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44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颂曰:

论颂

由诸业习气 二取习气俱

前异熟既尽 复生余异熟

注 释

诸业:业,梵文羯磨Karma,义为造作doing,making, action,不论有形、无形的、身的造作动作或心的作为,乃至微细之动相,都是一种业。业有三种:福业、非福业、不动业;这三种业又称为:有漏善业、不善业、及思业。成唯识论:诸业谓福、非福、不动,即有漏业、不善、思业;业之眷属亦立业名,同招引满异熟果故。就连业的眷属与业相关连、同时运作之诸法,也称为业,因为它们与业共同招引异熟果,及令异熟果达于成熟、圆满,所以业的眷属也一并称为业。兹将三种业条

释如下:

1.福业──就是感得人道与天道善趣的异熟总报,以及顺五趣受的善业别报。

2.非福业──就是感得三恶趣的异熟总报,以及顺五趣受的不善业别报。

3.不动业──就是感得色界与无色界的异熟总报,以及顺色界、无色界受的禅定别报。

问:为什么称思为一种业?

答:以上所说之福、非福、不动三种业,皆通于身、语、意,皆是以思为其业体,亦即与意识相应的审、决二思是其业体,故称思为业,乃是以体为名。问:又,既然业是造作,而不动业也是一种业,为何这个却能称为不动?答:动的作用是由心发动身、语,去造善、造恶,而名之为善恶业。然而修习三摩地,则是止息身、语以及心的动荡、造作,令身心定于一境,这个反造作、反动荡,而令心不动的业三摩地业便可称为不动业。又,不但业的本体称为业,就是业的眷属,例如律仪等,也立业之名,因为业的眷属与业一样,同能招引总报、及招满别报的异熟果之缘故。

习气:成唯识论云:此虽纔起,无间即灭,无义能招当异熟果,而熏本识,起自功能,即此功能说为习气。是业气分熏习所成,简曾、现业,故名习气。如是习气展转相续,至成熟时,招异熟果,此显当果胜增上缘。此意谓:这业虽然一现起,就在无间的剎那没有间断的下一剎那之中灭去了;如此,照道理说,它应不能招感当来的异熟果;然而,正造业时,便有业的种子会反熏本识,而令起自果的功能,这功能本身,就是颂中所说的习气。这习气是业的气分熏习所成的,为有别于萨婆多部等所说的曾业曾所造业,此部等执曾业为过去有体之业:虽已过去,但仍有体存在,以及顺世外道所说的现业现所造业,此外道计业于现作时,便当下能得果。这种习气前灭后生,展转相续,直到成熟时,才能招感异熟报果,这就表显了习气为当来得果的胜增上缘,而与亲能办果的因缘有所不同。亦即,因缘是办果的主要、直接之缘;而习气则是最有力的辅助之缘。

二取习气俱:成唯识论解释二取习气说:相见、名色、心及心所、本末,彼取皆二取摄。彼所熏发、亲能生彼本识上功能,名二取习气。此显来世异熟果心,及彼相应诸因缘种。俱,谓业种、二取种俱,是疏、亲缘,互相助义。业招生显,故颂先说。此段论文说:二取共有四种四对:

1.相取、见取──所取之相,与能取之见。

2.名取、色取──五取蕴中的色蕴之取称为色取;受想行识四蕴之取,称为名取。

3.心取、心所取──取心王称为心取;取心所称为心所取。

4.本取、末取──取第八识所得之总报称为本取;取余识所得之别报称为末取。

以上这四种二取,都属于颂中的二取所摄;这些二取所熏发出来、而亲能生起彼本识上自果的功能的,就称为二取习气。这表显二取习气是来世的异熟果心,及与二取习气相应的种种亲能办果的因缘种子,因此是与业种不同的。至于颂文中所说的俱,是指诸业种及二取种子,都能俱时感生自果:它们是感果的疏缘与亲缘──亦即,业种诸业种子是感果的增上疏缘,而二取种子则是生果的亲因缘;业种与二取种子有互相辅助的功用;而且,它们虽然是俱时,但是由于业种招感生﹂之果的力量较显着,所以颂文中先说业种,后说二取习气种子。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前异熟,指前世之异熟果,但这不只是指此世的前一世,而是指此世之前的多生多世之业感异熟报果。余异熟,指后世的异熟报果。相同的,这不但是指此生之后的下一世,而是指此生之后的多生多世之业感异熟报果。虽然二取种子受果无有尽期,而业习气之受果则有尽期。成唯识论云:虽二取种受果无穷,而业习气受果有尽。成唯识论解释其原因说:因为

一、异熟果的业与果之性不同──异熟业的性具有善恶二种,而异熟果之性则只是无记。

二、异熟果难招──异熟果必须异世成熟,才能得果。由此二因,故业习气受果有尽。与异熟果相对,则等流果与增上果,此二果,一则性同,二则易感:性同──等流果与增上果,其业与果之性皆同样具有善恶二种;易感──等流果与增上果,其业于熏成种子的同时,便能感果。

所以二取种子受果是无穷的。附注:等流果为从同类之因所流出之果,例如从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以其因与果的性质同类,故称为等流。增上果为依于能作因的增上力所生之果。

成唯识论又云:由感余生业等种熟,前异熟果受用尽时,复别能生余异熟果。由斯生死轮转无穷;何假外缘方得相续?此谓:由于所感的来世之业种及二取种子已经成熟,故等到此身中的前世异熟报果已受用尽时,便又能生起来世的异熟果。由此原因,业果不断,有情生死轮转无穷──何必要藉外缘,才能生死相续呢?

义 贯

有人问难云:虽有你所说的内识,然而若全唯有识,而无外缘,由何而能令有情生死相续不断呢?以颂答曰:由诸业种与习气,都与四种二取之习气种子并俱;因此当前世之异熟果既已受用尽时,即复能生来世余异熟果,因此于自内识中之业种、习气、二取习气种子,即能令有情生死轮转不断──生死轮转,系在于内识种子本身之生起、熏习、与成熟,便即显现,而不在于外缘。

诠 论

成唯识论又云:此颂意说:由业、二取,生死轮回皆不离识,心心所法为彼性故。此谓:由于业与二取作为生死的疏缘与亲因的关系,所以生死轮回都不离识,并非心外之法使生死相续,因为生死之因果,是以心心所法作为其体性的缘故。成唯识论又说:有情之生死相续,非由外缘,而是由于一切习气所使然。而习气可分为三种:

一、名言习气──名言,即名称与言论。谓有情妄想计着名言,循名取实之习气。名言又有二种:

1、表义名言:能诠释义理之音声差别,称为表义名言。

2、显境名言:能了别境界之心心所法,称为显境名言。

二、我执习气──即虚妄执着我及我所,因而熏成自他差别的种子。我执又分为二种:

·俱生我执:与身俱来的我、我所之执着,称为俱生我执。

·分别我执:由后天习学──如从文化、传统、宗教、社会习俗等──而产生的妄想分别的我、我所之执着,称为分别我执。

三、有支习气──有支即十二有支。这就是能招感三界异熟果的善恶业种。有支又有二种:有漏善有支即能感人天善趣可爱果之业种,诸不善有支即能招三恶趣非可爱果的业种。

成唯识论又云:此颂所言业习气者,应知即是有支习气;二取习气应知即是我执、名言二种习气,取我、我所,及取名言而熏成故,皆说名取。又云:复次众生的生死相续,是由惑、业、苦三者而来。能发业润生的烦恼名为惑;能感后有的诸业名为业;业所引生的众苦名为苦。惑、业、苦三者的种子,皆名为习气。前面所说的名言与我执二习气,能与生死苦为增上缘能作为生死苦的增上缘,因为这两种习气能助生苦故。第三习气有支习气,望生死苦对于生死苦而言能作为其因缘,以其能亲生苦故。颂中之三习气,如应当知:惑与苦二者之所以名为取,以此二者为能取与所取故,取是着之义;而业则不得名为取。又云:此惑业苦三者,应知即能总摄十二有支:谓从最初始的无明支乃至于最后的老死支,都摄在惑业苦之中,如论广释。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八节 唯识与三性
下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六节 唯识与分别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二节 加行位
 禅之甘露 第十一章 完结篇:跑香与香板的典故
 观所缘缘论义贯 第一章 释论题、论主、译者
 禅之甘露 第四章 五味禅—心识之构成与弹之实践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一)
 楞严咒大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附录一:宋·蒋之奇序
 观所缘缘论义贯 附:唯识学与百法概要 第一节 唯识学概要
 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一章 释颂题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二节 第二能变末那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极乐和地狱都在我们心中[栏目:仁焕法师]
 信心退转乃因对法理解不够[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贪欲过患[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人不宜食众生肉(明·莲池大师 著)[栏目:莲池大师]
 发心交命念佛[栏目:仁焕法师]
 生命才是珍宝[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206.问曰:何以略说余四道,而广说人道中法?[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初机净业指南 人身不净[栏目:黄庆澜居士]
 容忍病妾,後必得福[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有人一生念佛临终有障碍是什么业因?[栏目:助念往生·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