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五、观修法要
 
{返回 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6

五、观修法要

问:请上师开示,助念时最重要而精简之观想方式。

师:观想阿弥陀佛及坛城一切诸佛菩萨,都放光加持亡者,一一光端,都有光明的钩,由亡者梵穴进入,勾摄亡者心中之明点。收光时,明点即随光摄入阿弥陀佛身中,融入弥陀心中之光明。须知阿弥陀佛之身,即是阿弥陀佛之剎土,身土无二无别,不同于众生所见,身是身、土是土。究竟而言,弥陀之剎土即弥陀之心,明点进入弥陀心中安住,即已往生。如不能相信弥陀之身、之心、之剎土一如,亦可多加一念,即剎那犹如闪电般迅速,弥陀即已返回极乐剎土,亡者亦随之往生。

若曾修颇哇开顶法,即可观亡者心中明点冲出梵穴,汇归法界,或观明点冲入他顶上之阿弥陀佛心中。这是最直接了当的观想方式,助念时无论持任何咒或是佛号,皆可依此观想。另一个方法,可使自己和亡者同蒙利益,即观想自己化为一明点,由亡者梵穴进入其心中,与他合一,再「吓!」一声,即冲入阿弥陀佛心中。如此不仅可以度他,同时也练习自己临终时可以汇归法界,或是融入阿弥陀佛心中。

层次更高者,则直接安住法界明空大定,临终剎那契入法界体性││自性剎土。深住于体性而助念,才是最快、功德最大的观修方式。因为体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即是阿弥陀佛之「无量寿」,横遍十方即是阿弥陀佛之「无量光」。深住体性大定,持一遍咒,或不持咒、不作意

,即能契入亡者之心,即以此体性法流显发亡者之真心,当下契入此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法性,而证诸佛的法身、报身,乃至究竟圆成佛果。唯此须有甚深的修持,方达此愿。

 

问:助念时自成本尊,是否更容易助亡者往生?

师:助念时自成本尊很重要,与本尊之悲愿及三密相应,则愈有力量帮助亡者往生。

 

问:刚入门修四皈依的弟子,尚未修到本尊法,助念时不能自成本尊,应如何观修?

师:尚未修到本尊法的弟子,应观本尊或上师安住自己的顶上。修本尊简修法的弟子,应观本尊恒住心中。等修到本尊专修法,再自成本尊。

 

问:最近师父传了颇哇法,但颇哇法是要专修才能修。若还未修到专修的弟子,在助念时,是否可以依颇哇法观修,或者目前还不适宜如此观修?

师:以颇哇法度亡者往生,要自己本身已经有实际的功力,自己修此法而开梵穴,方能度亡者往生。如自己尚在训练阶段,则不如请佛加被、请佛放光接引,让亡者看到的是佛、想到的是佛、听到的是佛,自然往生。

 

问:若为临终者修颇哇法,应于未舍报时修,或在舍报后八小时之内修较为适当?

师:应在亡者即将舍报时修。若尚未舍报,可观想临终者之明点,上下往返弥陀心中,并在他舍报时,大呼「赫」一声,令他明点上冲,安住弥陀心中,与佛合体,往生净土,究竟解脱。

 

问:能否教亡者观想由顶门出去?

师:此观想,修过密法者会观,未修密法者却不会观修。所以教他观想,不如教他生起切愿。只要他心里想往生,就能往生。

 

问:修颇哇法助念,临终者如在昏迷状态,是否亦可藉修观之力,强令亡者往生?

师:即使是佛住世,亦不能度无缘不善之众生成佛。修颇哇法,能否令临终者往生,除助念者的修持愿力外,亦与亡者之深信切愿、以及此生与多生之业力深浅有关。但是,无论他信愿深浅,业力如何,助念时都可以引导他发菩提心,发愿往生,尽助念者所有的力量,帮助他往生。

 

问:显教助念是观西方三圣,为何我们的法本要将大势至菩萨改为莲师?

答:以密法来说,阿弥陀佛为法身、观世音菩萨为报身、莲师为化身,是为净土法报化三圣尊,故修密宗净土法门者,乃以此三尊为主尊。再者,大势至菩萨即金刚手菩萨之寂静相,此菩萨甚为威猛,《观无量寿佛经》云:「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其威猛由此可知,是故不宜于为亡者助念时观修。若已熟习显教西方三圣之观想者,则观莲师与大势至菩萨无二即可。

 

问:助念的师兄,各有修持的不同次第,同样是持弥陀圣号,在观想方法上,是否也有层次上的差异?

师:虽然所修次第不同,观想阿弥陀佛放光接引亡者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助念者对体性的体认与修持境界不同,亡者所承受的助念功德力也有差别。净土分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四种净土。彻证心要者助念,就能帮助亡者一超直入常寂光土;实证专修者,可帮助亡者往生实报庄严土,其次则为方便有余土或凡圣同居土。亡者往生哪一种净土,一方面是依助念者修持的功德力,另一方面,则要视亡者本身罪业的深浅、是否具足深信切愿、以及信念之强弱而决定。

 

问:助念时,持阿弥陀佛圣号,可否直接观想自己的本尊,而不观想阿弥陀佛?

师:刚起修时,要观想上师阿弥陀佛现前,放光加持。开始持念佛号时,即可直接观想自己的本尊,依各人修持层次,而作观修。

 

问:持六字大明咒,或其他本尊咒,应观想如何加持亡者?

师:通常的观想,是观想所持之咒的本尊,放光加被亡者、自己、和一切的有情。或者观想本尊之光明,由梵穴进入自他一切有情的心间,消灾除障,加持自己、亡者、及一切有情,皆成本尊,同持本尊咒。

 

问:是否仅持六字大明咒,亦可令亡者往生?

师:对的。仅持六字大明咒,就能广度六道有情。《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对六字大明咒之功德,言之甚详。

其实,任何一尊佛菩萨的圣号、密咒,均为该尊佛菩萨悲心愿力之结晶。如配合行者发起大菩提心与愿力,如实观想,则能发挥佛号密咒的功德力用。故持任何圣号或密咒,都能令亡者往生,乃至广度法界亡者、中阴身往生。譬如弥陀圣号、与六字大明咒,其中蕴涵弥陀与观音无量度生之光明愿力,会修持者,即是无上密法。而对于不会修之人而言,即使无上法门,也成为事相仪轨。故知,真正重要的,是自心住于体性,而修一切法、持一切咒。安住体性而持,与仅仅口念的功德,后者不及前者万分之一。真能住于体性,即使无观,亦即是最殊胜的观。但是起用时,仍须作观,住于体性,如幻而观,令一切众生往生、或汇归法性。

其实,倘若能众人一心,口持密咒、身为本尊、境观圣境、心住空寂,进而观一切音声为咒音、一切有情为本尊、一切境界皆净土、一切心念悉空寂,如此助念,亦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如是观修,所要彰显的,固然是带领自他同入净土,亦是培植、引导自他安住不动心。当一切音声为咒音、一切有情为本尊、一切境界为净土,心体空寂、境界如梦,还有什么可以分别的呢?密宗的任何一法门,若非引导行者进入平等大悲,即是令行者契入不动的体性,无不是要令自他同成

就,归于如如本体。

这些法门,师父几乎在每一个法会都讲,大家听得太多次,彷佛都已不重视了,往往在法会中,听师父开示时,心想:「是啊!体性如虚空,恒寂恒照,遍满而不动。」回去之后又忘了。因此,为师亦唯有不断地提醒各位,让各位从根本不认识体性,到认识、熟悉,进而如是安住,乃至恒住体性。这一段过程,需要几十年时间的精勤,才能达到。最快者,如六祖慧能大师,为再来人,从初悟到澈证,也尚须在猎人队中涵养十五载。各位如想即身解脱、乃至成证,岂能不掌握每一分、每一秒精勤不懈呢?

 

问:若持六道金刚咒,可否也观自己与亡者合一,冲入弥陀心中?

师:可以。只要是佛菩萨之名号、咒语皆可,况六道金刚中即有阿弥陀佛。

 

问:持六道金刚咒时,可否多加一个观想,观六道金刚咒之咒字光明,即一切中阴身所见之文武百尊之心光,遍照法界,令法界一切中阴身,皆被此光明摄受,回归净土或法界?

师:这样的观想很好。文武百尊即为五方佛所现。亦可以直接观六道金刚咒在虚空,一直放光,度法界一切中阴身,汇归法性。如是在法界中,依体性或报身光明而持咒,亦十分殊胜。

 

问:在助念时,如何修「金刚盔甲」?

师:金刚盔甲并非在助念时对亡者而修,而是用于自身遇到危险的情况时。如果在助念时有所恐怖而修金刚盔甲,应将原本「吽」字改为「啥」字,毛孔外亦不观忿怒金刚,而改观莲花瓣,坚固如金刚,柔软若莲花。因为亡者非魔,应怀慈悲心为他助念。如此观,既清净又柔和,对亡者无防卫心,亦可保护自己,更能导示他往生莲邦。

 

问:因中阴身已具神通,助念者若有妄念,反会障碍亡者往生,所以中阴身助念,是否要选择修持较

久的师兄来助念?

师:这一点很对。就因为中阴身已有神通,你心里一动念,他已了了知道。而他的憎恨心、嫉妒心,又比在生的人大得太多,些许之事,即生嫉妒心,丝毫杂念,即生憎恨心。但即使我们想心念很清净,却也总是不能十分如愿,反易导他们下堕。故欲参加中阴助念,就要发心,平时即须培养自己的定力,助念时要不断地持咒,把一切的念摄于咒上,切莫起妄念。最好是修至本尊专修以上,再参加中阴助念。

中阴身虽具神通,瞋嫉心重,但助念者亦有方便之法,即自己种子字不忘、持咒不断、自成本尊,或住于如幻、住于空、住于假,都能避免妄念障碍亡者。

 

问:助念时若有妄念,反会令亡者堕落。那在助念当中,妄念来时,要怎么办?

师:若是临终助念,此时亡者还没有神通,并不会因此令亡者堕落。

至于妄念来时该如何?从无始以来,修行的人都是为这两个字烦恼。我们就无上密法,每一个法、每一次法会的开示,都是引导大家离开心意识。最少也要摄万念为一念,这一念,无非是持咒、观种子字、咒鬘、观佛、观坛城、如幻、观空。更上者,若能恒住于体性,了知妄念即真心,不制不随,久之,则心念自然清净。

 

问:助念时若是发现自己心念不清净,应如何对治?

师:一念惭愧后,以清净心继续为他助念。

 

问:助念时若有杂念,应如何转化?

师:转化杂念之方法有二:一是立即将念头拉回所修的法上,时时如是修持,自然妄念日渐减少,而返回本净;另一种方法,是视亡者如父母子女,如有杂念,他们就无法往生,你能不竭尽全力地帮助自己的父母子女往生吗?

 

问:应如何助念,才可免除障碍?

师:助念时真发菩提心利益亡者,安住于大光明藏和度尽有情之悲愿,即不会有任何障碍。

另外,如:佛慢坚固、顶戴上师、心住本尊、大悲遍满、严持净戒、咒音不断、种子字及咒鬘不忘、处身于本尊净土、住于空定、住于明空三摩地、住于三重萨埵等等,安住以上任何一种观修方法,皆可免除一切障碍,助亡者往生。

 

问:当身体较为虚弱时,为亡者助念,是否会对自己造成影响?

师:若已修到专修,应自成本尊为亡者助念。若尚未修到专修,可观本尊住顶上或心中而助念。助念圆满时,应持般若心咒,观一切皆归于空性,以自度度他,同证体性。

 

问:助念时受外障阻碍,以致气息不顺,几乎不能呼吸,当下要如何处理?

师:此乃亡者之怨家债主,见你修得如此真诚,怕你阻碍他讨债,故而迁怒于你。但若你能先自成本尊,他也障碍不了你。所以我们去助念,必须自成本尊。还没有修到专修的,要本尊住在心中;还没有到简修的,要本尊住在顶上。这样就能保护自己。自成本尊,当然种子字、咒轮都要观想明现。若能如此以本尊身去助念,就不会受干扰障碍。若一时忘了自成本尊,而受到障碍,则念般若心咒,观想自他(自己和亡者、及其怨亲债主等)同修,同归大空、同成就。昔日玄奘大师往天竺取经时,途中遭遇许多魔障,亦全仗般若心经之咒,才得以安然取回经典。

 

问:助念若未将亡者度走,亡者的中阴身是否会跟着助念者回家,而使助念者身心、生活发生障碍?

师:亡者本是不敢靠近行者,但若行者心中有所恐惧,或担心亡者会跟自己回家,则有可能亡者真会跟随助念者回家。但如住于法报化三身中之任何一身助念,比如住于化身,可观亡者的房间即为本尊剎土,亡者即为本尊之眷属,如此即不会跟着回家。又若时时不忘娑婆世界即本尊剎土,亡

者跟不跟随自己,又有何关系?

亡者跟着助念者,多希望福力加被,令其得度。因此根本无须害怕,只要自成本尊,或观本尊住顶,来了就度他,这本来就是菩萨乘的行者应有的发心。此时,最好持六道金刚咒,因为不论跟随者是哪一道,都可以六道齐度。或是持般若心咒,度他汇归法界,究竟成就。亦可持阿弥陀佛、地藏菩萨等圣号、心咒,或持自己修持最深、最有把握的咒。

其实在虚空中,我们是与很多因不同业力故看不见其形相的众生,住在同一空间,室内室外,无论到哪里,都共同存在着,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既为密乘的行人,本来就应时时都为众生持咒修法,要发愿度周遭的有情,乃至法界一切有情,大悲遍满,令众生得度。持咒依然相同地持,只是多一片慈悲,将心光放得更广大,去度无量的有情。

 

问:在为亡者助念时,观想上师诸佛的光明加持亡者,有些亡者很容易观,有些亡者无论怎么观,总是漆黑一片,似乎毫无帮助。对于这一类的亡者,是否应予以放弃?

师:观不出来,有时是自己的问题,不一定是亡者的业力所障。即使某些人业障较重,但体性平等,仍应住于体性而修、而度,不应于光明或黑暗的相上起分别妄想。无上密法,只要令亡者得闻一咒,即永成佛种。何况真诚为他助念,怎能说毫无帮助?

 

问:助念完应如何自我调适,以便迎接下一次的助念?

师:安住于法界空,最易恢复色身的精力。若不会安住,亦可观三根本及传承本尊之光明,犹如阳光一般,由顶入心,遍及自己身心,亦能消除疲倦。但睡眠仍是必须的,禅定尚未到家,是不能以禅代眠的。

 

问:若为本宗的师兄助念,要如何配合其生前的修持?

师:若亡者为刚修四皈依之同门,提示他不忘上师;若已修到本尊简修,则提示他牢记本尊恒住心莲

;修至专修以上,则可导示其汇入法性光明、归于大空,或依中观安住体性遍法界。若生前修颇哇法已开顶门,则带领他修颇哇,往生净土。

 

问:本宗弟子,于临终舍报时,要如何修持,以配合师兄助念,而得成就?

师:临终为升堕之关键,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时刻。即使是本宗弟子,要在舍报时有本宗或显宗的助念团在旁助念,本人又能禅定安住,正念往生,这都是无上的福慧因缘所致。因此,本宗弟子在平日就要不断地六度万行,累积福慧资粮,以祈愿自己能于舍报前一刻,以清净心切愿西方,决定往生,或如如不动,当下汇归法性。如习于幻观,能安住如幻三摩地,则于中阴时,晓了一切境界无非是幻,亦必定能往生诸佛剎土。若更进一步,能安住于体性不动,则能于临终契入法性,即身成佛。

又若生前已修满百字明长咒十万至二十万遍,则中阴文武百尊现前时,自然能契入本尊净土,不再于六道轮回,而究竟成就。

中阴境界,有种种怖畏。若在面临惊天动地的巨响、雷电交加、与猛兽、鬼怪追逐时,能一念了知一切怖畏景象皆如梦、如幻,了知自己的真身无形无相,犹如虚空,安住于法界,不受一切怖畏、痛苦与惊吓,一念及此,即回归法性矣。但此时的怖畏,非生前所能想象,比之生前所经历之种种怖畏,更甚百千万倍。当此之时,要想一念返照,想到一切如梦如幻、想到自己的体性不动,是无比艰难之事。此须有赖平日的修持,于现实生活中、乃至于梦中,时时了知一切是幻,见一切境不为所转,遇一切事不为惊动,乃至于一切境上,不欣不厌,不分别取舍,如是不动,临终及中阴才有把握。由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何时舍报,而临终之痛苦、疲累,也无法安住观想,所以在平时就要如是观修纯熟,成为习惯,则舍报时自然容易契入法性。若能恒常如是安住,更可能不用等到舍报,而在生前即能现证佛性,现证自己遍满法界的法身。若有如是实际证量,则为亡者助念时,便能帮助亡者达到此境界。

此法适用于生时、临终时、中阴时,乃至六道轮回中。无论于中阴怖畏时,或在地狱、饿鬼、畜

生道之任何苦难中,只要了达此身境幻化、真身如虚空,如是一念返闻,当下一切怖畏、苦难,悉皆归空,契入法性,回归性海。至于人身,因有血肉之躯,五蕴遮障,往往在世时难以照破五蕴,一念契入法身。但在临终神识将要脱离肉身时,若能一念安住大空光明,则能当下回归性海,证到佛果。

 

问:本宗弟子,若平日未精进修持,临终时应如何安住,才能往生?

师:在生时当依直生净土大法修持,则临终时呼「赫」一声,观自心明点往梵穴上冲,冲入顶上弥陀心中,即随弥陀往生。此法必须确信才有用,若有丝毫怀疑,则不易往生。因此,平日应多累积福智资粮,否则临终时不具往生善缘,或对此法门不起深信,就难以往生。

不管任何法门,都有赖平日的精勤,若平日不种正因,临终怎值善缘?平日不加修持,临终如何安住?何况解脱生死之大事!

我们虽身处娑婆,若能心不住六尘,则娑婆与净土无异。若未修到此境界,则应求愿往生西方,再来度众生。

 

问:临终时,如何知道来接引的,是真的佛,还是魔所变现?

师:临终一念,如果住于佛,则即使是魔来,也变成佛。

又我们在临终时,见到来接引的佛,凡是能为我们所见的,都不是真的佛,而只是化佛。所以,如果能自己安住体性,或时时自成本尊、持咒不断,则虽见化佛来迎,也不要跟他去,只求佛放光加被,让自己安住禅定,即可证入实报庄严土。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把握能安住体性,则最好随化佛去,往生之后再来度生,也是很好。

 

问:因为经常助念,深觉世间无常,反而更珍惜现在与家人相聚之因缘。这样的观念是否正确,还是会增加自己将来往生的障碍?

师:现在所珍惜与家人之相聚,是梦里的相聚,不是真正的相聚。如果真正珍惜这一段缘分,应该劝家人修持密法,一齐往生到净土,才能永久地相聚。

凡人舍报,最后一念想到丈夫,即将再为人妻,想到妻子亦然;想到子女,再为父母;想到贪瞋痴,堕下三道;想到善业,报生天上。唯有切愿往生净土,眼见、耳闻、心想,皆是弥陀,方能往生净土。

 


{返回 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六、特案释疑
下一篇: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四、导示要点
 第一篇:初修导引 参、起修基础 五、参访开示
 第一篇:初修导引 壹、初机释疑 四、修持疑义
 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一、助念常识
 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五、观修法要
 第三篇:临终成就 贰、随机问答 七、超度释疑
 第一篇:初修导引 贰、摄引权便 三、障碍对治
 圆觉心法指归 目录 序
 第一篇:初修导引 壹、初机释疑 二、初机佛法
 第一篇:初修导引 贰、摄引权便 二、外道摄受
 第三篇:临终成就 壹、专题开示 二、临终一念往生要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你想取别人钱吗?[栏目:寂静法师·福慧灯]
 慈观的修行[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净界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窍决宝藏海 04、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栏目:晋美彭措法王]
 相应32经 金合欢树树叶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无尽意菩萨”名字的含义-爱河无底浪滔滔(宣化上人)[栏目:戒邪淫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