人谈一些事情,如果他刚听完法还没有回向,他就会说:你稍等一下,我刚听完法,把善根回向完了再说。这说明,大家都很重视对善根的保护。
所以我非常希望,所有修学藏汉佛法的佛教徒,都能养成良好的回向习惯,对现在正在这样共同学习大乘佛法的佛友来讲,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生起这样的理念。当有了这样的习惯之后,如果作了善法不回向,那自己也会觉得不圆满。就像担心别人偷走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而不愿将其随便放在家中,一定要存入银行或放在保险柜中一样。同理,做完善法之后,为了不让善根失毁,也会立即作回向。
如果现在正在听闻佛法的大人,都能养成做完善法马上回向的习惯,那就可以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教育,比如要求他们将所念的一百遍观音心咒立即作回向,或让他将当天行持的善法回向完之后才睡觉,等等。如能养成这样的习惯,那对他们的生生世世都会有无穷利益。
下面讲不作回向的过患。如果没有作回向,善根就有耗尽的危险。就像一堆干草,以一粒火星则能焚毁无余;或者一滴水,在烈日下很快就会消失。初学者的善根本来就如干草与水滴一样微弱,而相续中的嗔心、嫉妒、邪见、傲慢等恶分别念,却如大火、烈日一般猛烈。如果没有及时作回向,一旦产生这些恶念,就会摧毁以前所造的善根。比如今天听了一次法,如果没有立即作回向,下课后很可能对别人产生嗔恨心,在产生嗔恨心的当下,包括当天听法在内的百劫所积善根,就全被摧毁了。有些人天天念佛,可是念完佛后从来不回向,而且还经常与同行道友发生矛盾,甚至产生嗔恨心、毁谤道友,这实在可惜!所以大家都应养成在做完善法后立即回向的好习惯。
接下来宣讲毁坏善根的四种因,也进一步说明,在积累福慧二资后,一定要将善根立即回向的道理。如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意谓:在积累善根之后,如果颠倒回向,或者不回向,以及宣扬和产生后悔心,那以此四因就能将以前所积累的善根无余毁灭。下面次第讲述这四种因:
首先是颠倒回向。比如,我今天行持了听课、放生等善法,但我却将它们这样回向:愿他不要快乐,愿他痛苦,愿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这就是颠倒回向;更为可怕的是,我现在就修一个降伏法,愿我的怨敌马上家破人亡。当然,从最严格的角度来讲,大乘修行人将所积累的善根回向健康发财,也是颠倒回向。如果作颠倒回向,这不但毁坏善根,而且结果也极为不妙,所以大家一定要杜绝这样颠倒的心行。
其次是不回向。如果做完善法后根本不作回向,那当出现一些恶分别念,或出现毁坏善根的违缘时,以前所积累的善根就会被彻底摧毁无余。因此,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善于保护善根。如果能以菩提心摄持而作回向,那就像把钱存在银行且有极高利息一样,善根不但不会失坏,反而会日日增上;即使不能以菩提心摄持,也要念诵回向文来作回向。
第三是宣扬。一般来讲,善根不能在别人面前宣扬,因为宣扬会导致善根毁坏;而过失则应尽量宣扬,因为发露过失可以摧毁罪业。但很多人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宣扬自己的善根,比如我今天念了什么经、修了什么法、供养了僧众多少钱,甚至有的还添枝加叶地宣传;而自己的过失却尽量隐藏,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样就不太好。
第四是生悔心。比如我今天做一件善事,要么供养上师、要么供养僧众,或者在佛前供养,但过一段时间就生起了后悔心:我当时错了,那天不应该作这样的供养。现在很多人经常在做完功德之后特别后悔,认为自己当时的选择完全是错的,其实这样的想法也是毁坏善根之因,故大家一定要尽量避免。
另外,这四种因在《前行备忘录》等论典中有较广泛的宣说,大家可以参考。
在了知做完善法必须立即作回向的道理之后,我们还应了知如何回向之理。如果作上等回向,则所积累的善根资粮根本不会穷尽。《大乘义章》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其中,菩提回向是缘佛果而回向,众生回向是缘众生离苦得乐而回向,实际回向是缘真如而回向。这三种回向都是上等回向,若能随一而行,则善根不但不会穷尽,反而会越来越增上。《华严经》云:“所行功德虽微小,悉能回向广无量。”意谓:即使所行持的功德表面上看来非常微小,但若能以三种回向摄持而作回向的话,那它的功德就无量无边。
《慧海请问经》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意谓:就像落入大海中的一滴水,在大海没有干涸之前,它就不会耗尽;回向大菩提的善根也是这样,在未获得菩提果之间,它也不会穷尽。其实这就像两人结伴去拉萨,一人有少量面粉,另一人有大量面粉,当他们把所有面粉合在一起之后,在面粉未用完之前,少量面粉也不会用尽。所以,在平时回向的时候,我们应尽量以三种回向来印持,这非常重要。若能这样,那即使形象上再微小的善法,其功德也不可思议。
的确,一切善法功德的大小都取决于心。《了凡四训》讲了这样一则公案:以前,一位贫女到寺院供养了二文钱,方丈亲自为她回向。她成为贵妃后,又到这座寺院供养了几千两金,但方丈却让徒弟为她回向。她心中不解,于是请问方丈:以前我仅供养二文钱,您亲自为我回向,而这次供养这么多钱,您为什么不为我回向?方丈回答:前次布施虽薄,但心很真切,老僧不亲自出面不足以报恩;如今布施虽厚,但布施的心却不如以前,所以让徒弟出面就足够了。
那么,应如何回向呢?首先,不应为了获得健康、财富等人天果位而作下等回向,否则如生长的大黄秆一样:于夏季生长后就立即干枯,从而化为乌有;同样,这样的回向对自他都没有真实的利益,也即无有恒久的安乐,最终将灭尽成为无实法,自他二利一无所成,所以我们不能作这种回向。
对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现在许多人修持善法后不回向,甚至连什么叫回向都不知道;有些人虽然回向,但相当一部分人却是为了获得有漏安乐而回向。其实,人天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一样,为了它们而作回向毫无实义;况且积累善根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这种不究竟的下士道回向,而以清净心印持而作回向。
其次,也不能为获得声闻、缘觉果位而作中等回向,否则趣入无余涅槃、仅为自利不饶益他众,最初的发菩提心也成了妄语。现在不少念佛人都作中等回向,即为自己获得解脱而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非常不好。如作中等回向,虽然暂时能得到寂灭的安乐,但这仅仅是自己一人离开了三界轮回的痛苦,并不能饶益广大的众生。而我们最初都发了菩提心,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管众生,只为自利而行持寂灭道,那这就与最初的承诺完全相违。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连世人也不会赞叹,更不用说佛弟子了,所以也不能作这种中士道的回向。
可能,在座的佛友都会认为自己是大乘行者,但大小乘唯一的区分仅在于发心,如果你最初发了菩提心,但所得的善根一点也没有回向给众生的话,那就非常不合理。这就像一个老板最初对员工宣布:“我们赚的钱一起分享。”但结果老板把钱全部揣入自己的腰包,那谁还会相信这样的骗子呢?同样,发了菩提心的人也不能为自我解脱而作回向,否则也会成为众人所不信的大骗子。
有人可能会这样想,既然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回向都不合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向呢?一句话,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们亦应如是回向。《三十五佛忏悔文》云:“过去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未来诸佛世尊云何回向,现在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这宣讲了回向的方法。《华严经》云:“过去一切诸如来,未来现在诸导师,若能如是知回向,则与三世诸佛等。”这是在讲如是回向所具有的功德。故大家皆应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
当然,如果完全能以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对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远离一切戏论的方式来作回向,那就最好不过,因为这是最了义的随同三世诸佛回向的方法;但这样的三轮体空回向,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对普通人来讲,想作这样的回向也不太可能。而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的部分大德认为,修行人安住在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中作回向,也可以叫三轮体空的回向。
对此观点,萨迦班智达驳斥道:如果证悟了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那就应该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既然已成一地菩萨,那就应该具有《入中论》所讲的一地菩萨的功德,比如一刹那度化一百个众生,以及震动一百个世界等。如果已经证得一地,但却没有相应功德的话,那就像太阳已经出现,但却没有应有的光芒一样可笑,所以这种说法不合理。
乔美仁波切对此回答说:这不一定,虽然内心有大圆满或大手印的空性定解,但不一定马上就具有一地菩萨的功德。比如,大鹏金翅鸟的幼仔在蛋中时,虽然它的整个身力全都圆满了,但暂时还不会显现出来。同样的道理,虽然有大圆满或大手印的修行境界,但也不一定当下就具足一地菩萨的功德相,这只有在未来登地时才会出现。
乔美仁波切还引用《弥勒菩萨授记经》中的教证来说明此理,当世尊说“弥勒菩萨是我的补处”时,很多眷属也产生疑问:既然弥勒菩萨是世尊的补处,那他现在为什么还没显现佛陀的相好庄严呢?与此公案相同,安住在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而作的回向,也可以叫三轮体空的回向。所以,如果道友们有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就应安住在这样的境界而作回向。
以前,阿底峡尊者还说: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对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以如梦如幻的方式来作回向的话,这也可以说是三轮体空的回向。所以,我们平时也可以这种方式来作回向。
当然,以上三种回向方式对很多人来讲都很困难,因为这必须以真实或相似的般若智慧摄持。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最好以世俗菩提心摄持而作回向,即: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回向,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在未证佛果之间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对广大佛友来讲,可能这种回向方法最为普遍适用。但很多人在做完善法后,往往愿自己身体健康、愿亲戚朋友快乐幸福……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不能为自己和亲人回向,比如在亲人生病时,我们也可为他们专门念经回向;但平时作回向时,一定要缘一切众生,暂时愿他们离开轮回的痛苦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享受大乘法藏,究竟愿他们成就佛果。如果在回向时非要带上自己和亲人,那也应这样回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以此功德愿自己与所有亲人早日成佛。
当然,若能随学普贤十大愿中的第十大愿——普皆回向而作回向,这也是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或者在心里面观想:三世诸佛怎么样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也算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总之,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们亦应如是回向,这非常重要。
另外在回向时,也必须念诵回向偈或大愿文来印持。如果有时间,就应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极乐愿文》等大愿文;如果没有时间,则应念一些简短的偈颂来作回向,如:“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或者念:“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等等。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回向文应当是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成实语,而不能是随随便便而作的一般回向文,因此我们也应念诵圣者所造的回向文。”法王如意宝也经常教诫大家:一定要念圣者所造的回向文,因为念凡夫人造的回向文不一定能起到什么作用。所以,所念诵的回向偈一定要有选择。
下面以窍诀的方式对以上所讲的三殊胜作一归纳。总之,在刚开始听法时就要想,今天不是为自己而闻法,而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闻法;中间也要以无有散乱之心专注谛听法义,不能东张西望,也不能心思散乱;最后还要思维,闻法所得的善根回向给一切有情,愿他们获得佛陀的果位。
不但闻法要以三殊胜摄持,修加行也应如此,即:刚开始要发菩提心,不能为自己健康发财而修加行,应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修加行;中间磕头、念皈依偈等时,心也要尽量专注;最后将善根回向大菩提。不仅如此,在行持一切善法时皆应以三殊胜摄持。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云何少施功德多耶?以方便力少分布施回向发愿,与一切众生同证无上正等菩提,以是功德无量无边,犹如少云渐遍世界。”这里的“方便”指发心,然后再以回向发愿印持,也即愿与一切众生共同成就佛果;若能如是而行,少分布施所得的功德也无量无边,就像少量的云会逐渐遍满整个虚空一样。可见,大家都应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法,这非常关键。
如果在做善法时,最初能发菩提心,中间一心专注,最后作殊胜回向,那么这个善根生生世世都不会毁坏。比如,我今天以三殊胜摄持做了一个小时善法,虽然一百劫后我有可能变成旁生,但往昔的善根却仍然存在。其实,这样的道理是佛陀以金刚语宣说的,故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相反,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那就不好说。表面上看,他一辈子都在学习佛法,每天都在念阿弥陀佛,甚至连喉咙也念破了;但由于没有以三殊胜摄持,当后来产生嗔恨心时,阿赖耶上积累的善根也会被彻底摧毁。可见这样的修行方法,任何修行人都不能缺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将这样的窍诀运用在生活中,如果能运用,那就能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
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那无论行持任何善法也不可能趣入大乘道。大家都希望自己趣入大乘道,也希望自己所积的善根成为大乘善根,或成佛的资粮,但能否如愿以偿,这完全取决于是否具足三殊胜。如果没有三殊胜,即使表面上做再大的善法,也不可能真正趣入大乘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三殊胜呢?可以说非常稀少。所以希望大家,今后不管修任何法都必须具足三殊胜。
三殊胜中,正行无缘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严格来讲,真正的正行无缘殊胜是指平等安住于止观实义中,也即入定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或真如实相当中。但在这里,作者对正行无缘的定义比较容易行持,即:所谓正行无缘,就是在行持善法时一心专注善法,心不往外散乱。这样每个人都能做到三殊胜,否则凡夫人要真正安住现空双运的境界,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以上闻法方式已宣讲完毕。当然,在宣讲闻法方式时,也可根据时间、闻法意乐等具体情况,相应引用《华严经》、《贤愚经》、《大圆满前行》、《入行论广释》等经论中所讲到的内容来作适当宣讲。在藏地,一般极乐法会要举办多日,若是这样,那以上内容就需要在一天之内讲完。而且,这里面所引用的教证都很简洁明了,并非特别复杂,但为了让大家都能理解句义,在以后传讲时也一定要讲清楚。
以前举办极乐法会的时候,有一位法师给老乡传法,他引用的教证都很深。后来法王批评说:在老乡面前不要引用因明、中观的教证,他们不可能听得懂三相推理。今年开极乐法会时,学院安排了一些法师给老乡讲经说法。很多法师都讲得简明易懂,这非常好,因为参加极乐法会的老乡水平都不是很高。但有一位法师讲得很深,如果这样讲,那听者就不一定能接受。
讲经说法要应机,我们此次传讲《藏传净土法》,用的都是简单易懂的语言,但所讲的内容很多都是修行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性问题。拿现在正在讲的三殊胜来说,虽然汉地学净土法门的人非常多,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发菩提心,如果大家都能抓住机遇,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很多念佛人都会重视发菩提心,再也不会为了个人安乐而求生净土,一定会以利益众生的心来念佛。若能这样,那大家就得到了真实的利益。
所以大家以后在宣讲净土法门时,也要再三强调发菩提心,以让人们彻底明白并生起定解,这一点至为关键,因为这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三因。在喇拉曲智仁波切住世的时代,藏地盛行大乘佛法,而且当时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当时藏地学净土法的人,基本上都发了菩提心。既然当时作者都需要再三强调发菩提心,那我们现在就更要强调发菩提心了。
所以,今后在遇到一些念佛的老菩萨时,也要给他们宣讲菩提心的道理。当然,我们没有必要给他们宣讲复杂的概念,像菩提心的分类、辩论等,因为他们不一定能懂;但像念佛不应为自己、而应为一切众生,这样的道理谁都会懂。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广为倡导,相信很多佛教徒的相续一定会有所转变,这样他们的善根也会成为大乘的善根。否则,仅仅为自己念佛,这种善根就不可能成为大乘的善根。所以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学净土法一定要发菩提心。不但自己要生起这样的定解,而且还应让更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有些人可能会想:有些老太太并没有发菩提心,但她们也往生了,所以修净土法不一定需要发菩提心。其实我们根本不能断定她们没有发菩提心,因为按照有关经论的观点,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必须具足菩提心,至于如何具足菩提心,则有不同情况:有些人因前世修学大乘的缘故,天生就具足菩提心;有些人依靠善知识的威力来具足菩提心,等等。
至于正行无缘殊胜与结行回向殊胜,也应引起重视,否则即使前面发了菩提心,但后来也成了有头无身或有头无尾,那所行持的善法自然就不圆满。
下面讲暂停偈:
“发心无缘回向三殊胜,一次萌生获得胜福德,相续生起能够得佛果,祝愿成就佛喜此善道。”意谓:加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三殊胜,一次萌生也能获得无边福德,如果相续不断地生起,那就能够获得佛陀的果位,所以作者恳切祝愿各位都能成就佛陀所欢喜的三殊胜善道。通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清楚,一刹那间生起菩提心或空性见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祈愿十方诸佛菩萨加持不具足三殊胜者,都能生起三殊胜;已具足三殊胜者,皆能永远不离开三殊胜。
“听闻一句亦示取舍理,倘若实修则遣意黑暗,利乐源泉教法与证法,愿能恒时讲闻祈加持。”意谓:仅仅听闻一两句佛法,也能明示善恶取舍之理,如果实地修持所闻之法,则能遣除内心无明愚痴的黑暗,所以一切利乐的源泉就是教法和证法,故至诚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能恒时讲闻这样的佛法。
大家都知道,佛法能明示取舍,它可遣愚痴黑暗,它是暂时、究竟安乐的源泉,所以衷心愿它于十方世界兴盛,一切众生都有恒时讲闻的殊胜机缘。如《入行论·回向品》云:“愿诸伽蓝寺,讲诵以兴盛……愿除苦良药,一切安乐源,教法伴利敬,长久住世间!”同时也祈祷十方诸佛菩萨加持一切众生,愿他们生生世世不离佛法的光明,愿他们都能在取舍因果的基础上如理修行,最后顺利抵达解脱的宝洲!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