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1)必须生起菩提心的原因
 
{返回 贺继墉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88

2.释菩提心

(1)必须生起菩提心的原因

这部分是说为什么要生起菩提心。

第二,释菩提心分三小节:必须生起菩提心的原因,生起菩提心的方法,生起菩提心的标准。先讲第一节:

(六)“若无菩提心摄持,出离不成无上觉,

圆满安乐之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这一节说的是为什么要生起菩提心。假如我们没有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一切行为,单有出离心不能成为成佛的因。出离心的目的是解脱生死,所以无论怎样修善都只能解脱生死,为了圆满安乐无上觉,也就是为了成佛的因,有智慧的人应该生起菩提心。

虽然你可能有上述的猛力出离心,但由此所作的任何善业只是解脱之因,不能成为一切智之因,因为声闻缘觉也有出离心故。

如果我们是出于解脱之因所做的一切善业,所得之果也只能是解脱的果,不会是为众生成佛的佛果,也就是[不能成为一切智之因,]。[一切智]就是佛,即佛的智慧。解脱的因如果只是为了解脱个人,出离心只是他自己一个人想出离,与一切母亲有情无关,怎么会生得起利益一切母亲有情的心呢?一定是生不起的,生不起这样的心就是无因,没有因怎么能得到为利益一切母亲有情而成佛的果呢?这是相关联的。

[因为声闻缘觉也有出离心故。]声闻缘觉也知道一切有情是母亲,他们和菩萨的差别只有一点,就是没有增上心。菩萨有增上心,他们知道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母亲,自己非将他们度尽不可;要度尽一切母亲有情就要有功能,只有佛才有这样的功能,所以自己就非要成佛不可。因此菩萨的心要具备这两分:一要度尽一切有情,二要为一切众生有情而成佛,这才是利他的心,这种利他的心量就大得不得了!而声闻缘觉的利他心是随缘而度,他们并不是不度生,只是没有度尽遍虚空一切母亲有情的心,也就是他们没有增上心。要度尽遍虚空一切母亲有情,首先要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本事,没有本事岂不是一句空话?只有佛才具有这样的本事。为了度尽遍虚空一切母亲有情,也就是对一切母亲有情都要报恩,有一个母亲的恩不报就不配当儿子,儿子得了好处绝不能忘了母亲还在受苦。有了这样的增上心,我们就有了誓度一切有情的心,因为只有佛才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我们就非成佛不可。声闻缘觉没有度尽一切有情的心,只是随缘而度,随自己的本事而度,所以就没有一定要成佛的心,也就没有成佛的因。他们和菩萨差别就在有无增上心。有了增上心就一定成佛,别看现在声闻缘觉的本事好像在无量的天上,我们在无量的地下,功德的差距有这么大,简直不能比。假如我们真实生起了菩提心,就可以接受他们的礼拜。因为我们是要成佛的,我们的种姓变了,不是功德变了,而是成佛的种姓变了,种姓一变就可以成佛。所以大家现在要努力,不管现在的功德怎么样,先将自己的种姓变了,种姓变了再修,生起功德就快得很。无论生起什么功德都是这样:为自己一个人而做力量就弱,为遍虚空无量的有情而做力量就强,同时自己的心力就会很猛烈。如果我们只为了自己一个人,今天有精神就做,想休息就休息一下。如果是为了众生我们还敢休息吗?这样我们心力就会猛烈,心力猛烈才能生得起功能。

我听过上师这样的教授:生起菩提心的人修一天《菩提道次第》,相当于没有生起菩提心的人修一个月的量。生起了菩提心的人才算达到入密的资格了,没有生起菩提心的人则是在密法的门外游荡,最多给自己种一点习气。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内所受的大灌顶都只不过是种了一点习气,根本得不到真实灌顶。

一次班禅佛爷在拉萨给大家授灌顶,那是一个上万人的大灌顶,大殿里挤满了人,只有一个人没有挤得进来。授完灌顶之后佛爷说:“今天得到真实灌顶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在门外没有挤得进来的那一位。”事后有人问佛爷:“今天这么多人灌顶,怎么只有他一个人得了真实灌顶?”佛爷回答:“今天受灌顶的人里只有他生起了真实菩提心,所以只有他得了真实灌顶,其他的人菩提心还没有真实生起,所以只能得个加持灌顶。”那个在门外没有挤得进来的人就是隆多喇嘛,以后他成为一位大德。由此大家可以想到:我现在去受灌顶不是同样得不到真实灌顶吗?我可以给你们建议:在受大灌顶的时候要先将菩提心在心里想一遍,串习一遍,将自己的心变成造作的菩提心,进去后再想一遍菩提心,然后才去受灌顶。这样即便自己还没有生起菩提心,也起码是有了一点样子了。以后大家遇到灌顶,自己最好能先这样将菩提心的道理修一下。以后我会给大家讲菩提心的修法,将昂旺朗吉堪布上师给我的教授给你们转述一下,你们拿来天天串习,遇到灌顶就先将菩提心串习一下,虽然自己不是菩萨,也要有点像菩萨嘛。

所以为了成佛,首先要在心中生起[三主要道],其中尤其要生起菩提心,如果没有这个菩提心,你纵有若干神通变化等等,也不能归入大乘的行列,而且永远无法成为把一切有情从所有生死、涅槃衰损中解脱出来的菩提之因,故非圆满安乐之因。

生起菩提心是最重要的!我们生起出离心的目的是为了生起菩提心。随顺大家现在的根器讲的是三乘,而学佛是究竟一乘,因为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是要成佛的。佛讲法都要随顺众生的根器:听者想解脱生死,他就给他们讲解脱生死的方法;听者想断三恶道,他就给他们讲断三恶道的方法,他总是随顺大家的根器而说的。大家可以翻开佛经自己去看,所有佛经都是佛解答提问者提出的问题,最后佛都是说:你将来是可以成佛的,佛经上都是这样说的。虽然要能成佛中间还缺很多内容,但是有了这样的根源,最终总是要成佛的。虽然说那些只知道念阿弥陀佛的人最终都能成佛,但是他们会耽误很多时间,不如在《三主要道》上用功的人走得那么快。如果再有条件,我们应将《菩提道次第》全部拿来学修,也就是要天天想。《三主要道》是概略地将这三样提出来说,同时将下、中士道都包括进去了。如果我们要将《三主要道》修得圆满,还是要将下、中士道的其他内容都很好地修,那些都是为生起《三主要道》起帮助作用、起圆满作用的。

没有菩提心就不会想成佛,再怎么修也不能算大乘,只有为了报母恩而想成佛,才是大乘。要求得究竟、圆满必须在成佛之后,没有成佛以前都是不圆满。这就像读书一样,我们有了小学生的本事,有了中学生的本事,有了大学生的本事,却没有研究生的水平。有了研究生的水平,将来再去读成博士,自己所学的才都能起作用,在没有读成博士之前就不行。我们所讲的三士道都是为了最终成佛的,大家不要害怕:“成佛好困难啊,我是不是能做得到呢?”大家不要这样想。我们学佛法的人现在所学的《三主要道》就是为了成佛的,大家应该这样想:“未必贤劫千佛就没有我?”我们都要有这样的心念。即便贤劫千佛里没有我,他们成了佛我总要解脱了嘛。如果连一千尊佛出世我们都赶不上,那可是多少万万年了,我们还要经受多少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有雄心,要发这样的大愿。

[涅衰损]中的涅槃是指小乘的,也就是不圆满的,中间还有缺陷。小乘在自利方面都不圆满,证了这样的涅槃当然是不圆满的,是要衰退的,所以不是圆满安乐的因,也就不是成佛的究竟圆满的因。

那些声闻缘觉阿罗汉,现证空性等功德犹如金山般巍峨,但他们的这些道不能成佛,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菩提心。

[巍峨]两个字就是形容大、美好。声闻缘觉阿罗汉的功德无比大、无比美好,但是他们由于没有菩提心,所以不能成佛。从因上说他们是为自己解脱,没有为一切母亲有情成佛的因,甚至他们连想都不曾想过。他们没有报遍虚空一切母亲有情恩、并且要报尽的心,所以他们没有要成佛的心。

我们知道,因为佛与菩萨在修的时候就是想对于一切有情都要报恩,所以我们这些有情也包括在内,都是佛菩萨报恩的对象,也就是说佛菩萨必须要我们解脱生死,要我们成佛的。我们有这样的靠山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只要有一个有情没有得度,所有诸佛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就算别的有情都度完了,只剩我一个的时候,我还是要被度成佛的;就算我是最笨的,诸佛菩萨还是要救度我的。我们大家要有信心:我们是诸佛菩萨要救的对象,他们要度尽一切有情,当然要救度我们,如果有一个有情没有得度,诸佛的责任就还没有完结,他们就非要度尽不可。因为诸佛菩萨个个都是福慧圆满的,那么多好先生教我一个最笨的孩子还能教不好?因此我们要有信心,将来我们一定能成佛!连念一句阿弥陀佛的人都可以成佛,未必我们学三士道的还成不了佛?我们总是要走到他们前面,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生信心。在我们信心生起来之后再上座去修,那时修法的力量就大不相同了。在坚定相信的情况下修与在相信得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修是两码事。

如你具有这种菩提心,便会像《入行论》、《入中论》、《宝积经》等所说的那样,成为天人等一切众生所敬礼处,映蔽声闻缘觉种姓;你所作的所有善业,下至施鸟一口食,都将成为大乘法,成为成佛因,成为菩萨行;对具有此心的补特伽罗,十方诸佛视如亲子,诸大菩萨视如兄弟。

[成为天人等一切众生所敬礼处,]如果我们真实生起了菩提心,未来就必将成佛,因此天人等一切众生都会来来礼敬我们,这里面还包括声闻缘觉。一旦我们真实生起菩提心,他们就会来礼敬。他们礼敬的不是我们的本事,我们的本事比他们差得很远,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是我们的种姓是必然成佛,他们的功德再大也不能成佛。正因为他们的种姓不如我们,所以他们会对我们生起礼敬之心。这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刚满月的太子抱出来,连宰相见了也要施礼,这就是种姓不同的道理。

[你所作的所有善业,下至施鸟一口食,都将成为大乘法,成为成佛因,成为菩萨行;] 生起菩提心的人所行善业,哪怕只是给鸟儿喂了一口食,也是成佛的因。他们就不再像现在我们这样做了什么善事之后还要想一遍[为利有情愿成佛],他们是用为利一切有情的大悲心而做的事,所以根本不用想。

[成为菩萨行]就是说我们和菩萨成了弟兄,因为我们未来也要成佛。我们生起了菩提心之后,诸佛就将视我们为他最爱的儿子,各大菩萨就将视我们为弟兄。如果我们生起了菩提心,就和诸大菩萨是弟兄,不过他们是老大哥,我们是小弟弟,总之是弟兄。没有生菩提心始终就是自了汉,只为自己一个人;生起了菩提心就是为了遍虚空一切有情,这样的力量好大,心力好强!力量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是心理就不同了,这一点从世间法上大家能够自有体会:今天我做这件事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与今天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单位上的所有人,干好了能利益大家,两者相比,后者的心力是不是更大?大家可以体会到这两者的心量是不同的。何况如果生起了菩提心,我们的心量就更加大了。

[对具有此心的补特伽罗,十方诸佛视如亲子,诸大菩萨视如兄弟。]只要我们生起了菩提心,虽然充其量自己是个小弟弟,但还是和其他菩萨是一样的。因为将来都要成佛,未来度生时大家就可以群策群力,对菩萨来说是多了一个帮手。人多力量大,多一个菩萨,度众生就容易一些。这是因为众生得度还是要与菩萨有缘,如果过去没有缘,菩萨说的话他们听都不会听;如果过去有缘,他们就可以自然接受。比方说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这就是在创造共因,未来生中我们可能都是佛子弟兄,还可以在一起学修,这是因为我们大家今生种下了因,也就是现在我们正在创作集体的因。未来生中不管我们有成就也好,没有成就也好,大家都能在一起。万一我们中间出了一个成就者,他能不管大家?自然要管。比方说万一智立师先成了菩萨,他管不管大家?现在大家这么亲热的,他怎么会不管呢?因此我们现在在一起学习,就是在创作集体的因。

附带说一下:佛法听懂了之后生起定见和真实在心里生功能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比如修密法的人,既要生起了菩提心又要证得空性,总不能说在修密法之前还要想一遍菩提心、想一遍空性。修密法的前提一定是要生起了菩提心并且证得了空性,因为此时他们的心已经成了如是的心,所以他们在修密观想时只需要去观想本尊是什么样、坛城是什么样、一切有情是什么样,完全无需再想一遍菩提心、想一遍空性。我们现在是创造菩提的时候,在观想本尊、坛城之后还要想一遍这是缘起有而自性空。当真实生起菩提心之后,我们就不需要这样的思维,而自然是以这样的心情在做,这样功能才能生得快。不然为什么说修密法之人十六生一定成佛,甚至一生成佛,因为修密法之前他们内心已经生起了菩提心并且已经证得空性,所以无需再去缘念。

前面我给大家讲了怎样修定,如果你们修定修到身上生起功能了,那时念仪轨都不同了;还不要说修到那种水平,就是修到有了住心之后,念仪轨都不同了。换句话说:有了定的功能,就像先在两个物体的背后涂了胶水,这样两者很容易粘到一起。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在两个物体背后没有涂胶水的情况下,竭力将其合到一起,做粘合的样子。这样做是否有作用呢?当然有,这就叫在创造菩提,并非浪费精力。我们慢慢坚持将两者合到一起,时间长了胶水就涂上去了,也就是定生起了,那么两者就很容易合一了。决不能像帕邦喀大师前面所说的那样:“心和法之间人都可以通过。”不能闹这样的笑话。这些都是在座的各位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关键在于自己做还是不做。

不仅如此,诸凡入未入大乘之列,即生成不成佛,都依赖于有无菩提心而定。所以,欲求佛位都必须修菩提心。

我们将来能否入大乘的行列、能否成佛,都取决于能否生起菩提心,可见生起菩提心是多么重要!为什么说要强调一个修字呢?修就是天天思维、天天想,不这样就不能在自己的心里生起功能。法本尽管看懂了,看完了摆在书架上就毫无用处。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就曾经对我们说过:“你们回去将笔记放在书架上,它们不来,你也不去,这些东西就不起作用。”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了这些道理之后要天天思维、天天想,才能改正自己无始以来的坏习惯,才能搬得动自己无始以来的烦恼。大家不要听讲法的时候觉得很好,也想回去就修,可回去之后还是照样睡大觉,那就起不了什么作用。这样做有没有一点好处呢?是有一点好处,可以得一些加持,在自己的心识中间撒下了种子,未来生中听到类似的话就喜欢听。当然比那些现在听都不愿听的人要高明,不是高明一点,是高明很多!前生没有听过佛法的人,听到有人讲佛法时说:“这些我听不懂!”前生听过佛法的人,听到有人讲佛法时就会说:“这样好的东西总算又遇到了啊!”马上就听得进去了。

上面说的是为什么要生起菩提心,下面说应该怎样生起菩提心。


{返回 贺继墉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下一篇: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4)是否具生起出离心的标准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1)必须生起..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4.如何寻访上师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2)消除现世..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3.赞叹供养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缘起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4)是否具生..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6.鼓励听闻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2)生起菩提..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5.立誓造论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3)生起菩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命就象昙花一样短暂[栏目:达真堪布]
 百喻经 54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The Snake Whose Head and Tail Had ..[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慈悲与智慧就是禅——悟一法师专访[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05-061学佛人应知[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福慧双修[栏目:宣化上人]
 76.我们的利益和快乐[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为什么说人身难得,认识到这点有什么利益?[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觉受生起应注意什么[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026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宋 绍隆 等编)[栏目:04 语录]
 心敞福至(达真堪布)[栏目:福慧修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