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 附录 中国藏传佛教“修心”文集 一、前言
 
{返回 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66

中国藏传佛教
“修心”文集

前  言

藏语修心(blo sbyong)一词,简单地说,就是冶炼心志;广说,则举凡端正思想、去除私欲、厌离世间、扩大慈悲、强化意志和坚固信仰等知、情、意三方面的修养、锻炼和提升都包含在内。在藏传佛教的“藏外文献”中,“修心”是个专门术语,专指有关冶炼心志之方面的文献,属于偏重实践的“道次第”(Lam rim)一类。以下所译《修心八颂》(bLo sbyong tshig brgyad ma)及《佛子行三十七颂》(rGyal sras lag len so bdun ma),即属这方面的名作。而七世纪末,印度高僧寂天那部传世不朽的《入菩萨行》,很可能就是藏传佛教《修心》文学的滥觞。

《修心八颂》,是噶当派(bKa’gdams pa)善知识——朗日塘巴(gLang ri thang pa,1054~1123)所作。朗日塘巴,本名多杰僧格(rDo rie seng ge),是阿底峡(Ati’sa,982~1054)的再传弟子博多哇·仁青赛(Po to ba rin chen gsal,1031~1105)的二大高足之一。博多哇极重视经论的讲习,他所传出的学派一般称为“教典派”或“持教派”(bKa’gdams gzung pa)。朗日塘巴继承师志,一生讲经说法,以“慈氏五论”作育僧众。《青史》中记载,跟随在他左右的门徒有二千多人,可见其人影响力之巨。

《修心八颂》原文以偈颂体写成,全文共八颂,每句七个音节。依照传统译规,每句七字的藏文偈体,汉译时应成每句五字,然而如此译法,又觉得有些句子不能达意。故笔者改采七字译法,以弥补每句五字达意之不足。

又,此《修心八颂》,系应澳籍格鲁派比丘——义成之请而译出者。所依藏文本,见Geshe Rabten & Geshe Dhargyey,Advice from a Spiritual Friend.(London:Wisdom Publications,Revised Edition,1984),p152。藏文及英译资料由德籍高明道先生提供,译文亦蒙其审阅,特此致谢。

《佛子行三十七颂》,是萨迦派(Sa skya pa)学者——无着贤(Thogs med bzang po,1295~1369)所作。他的另外两部名著《入菩萨行注——妙解大海》和《修心七义根本颂释》(或译《大乘修心七义论释》)(bLo sbyong don bdun ma’i rtsa ba dan’grel ba),亦颇受西藏学界重视。《佛子行三十七颂》曾由严定法师译出流通,译笔堪称精湛雅达,惜笔者手边的译文不全,只有a、1~11颂、16、18、21~24、35等十八颂;共缺了二十五颂。兹根据印度Dharamsala 所出“藏英双语版”——The Thirty Seven Practices of All Bud-dhas Sons.(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and Archives,1989)补足之。严定法师原译文,除第3颂的“心静”被改为“心澄”,第35颂的“烦恼串习难治故,勇士持念如军令”改为“烦恼串习则难治,勇士明持正念器”外,其余全部保留。
 

 


{返回 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 附录 中国藏传佛教“修心”文集 二、修心八颂
下一篇: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十品 回向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八品 静虑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二品 忏悔罪业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四品 不放逸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六品 安忍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八品 静虑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五品 护正知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十品 回向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入菩萨行(经文) 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二卷[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