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给藏传佛教弟子的实修指导(阿旺提秋仁波切)
 
{返回 其它善知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97

给藏传佛教弟子的实修指导
阿旺提秋仁波切

衲感到如果衲把如何将最圣妙的佛法付诸实修的各个次第之纲要和基本指导写下来,可能会让你们所有的人得到哪怕一些微薄的利益,或者将会对你们的实修有某些推动。因为这些纲要是我们这些立志追循伟大的佛陀之足迹成为一个真正佛教徒的人所必需的。

我们的本师尊贵的佛陀,是最上的胜者,是一切众生的伟大导师,是他向我们开示了一条通向宁静、快乐、不伤害众生的道路。即便我们的本师、尊贵的佛陀也不是从无始以来即已一直处于觉悟的状态,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恰恰相反:佛陀最初就如同你我一样,被他自己的业力和烦恼所驱役和折磨。结果,他无所自主地在无数次充满痛苦的轮回中受生,在无数阿僧祗劫的时间中,遭受着这种无量的轮回共苦和六道中的种种别苦。然而,终于有那么一天,佛陀值遇了一位精神向导。这位向导向他开示了大乘之道。佛陀听了这位向导所作的开示后,自己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抉择。在他对其获得了一些定解时,这些教授就让他的心倾倒了。于是他进一步深入地凝思。突然,他心中豁然开朗,发现关注其他众生的欲求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随着这一认识,他发起了希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愿心:菩提心。在发心这一时刻,直到最终实现觉悟的目标,在其间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里,我们的本师努力积集成佛的善资粮。最终,他达到了完美的、圆满的觉悟。

佛陀之所以能够做这些,只有唯一一个理由,而别无其他,那就是为着关注所有无量众生的欲求。那么,“关注众生的欲求”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给予众生帮助,让众生得到快乐、消除他们所有的痛苦和令他们遭受损恼的根源。我们可以把众生的欲求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不究竟的欲求 —— 包括追求在善趣中转生。第二类是究竟的欲求—— 实现究竟快乐的目标。

实现众生生于人、天善趣的目标,有特定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一个人学修菩提道次第里的共下士道。

这个修学次第的第一步,是要培养自己一种至诚皈依的态度。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态度,你实质上并不能被称为一个佛教徒。虽然你可能在进行某种被认为属于佛教的修持,但其实并不可能进行任何真实佛教意义上的心灵修持。其次,你需要通过思维和理解建立对业果法则的信念。如果没有这个,你会发现想要行善止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们上面提到了关于“究竟快乐”的目标。这本身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涅槃和觉悟。实现前者 —— 涅槃的方法,要求我们学修菩提道次第里的共中士道。

这里,第一步,必须培养出一种真实的出离心,这种出离心的生出,基于见三苦(苦苦、坏苦、行苦)为苦的觉受。没有这个,你不可能培养出一种从痛苦的轮回中脱离的真实愿望,同样,你所尝试的任何本来可以引入涅槃的修持也不会真正奏效。此外,如果没有空性正见,你将永远不会知道应该怎样断除痛苦之轮的根本。

为了获得觉悟的究竟快乐,我们必须学修菩提道次第里的上士道。如果一个人对这样的道次第缺乏理解,或者对它连最起码的一点内在体验都没有,那么永远不可能在自己的内心生出追求究竟觉悟的愿心 —— 菩提心。菩提心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渴望实现究竟的觉悟;二,期望成就究竟觉悟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的目的。如果连仅仅假装自己已经拥有了这愿心这种形式上的心都没有,那我们永远入不了大乘弟子之列。同样,你所尝试的任何心灵上的修持都不算是大乘佛法的修持。

因此,在进行更高层次的实修之前,我们必须通达这些显密共通的菩提道次第,这一点极端重要。如果没有在菩提道上成为法器,那么你并不是接受金刚乘也即密咒乘灌顶的材料。

如果没有具备灌顶,想获得世间或出世的无上(密法)成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同时,在进行能够速疾获得成就的无比之道、金刚乘或密咒乘的修持之前,有些特定的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你必须寻找一个真正具格的上师,在他的足下接受清净的四灌顶来成熟自己的内心。这四种灌顶将为你播下将来成就神圣的四种觉悟之身的种子。灌顶的时候,你需要承诺守持一定的誓戒。接下来你自己进行生起次第修炼,它必须包括所有能够将你的庸常体验转化为佛的神圣三身的修行要诀。这和所有随后的修行都依赖你是否正确守护你的誓戒。之后,你必须努力求学圆满次第 —— 由此,你真正解放你自己。通常说,最快速度也要花费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才能达到佛果。如果修行进展缓慢,那么就需要三十三个无量劫的时间。另一方面你要知道,在密法中有无上瑜珈密乘。它能够让你在仅仅一生的时间内达到同样殊胜的目标——在我们现处的无浊恶世中用这非常短暂的一生成就!

现在的你我,我们有机会修持这个胜乘。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不犯任何过失,那么我们就是世上最幸运的人了。

所有以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绝对必须在我们内心培养成就菩提的愿心。为此,我们必须遵循种种方法以培养这种愿心赖以生发的根本;此即慈悲心。实现这个,唯一的途径是在我们内心培养真实的出离心。而我在这文的结尾要向你们说明:培养出离心的唯一途径,是在我们内心依靠思维和理解培养对业果法则的真实信念。


{返回 其它善知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大道
下一篇:色拉昧堪苏仁波切教授受菩提心戒
 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
 《极乐愿》讲记
 文殊真实名经(蒋孜曲杰仁波切讲解)
 曼陀罗供养法讲义,财神法的原理和实践(明舒法师)
 随在你:放心的智慧(吉噶·康楚仁波切)
 男女双修可不可以?(智空法师)
 直视心的本性(萨迦法王)
 绽放心中的莲花(伦珠梭巴格西、杰弗瑞霍普金斯著)
 事师五十颂讲记(堪萨仁宝哲阿旺提秋讲授)
 修行的第一堂课(杰仁波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史话 罗什门下十哲简介[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The Power of Good Will[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人生是苦[栏目:济群法师]
 玛哈噶拉祈福法会的深意[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04-074慈悲的特性[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Faith In Mind(信心铭)[栏目:佛教经典·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Sutras · Bilingual Reading]
 身心共修持 般若同心享[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钱的启迪(韩琨)[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梦中梦因果问答 103 什么业力使父亲的债户没能还债,让他心紧张而...[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五卷[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