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作者说明 目录
 
{返回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31

菩提道次第
观修集要

释法音著

目   录

一、作者说明

二、正文目录

三、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正文及附录

四、回向


作者说明

有关拙著《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今依几点说明:

一、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是众生无量利乐的根源,是所有经论的深广要义,是三世一切诸佛共趣大道,是大车轨龙树与无著二位大师的亲规准绳,是阿底峡尊者特为阐明的妙善教授,也是具足深观与广行两种次第的显密圆满道体;因此,极有必要将三藏教典所说的一切教义皆悉集摄、揉合在此大乘菩提道次第而精修。

也就是说,听讲修习任何法要,都应将其归摄在大乘菩提道次第当中,不以道的粗见浅行或片面少分为足,从最初应修何法开始直到最后圆满证果之间皆须如法修习;尤其当以修习菩提心为心要,定解一切经论都是菩提心未生起令得生起,已生起令得增上的教授,如是结合着整个圆满佛道而勤修。

二、本书的主题即是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主要是针对有心欲求佛法者,特别是无暇观阅广大经论而有心修习的学佛同道,为令易于了解要义与观修所缘而简易编述。行文的架构、观点、内容与次第等,主要是以《现观庄严论》、《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为依据。在行文中,当下文义有需要特为明示或提示者,即以括弧小字添补;经论的偈颂、祖师的言教、以及前后叙述要项则以粗黑体字型标示,俾易了知。此外,也将 [ 六加行略记 ] 等三篇译述短文列为附录,期能有所助益。

三、本书得以顺利付梓,除了承蒙无上法王公开讲经中的教化摄受、千霞仁波切、洛桑堪苏仁波切与嘉措格西等师长谆谆教导之外,也参阅了多位同道的汇整笔记,摄取要义而作添补,并由黄秀凤居士发心誉文,编校以及襄助出版事宜,诸多因缘,特此致谢。文中若如理而释,咸归师恩;若所述有误,自当忏悔。笔者障深慧浅,自知鄙拙,仅就个人闻思所及简述,错谬不足之处,尚祈斧正。

四、噶当派祖师博多瓦尊者曾说:[ 一切后世中,值遇正法难,是故于此生,于法应勤修。] 直接明示了勤修正法的重要。究实上说,佛法的价值也是贵在实修与相应。大乘菩提道次第既是全圆无误的佛法心要,也是击中要害,稳速成就的殊胜教授,又是依于前后次第建立的调心方便,尤须为行而解、为修而学。无知而修与知而不修皆是过犹不及,故应动机清净、依师而闻、依闻而思、依思而修——特以观察修——俾令相应道次教授。换句话说,成就此诸道次功德,不论是方便分或是智慧分,皆应由了知而定解、由定解而证悟,或者由熟悉而觉受、由觉受而生起。更重要的是,应将所学所修的道次教授运用在生活中,在境界上,转化三门令得清净;一切时处能尽量将心安住在道次正法中,才是主要的修行吧!

五、显此编述功德,一心至诚回向如来正法恒久住世、虚空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安乐;尤其所有佛弟子皆能速疾完成菩提道、速疾证得菩提果。

二OO八年六月       释法音 于妙音佛学会

正 文 目 录

修习依师之理
修习暇满
修习念死无常
修习三恶道苦
修习真实皈依
修习深信业果
修习共下士道
修习苦谛
修习集谛
修习四谛
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修习十二因缘
修习解脱道――增上三学
修习共中士道
修习大悲心
修习自他平等
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
修习自他相换发心法
依因果七教诫与自他相换二法合修而发菩提心
修习不退菩提心之因
修习受戒仪轨
修习布施度
修习持戒度
修习忍辱度
修习精进度
修习静虑度
修习智慧度
修习缘起性空之理
修习四摄
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略修法


附   录
一、 资粮田简介
二、 六加行略记
三、 藏传菩萨戒本


 


{返回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修习依师之理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四、修习三恶道苦
 十四、修习共中士道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作者说明 目录
 十九、依因果七教诫与自他相换二法合修而发菩提心
 三、修习念无常
 三十、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略修法
 九、修习集谛
 附录 1 资粮田简介
 十七、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
 六、修习深信业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九回[栏目:自然的代价]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四节 四圣谛空[栏目:冯达庵居士]
 在家的人可以向别人灌预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22[栏目:印海法师]
 经典禅诗 第六章 法眼宗禅诗 一、般若无知[栏目:吴言生教授]
 持戒为悟道的资粮(大愿)[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致法舫法师函[栏目:明真法师]
 佛化长青手册 【附录二】念佛的方法[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