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远离修行的障碍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59
远离修行的障碍            海涛  辑
 
1.远离四种恶人,修行才能顺利:
 
一、乐语他误人:好议论他人错处的人。
 
二、乐说邪见人:指喜好讲说偏邪见解的人。
 
三、口软心恶人:口中虽出软语、善语,但是心中却存恶意、恶念的人。即是「口蜜腹剑」的人。
 
四、少作多说人:一个人言词之间冠冕堂皇,而实际却少有作为,言行不一,说得多做得少的人。
 
2.据《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揭示,两种退魔法:
 
一、修正却魔:指坐禅之人,在修定时,或见父母兄弟、诸佛形象等一切可爱之境,令人乐着;或见虎、狼、罗剎等一切可畏之形,令人怖惧,即应了达此为诸魔惑乱之相,皆属虚诳,不喜不怖,而唯息化寂静,则彼当自灭。
 
二、修观却魔:指坐禅的人,在于修定时,修止却魔,而魔境不去,即应反观,观此能见之心,无有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魔即谢灭。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心,不喜不惧,则正定现前,彼当自灭。
 
3.修行人应当远离恶友,在《长阿含经》中指出恶友之六害:
 
一、方便生欺:时常习惯性地欺骗别人。
 
二、好喜屏处:喜欢藏身于隐蔽之处。
 
三、诱他人家:常引诱他人一起为非作歹。
 
四、图谋他有:对别人的财物,常存图谋不轨之心。
 
五、财利自向:专门想谋取利益。
 
六、好发他过:喜欢指摘别人的过错。
 
4.在《无量寿经义疏》等书中,指出有三种恶念,称为三想、三恶想、三不善想,其对人的危害甚大。
 
一、欲想:对人、物、名誉等等,生起贪欲之念。
 
二、瞋恚想:对不如意的人、事、物,常起瞋恨、恚怒之心。
 
三、杀害想:对恼怒的人,常起杀灭或谋害之想。◎人若不贪名利,就不会有欲觉;不恼众生,就不会生瞋觉;不损物命,则不生害觉。所以三觉不生,三想也就绝灭。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上师的功德
下一篇:端正相好之因
 五正念训练
 袈裟功德
 阐释菩提法
 正念的四个范畴
 佛身相好因缘
 经典法语一百句
 持戒经节录
 菩萨功德藏
 三昧耶戒真言利益
 由外而内的皈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栏目:传喜法师]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栏目: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当代佛门人物 十八、无名比丘尼随访录[栏目:当代佛门人物]
 如果每一世都有前生后世,生命是不是就会一直持续不断地存在?[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课 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既然证悟空性的圣者都生死自在了,那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请问皈依证可随着亡者入土吗?[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Caste Problem[栏目:The Buddha, His Life and Teaching]
 纪念文十八篇[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H 1039经记述佛陀为淳陀长者说法,其主题为:什么叫真正的“净行”?[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