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五讲
 
{返回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58
第四讲  七月廿九日
第五讲  八月三日
 
甚深根本见,即在始终根本见之内。七十义各具二种根本见。不达此理者,将法相法性割裂为二,故有所谓义学沙门与闇证等。大般若明一一法相之后,随即扫除一一法相。随法相而悟明法空无我,会通深道究竟,故其义丰富。此甚难得之义,唯佛能完全自在。余诸善巧者所造之论,即分别有所偏重。现证庄严论表多遮少,由始终法相次第显明甚深根本见,依法相明法空。中观论全是遮诠,其义甚深。依庄严尚难入,故月称又作入中论。大般若亦有遮亦有表,而遮义隐微,故龙树总摄般若遮义作中观论。庄严摄了不了义,中观唯是了义。般若、庄严、中观、合之则成全套。若以为由破法相即能入中观,是未达般若本义也。
 
狮子贤义疏
圣慈氏说,坚稳之自行,及随顺炽然利他之教者,谓由各各自明之慧,依止般若波罗蜜多经所有至极之教,是将来能得一切妙善主要之因也。如此所云,应作决定摄持,则馀佛母广大功德宝蕴,莫不容易出生,且于无量事义生住趣入之处,所作徒涉之点,能生超举甚大之智明。是故初始于母经功德如何,如其所作名诠,先行赞颂、顶礼、皈依。
 
清凉记
次长行“圣慈氏说”云等一段是论总义,亦是般若总义,亦是狮子贤自于论义之总序。“教”者,即是般若经、庄严论、八品、七十义、六百六十馀法相皆摄,总相即是自他二利之次第。自利与利他,何者应先作,有大决择。实则不能分割,利他即由坚稳之自行中出也。自利利他,集异门论有四句料简:一、有自利无利他,二、有利他无自利,三、有自利有利他,四、无自利无利他。问:“云何补特伽罗有自利行亦有利他行?”答:“如世尊说,比丘当知,世有一类补特伽罗,自于诸善法有速谛察忍(四谛十六行观等),彼于诸法(三学等),为知义(法相)故,为知法(次第)故,精勤修习法随法行,和敬行(修六和敬),随法行(于僧团中不违僧制)。(以上自利)。言词调善,语句圆满,亦成就上首语(为他示导,端严威肃,顺戒无过),美妙语,显了语,易解语,无依语(不依我见,离爱恚怖痴),无尽语(四无碍辩),乃至于义为令他知,能示现,能教导,能赞励,能庆慰,亦能赞叹示现教导赞励庆慰修善者,亦能勤为四众说法(以上利他)。是名补特伽罗有自利行亦有利他行也。”(余三种从此类推)。义疏摄义甚广,实修应从此下手。
“坚稳”有共通殊胜二义。共通者:坚谓发心决定,由修暇满观三界苦乃至生起究竟决定成佛之大乘意乐,菩提道次第广发挥此义。般若说菩萨正性离生,即含成佛义。若无大乘义,即不通般若。般若声闻、独觉、菩萨、佛、四圣是一,唯是一乘道,无孤立之小乘法。故“坚稳”者,指根本*轮而言,不可误以为小乘教也。“稳”者,非为虚愿,要有实行,受持别解脱戒(尤以具足戒为殊胜)与般若合修,三业实践,然后能虽遇违缘亦不退堕也。
殊胜者:“坚”谓由“各各自明之慧”,即本具无漏慧根,由修行力所引发,非由比度而知,亦非由他劝导,如所谓自觉自愿。佛教长远,兹事体大,非有自觉之愿力不可也。“稳”者,谓由闻思修三学次第增上,乃至见道,才能真正不退。此中亦分钝根利根,共通义者,即是钝根;殊胜义者,即是利根。利根要由钝根转成。一般谓利根不依修暇满等次第。般若不然,利根亦必经此道路,不依此无由入道。初发信心,皆是钝根。由决定信心,引发无漏慧,修行得些经验好处,慧根坚固,即是利根。此时正好从预流四支用功。一般以为开悟后便无修无得,如迷途之人,幸而偶然走上大路,正好勇往直前,达究竟目的地,然又中途停顿,转入歧途,深为可惜。未见道前,三学等修,次第不乱,修行辗转增上,乃至见道,方真稳固。此又非唯知其理而已,要由三种难行,躬行实践。舍利弗集异门足论所说,是极稳当办法。此中可作之事甚多,懂得此理,便不会于佛法中闲得没事做。利他中分“随顺”利他与“炽然”利他两类。随顺者,利他力小,须随自力所及而作,如“初地度百世界众生,二地度千世界众生”等,且须仗外缘。随顺即相应义。相应有四:一、时。不先不后,机缘遇会。二、处。伽蓝练若,四众集会,勘作三宝事之处。三、境。有殷重心,和合无诤,威仪具足。四、法。法体殊胜,发源清净,说听如法,具德离过。依此四种相应,利他顺易。若不观时机勉强为之,于法源流通必有阻碍也。
炽然利他者,利他力强,不畏障难,火中亦能生莲华。真炽然利他者,八地以上。究竟炽然利他者,唯有佛也。炽然利他中,亦有钝根利根。未见道以前,依自深刻学修,通达法空,不落邪见,依作法次第,合于别解脱戒,亦能严净佛土,教化众生,起一分炽然利他作用,相似登地,是炽然利他之钝根者,亦即殊胜之随顺利他,是利根者。二种利他,皆由坚稳自行胜进而来也。
“自明之慧”谓由本具无漏慧根,依大般若经法门,从闻思修乃至见道。“所有”“一切”义,“至极”是甚深义,即是广般若与深般若。故学大般若者,既应注意法相次第支分不缺,复应于一一法上悟入法空。“能得一切妙善主要之因”者,“一切”从广般若出,“妙善”从深般若出。“主要之因”,宗大师说应注意者有七:
一、大乘大义,即三大:悲心大,所缘境大(缘一切有情),作用大。
二、於现证庄严论文句分别,了达因相。
三、与般若经文通达义理,了知取舍次第,能生起修行。
四、於经论文,所明体道果,悉以通达无生之慧摄持。(以上四者是应具之功德)。
五、於般若名句文及义理,不怀疑谤毁。
六、智所不及,仰推如来,忽生疑惑,设若生疑,应当忏悔。
七、他所说法,不顺般若者,不取不持。(此三是应离之过失。)
此七者,是为主要之因行,皆为於般若生信也。此因生起,钝根即转成利根,由信心专一得加持故,新得之利根,不如转成之利根坚固,以无上述之因故。
“决定摄持”者,谓於此义理,决定无疑,有勘能性,且能增长转教他也。“功德宝蕴”,即颂文三智四圣所总摄之体道果一切功德。此由坚固信心,即易出生。“事义”者,谓事相义理次第。“生”者,谓先所未有,新令建立。“住”者,已生令不退。“趣入”者,从初入门,辗转胜进,乃至究竟。“徒涉之点”,为津要过渡困难之处。不得津要,修行费力多,成就少。现证庄严论全书,即在指示要点,然不发心实修,则要点实难得也。“生住趣入”即是始终根本见,“要点”即是甚深根本见。由此学修,且得加持,即能生超举之智明。“智明”即般若。“超”者,有方便善巧,於难度之关,要能超越。“举”者,有更大之能力,如御虚而行也。
 

{返回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六讲
下一篇: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五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九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七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六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一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二十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七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二讲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八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八大人觉经——一部简短扼要对修行大有帮助的经典[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正信佛教与神秘经验[栏目:明日的佛教]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四[栏目:纯祥法师]
 佛言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么就不需要持戒对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是不是把佛当作一个可以学习的对象?[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平常心 Normality - 幸运日 Lucky Days[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中国禅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评析[栏目:杜保瑞教授]
 子产畜鱼[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法华特论 第十三 宝塔出现品---见宝塔品(上)[栏目:冯达庵居士]
 懂得人生如梦,可以让人远离执著,但追求佛法,难道不也是一场梦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