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五节 究竟位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52

第五节 究竟位

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出障圆明,能尽

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论颂

此即无漏界 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 大牟尼名法

注 释

究竟位:此指妙觉菩萨证如来地后,入菩提果觉之位,此位乃最极清净,更无有上,故称为究竟位。

住无上正等菩提:住,安住。无上正等菩提,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为显示佛之果觉为究竟最胜。无上,是用以显示菩萨虽亦已证菩提,然而菩萨所证之觉道仍为有上,因唯佛所证者为无上,究竟出过一切。正等,此用以显示外道虽然有时亦有所觉,然其觉系不正,故非是正觉;至于二乘所证者虽是属于正觉,然而其觉并不平等,以其不见平等真如,而心有欣厌故,因此其所证者非是等正觉。一切世出世间,唯佛世尊所证之觉为既正又等,故是正等菩提。因此这无上正等菩提唯佛世尊之所独证,而不与九法界共。出障圆明:出障,于此位中,超出烦恼、所知等一切障。圆明,一切福智功行圆满光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即尽未来际,度化一切众生。故知:成佛是为了

度众生。若有人问:成佛以后干什么?应答:尽未来际广度众生。又有愚人,以为成佛以后,便没事干了,实属愚昧无知。又,成佛是为了度众生,反之亦可言:为了度众生而成佛,以若不度众生,只求自度,便不须成佛,只成阿罗汉便可以自了。若欲度众生,则须成满无量的福智,圆满三身四智,方有堪能度化一切有情。

无漏界:以前位所得之二转依,须至此位方达于究竟,此转依究竟之境界为无漏界所摄。所谓无漏者,成唯识论云: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又云:界是藏义,以此果觉位中含容无边稀有大功德故;或界是因之义,以其能出生五乘世出世间之利乐有情事故。是故此究竟位即是无漏界。

不思议:又究竟位之转依果乃不思议境界,以其超过一切寻思、言语议论之道故,微妙甚深,为圣者自内证故,非诸世间之譬喻所能喻者故,是故此究竟位称为不思议境界。

善:此究竟位之所以称为善者,依成唯识论,此有四因:

1.以此果系白法性,故称为善白法者,无瑕也。

2. 以此果所证之清净法界、无上大涅槃,乃远离一切生灭,二死永亡,极安稳故,故称为善。

3.此果位中所证的四智心品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妙用无方,极为善巧方便故,故称为善。

4.此位之菩提、涅槃二转依果,都有顺益之相顺于善法,而与不善法相违,故是顺而有益,因此是善。

常:此究竟位所证者是常,依成唯识论,其因有四:

1.以此究竟位所证之果是无尽期的,故称为常。

2.此究竟位所证之清净法界无上大涅槃,乃无生无灭,性无变易,故称之为常。

3.此究竟位,其四智心品大菩提所依之真如,其性是常,而依之所起的四智心品乃无断无尽,故称之为常。

4.然此四智心品并非是自性常,因为它是从因所生,而有生者必归于灭;此为一般通教所说的;未见有说色心不是无常的。然而此究竟位的四智心品,由于菩萨行者的本愿力所持故,便能于所化之有情,示现无有尽期之力用,故此能化的四智心品,亦能穷未来际,累世显现,无断无尽,故名之为常。

安乐:此究竟位之二转依果,其性也是安乐的。依成唯识论,此

有四因:

1.以此究竟位之二转依果,对于有情完全无逼恼性,不令堕于生死,故称为安乐。

2.此究竟位所证之清净法界的大涅槃果,系众相寂静,无有生灭之相,故称为安乐。

3.此究竟位所证之四智菩提心品,乃大菩提果,永离恼害,故名为安乐。

4.此究竟位之菩提、涅槃二转依果之自性,皆无逼恼性,且能安乐一切有情,故其二转依俱名安乐。

解脱身:成唯识论云:二乘所得之二转依果,唯永远离于烦恼障之系缚,但尚不能离所知障,故无殊胜之四智菩提法,是故二乘所得者但名解脱身然不名法身。盖解脱身者,仅解脱分段生死之烦恼障,而尚未解脱变易生死之所知障。

大牟尼名法:牟尼,义为寂默,为幽深玄远,超过言语思惟境地的不二法门。而称大牟尼者,即是指佛世尊。法,指法身。法身者,乃五法所成之身,故称为法身;五法,在此即指真如与四智。以大牟尼世尊所得的二转依果,已经永离烦恼、所知二障的缘故,所以不但名为解

脱身,亦名为法身。成唯识论云: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此牟尼尊所证得之二转依果,已经永离二障,故不但名为解脱身亦名为法身;以此法身为无量无边之十力、四无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故,得名为法身。又,以其含有体性、依止、及众德所聚之三义,故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主要是以真如及四智五法为性。又,法身,据成唯识论,具有三相差别:

一、自性身──谓诸如来所证之真净法界,称为自性身,此为受用身及变化身的平等所依亦即:受用身与变化身皆是依于自性身而起。此自性身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之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平等实在之自性,亦名法身,以其为如来一切大功德法之所依止故。摄大乘论说:自性身是由转舍阿赖耶识,而得自性身,此即是以大圆镜智摄自性身。

二、受用身──此又有二种:

1.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于三无数劫之中,修集无量之福慧资粮,所起之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其圆净且常之妙色身,其身相得以长劫相续而其体常自湛然不动,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故称为如来之自受用身。

2.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性智之用,而得示现微妙清净之功德法身,居于纯净土,为住于十地之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是为如来之他受用身。以上二种受用身,为如来转舍第七及第六识,而转得平等性智与妙观察智,此二智本体即为如来之受用身,令自他广得受用无尽法乐。

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于所证之成事智成所作智,而得变现无量随类之化身,居于净土或秽土,为未登地之诸菩萨众、二乘、及异生等,称彼等之根机时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世出世利益安乐之事。﹂此变化身系如来转舍前五识,而证成所作智之所得。故现观庄严论上说:成所作智,于十方国土示现无量种类,微妙难思之变化。因此,成所作智为摄变化身。

义 贯

第五、究竟位。谓菩萨于十地满心之后,住于无上正等菩提,超出一切障、功圆智明,以此而能尽未来﹂际广化无量有情类,此即究竟位。其行相云何?以颂释曰:此佛地之二转依果即是无漏界,其性乃不可思议,出过一切言思境界,其性唯是善性且真是常,乃是离于二死、不生不灭、究竟安乐之无上解脱身,亦即大牟尼世尊所证之解脱身,因此亦名为法身,以此是由五法真如与四智所成之身故。

诠 论

以上为唯识之五位修证。最后附及:本三十论颂于此究竟位中,显示如来乃是以真如及四智成其法身,故具无量功德。故此三身四智,乃诸经中所共说之确定之法,此为佛果菩提无量功德之所依。然此末世,有诸妄人,于如来法中出家,却不信佛、不信佛所说之法、更不信佛有不思议广大功德之力,反而着书立说,谤言:那是将佛神格化!此即依于凡夫有限之知见,而谤如来佛果法身功德,是则为一阐提人。一阐提者,经云谓信不具,断善根、种性者也。际此末法时期,邪师横行,凡冀真修者,其可不觉、不知如是恶知见之虚妄者乎?且如来正教弟子,为挽末法于沉沦危亡,其可不挺身而出,破斥邪伪,广为人说,令诸有情不致误蹈邪说而从沦坠者乎?有心者,其善察之。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终

二○○二年五月五日于台北·大毘卢寺

二○○六年八月三十一日二校竟于美国·遍照寺

二○○七年二月十九日三校于台北·大毘卢寺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于未来际

修行无上道


{返回 成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八识规矩颂义贯 目次 相宗系列总序──何谓唯识学
下一篇: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四节 修习位(修道位)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一章 释论题、论主、译主
 观所缘缘论义贯 目次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四节 唯识与现起分位
 楞严偈义解
 天台小止观讲解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五节 究竟位
 三皈依要义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二节 加行位
 观所缘缘论义贯 第二章 释论文 第三节 成立正义
 禅伏述要― 六祖坛经开讲绪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宝藏经白话 老婆罗门谄伪缘第百十八[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Conversion of the three Kassapa Brothers[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请佛住世[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净土宗是如何创立起来的?[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生与死的禅法 十、幻人离幻境——说“梦幻中有”之一[栏目:谈锡永居士]
 收放自如[栏目:普献法师]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八章 善生长者归佛化[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佛如善导[栏目:永海法师]
 「一念不生」就是这样来的[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是否有“天戒”这回事情?[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