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皈依发心
 
{返回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560

皈依发心
2010年5月30日

《皈依前开示》

印度的大成就者陈那菩萨,曾经对他的弟子作了以下的教诫,这个教诫当中提到了,现今我们在轮回当中不断的流转,并且直至目前为止,我们还找不出方法,该如何的跳脱生死轮回的苦海。现今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有如同是大海,大海是没有边际的,我们也不知道大海它到底有多深?相同的,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的方式也是如此,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当中,直至现今不断的流转,并且在流转的当下必须要遭遇到的是众多的痛苦。

一般而言,虽然有一些人他们说轮回终究会有它的边际,终究会有它的尽头,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透由修学佛道,而在内心当中生起种种的教证功德,也就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在法义上面,如实的深入的话,其实对我们来说,我们自己本身的轮回是不会有边际,我们当下所承受的苦也不会自然的消失,这个道理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相同的。并且就如同在大海当中有很多的恐怖的动物,相同的,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的同时,贪瞋痴种种的烦恼不断的伤害着我们。所以现今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轮回,它的本质就跟大海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现今的状况是如此糟糕的话,就应该想办法让我们脱离现今的状态,所以这时候,我们必须要能够寻找究竟的皈依处。谁能够成为我们究竟的皈依处?这时候我们如理的思惟,会发现唯有断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佛,才能够成为我们究竟的皈依处。所以对于一位想要跳脱生死苦海的人而言,这时候寻求皈依处,对他来说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佛、法、僧三宝具备有什么样的功德?而在内心当中培养对于三宝的信心,而更进一步的皈依三宝。

之前我们所介绍的这个部分,最主要提到的是皈依的原因。对于这一点如果之前你们有阅读过《菩提道次第广论》,或者是《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内涵,你们就能够稍微对于这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个地方我们所提到的皈依,是共大、小乘的皈依。共大、小乘的皈依必须要具备有两种的条件:第一是透由思惟三恶趣以及轮回的苦,让内心当中生起恐惧。由于内心中生起恐惧的缘故,会进一步的想要跳脱;既然想要跳脱,我们就必须要能够寻找究竟的皈依处。所以寻找之后我们发现,唯有三宝有能力让我们跳脱恶趣以及轮回的痛苦,因此对于三宝生起强大的信心。所以「畏惧」以及「信心」这两个条件,我们在这个地方称之为是皈依的二因。

所以简单的来说,皈依的二因当中,第一个部分是必须要藉由思惟轮回,以及恶趣的痛苦,在内心当中生起「畏惧」。更进一步的,如果想要去除我们现今所承受的苦,我们就必须要能够寻找值得我们信赖的对象──也就是皈依处。这时候唯有断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佛,能够成为我们究竟的皈依处。不仅如此,佛他自己本身已经远离了一切的怖畏,并且他能够善巧令他人远离怖畏的方便,他的内心当中大悲是遍于一切的有情,所以他对于有情是不分亲疏,并且他能够利益有恩以及无恩的一切有情众生。

更进一步的我们必须要思惟,佛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利益我们?在佛众多的事业当中,最主要的事业,是提到了佛的语事业。也就是佛为了利益众生,为众生们宣说清净无误的正法。虽然佛有其它的功德,比方说他也懂得神变、神通,各式各样的身语意的功德,但是在众多的功德当中,最主要的不外乎就是为众生宣说正法。唯有告诉众生们,要如何的去行善、断恶,告诉众生们四谛的法则,透由众生们如实的修学,众生才有解脱的机会。所以佛在宣说正法的当下,告诉我们业果的道理,什么是我们应该作的?什么是我们不应该作的?并且也告诉我们四谛的内涵。苦谛以及集谛是让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的主因,如果想要跳脱轮回,这时候我们必须如实的去实践灭谛以及道谛的内涵。提到了灭谛跟道谛,灭跟道是三宝当中的法宝,也是我们的正皈依,唯有修学道以及灭的功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解脱。所以三宝当中的法宝,是我们的正皈依。

在皈依仪轨里面有提到「皈依佛两足尊」,佛是在两足当中最尊贵的一位补特伽罗。而法称之为是「离欲尊」,如果我们的内心当中,有贪念、有欲望的话,想要跳脱轮回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藉由如实的修道,以及生起灭烦恼的这种功德,我们才有办法跳脱轮回。或许各位现今,你们的心相续中并不会生起道、灭的功德,但是至少能够持守断十恶业的律仪,甚至策勉自己,希望能够断除某一种的过失,其实这样就已经相当好了。如果我们能够在每天,或者是某一段时间之内,慢慢的净化自己内心当中的过失,让自己的功德能够依次的生起的话,其实我们就是在往成佛的方向前进,所以有特别的提到「皈依法离欲尊」。并且我们在修学皈依,以及修学佛道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助缘是来自于僧宝,「皈依僧众中尊」。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佛法僧三宝的内涵之后,我们要打从内心里,希望能够诚心的依靠三宝。并且在皈依的当下,我们要能够知道,「佛」是我们皈依的导师,「法」是我们的正皈依,而「僧」是我们修学皈依的助伴。这样的道理,并不是嘴巴上面说就足够了,我们必须要打从内心里,透由思惟皈依的内涵,如实的生起皈依的二因,而诚心的去依靠三宝。如果我们在内心中,能够生起一颗真正的皈依之心,这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佛法的大门,这时我们有资格称之为是一位佛教徒。相反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生起一颗真正的皈依心,纵使我们有神通,纵使我们懂得很多的道理,甚至我们的内心中,能够生起襌定的功德,其实纵使有这样的一种功德,我们也没有资格称之为是一位佛教徒,所以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藉由以上的内涵,透由我们内心当中,不断的去思惟三宝的功德,以及轮回当中我们所必须要承受的痛苦。更进一步的,对于三宝生起一种想要完全依靠他、依赖他的这颗心,我们称之为是皈依。并且透由皈依的仪轨,我们作了以下的承许:「希望从今天开始,到我们临终之前,我们希望能够诚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宝」,这样的一种承许,我们称之为是「皈依的律仪」。

所以透由皈依的仪轨,我们在内心中,藉由皈依仪轨的正文,我们来作观想,并且了解这当中的文义。一边念,我们在内心当中,一边来作观想,并且作以下的承许。所以在这个地方,最主要我们要传给各位的,是所谓「皈依的律仪」。所以各位在仪轨当中会看到,「愿能成为皈依三宝居士」。「居士」有相当多种,这个地方最主要提到的是,「诚心皈依佛法僧三宝的一位居士」。有的是受在家五戒的居士,所以居士有相当多种,而在这个地方我们最主要的是透由皈依的仪轨,而让各位打从内心里,承许希望自己从今天开始到临终前,能够诚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宝,而成为一位佛教的居士。

皈依在佛门当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可以称之为是入佛门的一道大门,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内心中,培养一颗皈依三宝的虔诚的心,这对我们修学佛道而言,会有相当大的帮助。而这个部分我们所传授的皈依,是属于共大小乘的皈依。

《皈依仪轨》

因此今天我们传授皈依律仪的对象,最主要是以在家居士为主,所以现场如果是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的话,其实你们的心续当中已经受了出家戒,所以是不需要来接受所谓的皈依仪轨的。所以之后在念诵的时候,出家的法师们,你们不需要跟着念诵「皈依仪轨」的内容。甚至平常在律仪当中,也就是《律经》里面有提到,如果是出家的法师,照道理来说,他是不能够来受这个皈依的律仪,如果他来受皈依的律仪的话,他所受的戒,不管是比丘戒或者是比丘尼戒,在此同时会完全的消失,所以请出家的法师不要跟着一起念皈依的仪轨。

对于想要接受皈依的这些居士们,在还没有跟随着上师念诵皈依的仪轨之前,你们必须要对于前面的资粮田,也观想导师释迦世尊,就安住在你们的前方,并且对于前方的资粮田,以及导师释迦世尊作三顶礼。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或者你的行动不方便的话,也可以用三问讯的方式来作顶礼。接下来对于面前所要传授皈依的这位上师,也作相同的动作,如果方便的话,请你们顶礼,如果不方便的话以问讯代替。

接下来请跟着上师一起以下的念诵皈依仪轨。在还未念诵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思惟到,之前所提到的皈依二因。要具备有皈依二因,我们才能够在内心当中,生起真实的皈依之心。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到,安住在轮回当中,就有如同是住在针的尖端,这时候我们的状态,在任何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任何快乐产生的。现今我们之所以会认为轮回当中是很快乐的,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轮回的本质。实际上轮回它的本质是痛苦的本质,不管我们投生在恶处,或者投生在善处,它的本质都是痛苦的。以三恶道而言,地狱的众生必须要承受的,是寒冷、炎热的痛苦。饿鬼道的众生所必须要承受的,是饥饿、口渴的痛苦。畜生道的有情必须要承受,互相吞食的痛苦。而以天道的天人来说,天人纵使暂时他投生在天道,但是最终还是会堕落。而人,不断的追求食、衣、名、利,在追求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承受各种痛苦的逼迫,那就更何况是生、老、病、死的种种痛苦。

所以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来思惟,我们就知道,其实在轮回当中,不管投生何处,轮回的本质都是痛苦的本质。因此唯有透过现今的状态,也就是跳脱轮回获得解脱,我们才能够获得最究竟的安乐。想要获得解脱,我们必须要诚心的归依三宝,就如同之前所说的,佛是我们皈依的导师,法是我们的正皈依,而僧是我们修学皈依的助伴。因此透由思惟三宝的功德,对于三宝生起强大的信心,并且在内心当中,藉由恐惧以及信心的这两种因,而让内心对于三宝生起诚心的皈依。

接下来请看到皈依仪轨的正文,在皈依文当中,第一句话有提到「阿阇黎请倾听」,如果在座的各位,你们之前跟我有法缘关系的话,也就是曾经在我的座前听闻正法,这时候我就成为你们的阿阇黎,所以第一句话当中就应该念诵「阿阇黎请倾听」。如果在座跟我之前并没有法缘的关系,这时候你们第一句话就应该念成「大德请倾听」。「我名某甲」这时候就把你们自己的名字加在这个地方,就念说「我某某某」。之所以要念这句话,就像我们世间的工作,我们要签名一样的,我们要为我们自己所作的行为负责。

我们要作什么样的行为呢?「从今直至尽形寿前」从今天开始到临终前,我希望能够诚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宝。并且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位诚心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对于这一点「祈请阿阇黎慈悲摄受」,我们这段文前后会念三遍。如果之前跟我没有法缘关系的话,在念到最后一遍的最后一句,这时候你们可以念「祈请阿阇黎慈悲摄受」,因为这时透由我传授皈依给各位的缘故,我也变为了各位的阿阇黎,所以最后一句也可以念「祈请阿阇黎慈悲摄受」。

当我们念到第三遍的「我至尽形寿前,愿能成为皈依三宝的居士」这句话时,上师会作弹指的这个动作,这时各位就已经成为皈依三宝的居士,而我就成为传授皈依的上师,所以「祈请阿阇黎慈悲摄受」这当中的阿阇黎,最主要指是的传授皈依的阿阇黎。所以请以这样的方式,在弹指的同时,以这样的方式来作观想。

《皈依学处》

接下来要为各位介绍的是皈依的学处,也就是在皈依了三宝之后,什么事情是我们应该作的?什么事情是我们应该避免的?这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必须要了解的内涵。以皈依的学处来说,可以分为「别学」以及「共学」。「别学」也就是各别的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后,应该遮止的部分,我们称为「应遮的学处」;应该修学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是「应修的学处」。

首先我们先介绍「应遮」的部分,别学当中皈依了佛,我们必须要避免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必须要避免诚心的皈依世间的天人,这当中包括了大自在天、帝释天王等世间一切的天人。我们不能够打从内心里,告诉自己这些世间的天人他能够拯救我,能够让我渡脱生死轮回的苦海。但是如果你是要求现前短时间的协助的话,你是可以请他们来帮助你的,但是你不能够认为他们能够让你跳脱生死的苦海,所以不能够皈依世间的天人。

皈依了法之后,我们所要作的事情,是尽可能的不要伤害其它的有情。「正法」最主要的内容提到的就是「无害行」,除了避免藉由身体的方式去伤害别人之外,我们打从内心里,也要尽可能的不要生起伤害别人的这颗心。所以皈依法之后,我们所要作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不要伤害周遭的有情众生。

皈依了僧之后,对于外道徒,尤其是有邪见,或者是不信业果的这些人,我们要尽可能的告诉自己,不要受他们的影响,不要受他们的指使。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要能够分辨,哪一些人是我们真正的道友?哪一些人是我们要提高警觉,告诉自己、自己当下的身语行为,尽可能的不要被这些有邪见,或者是毁谤三宝的人所影响。

「应修」的部分,在皈依了佛之后,对于佛像或者是唐卡,我们在瞻仰的当下,这时候我们要生起真佛想。在皈依法之后,对于诠释佛法的经函,或者是书籍,我们也应该要以恭敬的心来对待它们。这时候不能够将这些书籍,或者是经典放在椅子上,或者是放在床上,或者是放在肮脏的地方,要以恭敬心把这些书籍以及经典,放在干净之处。皈依了僧之后,对于现出家相的法师们,我们不能够去批评,或者是毁谤他们。

在「共学」的部分提到的是六点,在平时我们要不断的去思惟,皈依所带来的胜利;并且在白天以及晚上,各行三次的皈依;如果我们自己有能力的话,我们也希望他人能够早日的皈依佛门;甚至在平常我们饮用饮食之前,这时候我们必须要能够诚心的先皈依三宝;在遇到命危,或者是在游戏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弃舍三宝;作任何事情的当下,不管是快乐,或者是痛苦,我们都应该要先祈请三宝,告知三宝,我们当下所要作的这些事情。

《发心仪轨》

接下来藉由发心的仪轨,要将「愿心」传授给各位。这个地方我们所用的仪轨是略轨,这个仪轨平时法王在传授愿心的时候,也时常会用这样的仪轨来传授愿心。传授愿心的仪轨,有广跟略两种不同的仪轨。广轨在之前所上的《菩提道次第略论》上册里面,有为各位作介绍,而在这个地方我们用的是略轨。但是不管是广轨或者是略轨,最重要的关键,应该是想要发心的这个人──也就是在座的各位,你们是以什么样的动机来发心?动机是最主要的关键。

如果我们能够生起清净的动机,希望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而早日的发起菩提心,以这样的一种动机,来接受以下的仪轨的话,这种动机是最殊胜不过了。所以在下面的这个偈颂里面,最主要是提到了皈依以及发心。这当中的皈依跟之前的皈依,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因为之前的皈依是共大小乘的,而这个地方的皈依,是大乘的不共的皈依。在皈依完之后,正式的为各位传授发心的仪轨。

在还未传授愿心之前,由于在座的各位,必须要先作净罪集资的动作,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先念诵《兜率众神颂经》的文,以及《七支供养》文。藉由这文中的内涵,我们如实的来作观想以及思惟,也藉由文义来作净罪集资。所以接下来,我们用念的方式念诵《兜率众神颂经》以及《七支供养》文。接下来我们一起用念诵的方式来念诵短曼达。

接下来请起立,相同的方便的话,请顶礼。出家的法师也可以作。

首先先传授的是大乘不共的皈依,大乘不共皈依所必须要具备的因,除了之前所提到的,藉由思惟轮回以及恶趣的苦,让内心中感到恐惧;并且更进一步的了知三宝有能力救度我们,让我们跳脱,而对三宝生起信心之外。更进一步的我们必须对于一切的有情众生生起悲心,也就是想到不仅是我,一切如虚空般的有情,只要是在轮回当中流转,他所承受的苦跟我必须要承受的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思惟自身的苦,对于自身的苦生起出离,并且转念将这样的一种念头,转向其它的有情,而对于其它一切有情所受的苦,心生悲愍。所以大乘的不共皈依,它必须要具备的是三种的条件,也就是在之前的两种条件之上,更进一步的提到,对一切的有情生起悲心。并且这时候我们所皈依的佛法僧三宝,这当中的佛是我们所皈依的导师,并且他具备有四身的功德;我们所皈依的法,是我们的正皈依,最主要提到的是大乘的灭谛,以及道谛的功德;所皈依的僧,是指大乘的圣者。所以这时候我们必须要对于三宝,生起强大的信心。

而在念诵的时候,正文当中,「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大乘的不共皈依是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最未获得圆满的菩提,也就是成就佛果之前,我们打从内心希望能够诚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宝。

后面的这两句「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这当中提到了「我以所行施等善」,字面上是先提到了布施,「等」字当中包含了持戒、忍辱、精进、襌定以及智慧这六度当中的内涵。不管是在过去所作过的,现今当下正在作的,未来即将要作的,我们所作的六度一切的善行,我希望回向「我以及一切的有情众生」。为什么要回向给一切的有情,因为一切的有情,跟我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如果仔细的思惟,我们会知道没有一位有情,在过去生不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所以这时我们要思惟「知母」的内涵。更进一步的在做我的母亲的当下,她对我们的恩德都是相当的伟大,所以要在内心当中要念一切有情的恩,「念恩」。既然一切有情对于我们是有恩的,我们就必须要想办法去「报恩」。透由知母、念恩、报恩的内涵,这时一切的有情在我们的内心中,所现起来的影像是悦意的影像,所以这部分提到的是「悦意慈」。更进一步的,了解一切的有情,当下也都在承受各式各样不同的痛苦,而对于有情生起「悲」愍。而有情既然对我们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今也有能力尽我们的一份心力,来帮助这些有情的话,我们在内心中应该生起「增上意乐」。也就是我希望藉由我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一切有情的苦乐问题,但是反观自己,发现现今确实没有办法藉由我一己的力量来利益一切的有情,所以此时在内心中,生起一颗想要获得圆满佛果的「菩提心」。藉由思惟七因果的教授,而让内心中生起一颗「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

接下来请跟着上师一起念发心仪轨文。接下来在念第三遍的同时,请如实的观想,从今天开始,到未获得圆满的菩提前,我希望能够诚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宝。并且在内心当中,观想自心已经生起了「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请以这样的方式,一边观想,一边跟着上师念诵发心仪轨文。「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相同的发心仪轨,如果在受持的同时,你的内心当中想到:「不仅当下我希望能够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我也希望在还未获得圆满菩提之前,永不弃舍这样的一颗心」,这时你所受的愿心,是具有誓言的愿心,就必须要修学发心的学处。如果在受持的同时,并没有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作观想的话,这时候不一定要修学发心的学处。但是如果能够了解,更进一步的去修学的话,当然是最好的。

以上将「皈依」以及「发心」两种的法传授给各位。这一次的弘法活动,到今天已经接近了尾声。这一次藉由「慧炬佛学会」来举办了《菩提道次第略论》的讲座,也藉由这段时间,很荣幸能够将《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传承,传授给各位。一开始原先计划,能够在四十堂课当中,将所有的传承传授完毕。但由于发现,有很多的人非常希求《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传承,并且在上课的同时,也都很认真的在听闻,所以想为各位讲得仔细一点,也希望这样的一种讲法,能够利益到更多的有情。并且另外一方面,由于明年「福智」有打算请我来举办祈愿法会,所以目前时间虽然还没有敲定,等时间敲定之后,明年我还是会来台湾。所以希望明年来到台湾的期间,能够藉由后半段的时间,再将《菩提道次第略论》未完成的部分,为各位作进一部分的讲解。

这一次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将中文的书籍印制出来,并且发给各位,这段时间如果各位有时间的话,可以将之前上过的课再复习,并且也可以稍微的去阅读毗婆舍那的部分。虽然毗婆舍那的部分相当的深奥,但是如果我们一再的逃避,或者是我们不能够勇敢的去面对的话,我们永远不了解毗婆舍那的内容。所以纵使法它再艰深,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本身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努力的话,其实一再的思惟,一再的串习,总有一天我们能够知道它到底是在讲什么?

宗大师所造的论典,就有这样的一种特色,对于艰深的词句,宗大师会把它说得清楚,把它说得明白,而对于简单的部分宗大师是一语带过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反而会有一种心态,会觉得说,下士道的法类很简单,所以我以后再学也还来得及;毗婆舍那的部分太困难,对我来说我怎么学都不会,所以简单的放一边,难的不想学,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学佛,那你能够了解什么?所以这时候,既然我们能够亲近宗大师所造的论,并且宗大师是将佛法的内涵,讲述得如此的清楚,并且将佛法的心要完全的都告诉我们,而且现今我们能够透由自己本身的语言,阅读到宗大师所造的这些论著,我们应该把握这样的一个机会。

而这一次非常感谢「慧炬佛学会」来举办《菩提道次第略论》的讲经的法会,在这段期间,有很多的义工参与这次的活动,也付出了很多的心力以及时间。由于这次讲课的时间比往常都要来得久,所以各位应该都感到非常的疲惫了,在这个地方很谢谢各位努力的付出,也很谢谢各位来到现场用心的听法。希望我们之间所结下的这个法缘,能够让我们之后,还有再一次相遇的机会。也希望透由这次弘法的活动,能够利益到在座的各位,以及一切的有情众生。再次感谢各位!


{返回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9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8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14讲
 皈依发心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10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9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5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3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6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1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17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谈怎样功夫才得力[栏目:净空法师]
 一瓣清香遍法界[栏目:传统香道]
 入菩萨行论略释[栏目:索达吉堪布]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下[栏目:定解宝灯论]
 《佛教三字经》新注 密宗[栏目:唐思鹏居士]
 The Life Of The Buddha - The Birth[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无我的智慧 第三章 自心的宝藏[栏目:吉噶康楚仁波切]
 捡回自家珍宝[栏目:禅林衲子心]
 儒释道给力中国梦[栏目:大安法师]
 心平气和接受...去拼搏、去奋斗,这两者之间是不是一种矛盾?[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