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法的心态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7

学法的心态

见悲青增

针对学习的态度,不能说我们学下士道,而是要说学共下士道;同样地,就中士道来讲,也要说我们学的是共中士道,态度上必须如此。这样有什么差别呢?曾经有人以俏皮的方式评论阿底峡尊者的教法、教言:修无学道的时候,必须要先修资粮道;修修道的时候,得先修加行道……,事实上,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说穿了阿底峡尊者的教言。

基本上,过去很多人的做法便是学大乘的时候,就单纯地学大乘。比如,怎样培养悲心、怎么修菩提心,还有就是行六度等,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去努力,最后就变成学大乘时仅止于学大乘。可是阿底峡尊者提倡的却不是这样:学大乘要学中士道,学中士道就要学下士道;也就是说,学中士道就要学下士道,学上士道也一定要学下士道,这就是尊者跟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话说在西藏有一位非常聪明,也曾经前往印度学法的大译师,虽然颇有成就,但是印度却不太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后来,当西藏人迎请阿底峡尊者到西藏,那时候的阿底峡尊者可能也满有自信,认为自己在印度佛教界马首是瞻,于是抵达西藏后的第一站,听说有这位大译师,便立即前往造访。当他们两个交谈的时候,阿底峡尊者因这位译师的无所不通,不管是显或密都懂,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有这位人物在此,似乎来这里也没什么作用。当他们俩谈完后,阿底峡尊者接着就去参观译师的佛堂摆设。这时,他才发现这位译师的佛堂里的摆设,各个殿都是分开来做些处理或者分别修行;且从译师的话语中,感觉他的修持缺乏整体融合。虽然这译师可能是非常有成就的人,但却是这样处理,于是阿底峡尊者悟出一个理由:原来我到西藏有很大的密意,即使是这么一位有成就的人,还是没有办法处理某件事——也就是阿底峡尊者想要的三合一修证方式。

以前的人能够了解及讲说下士道或修的完全符合,学中士道或学上士道的时候也是一样,可就是没办法学上士道的时候学下士道,也就是说,没有搞懂一定要合在一起修练,说穿了,阿底峡尊者的教言就是三合一的修持方式。所以就态度上,不管我们是在修下士道或修上士道也好,都是要让自己尽量地发菩提心,为了让这菩提心,变成事实或是更为真实,在学下士道的时候就尽量思惟下士道,但是终极目标仍旧是菩提心,必须抱持这样的态度学习。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和道谛
下一篇:大乘与小乘
 智者颈饰·地道建立 略讲
 集谛
 学佛难?
 《菩提道次第广论》听闻轨理Ⅰ
 认识苦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三)
 成量品与广论的结合
 考古不是研究经论的方法
 异熟因与异熟果
 如何学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我的智慧 第七章 寻找皈依[栏目:吉噶康楚仁波切]
 大国师 鸠摩罗什传奇 第二章:早慧神童[栏目:大国师·鸠摩罗什传奇]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一心三观:以心来观法[栏目:吴汝钧教授]
 认知自己的不完满[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炝爆绿豆芽[栏目:素食菜谱]
 三一二 迦叶愚钝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开启幸运之钥[栏目:禅林衲子心]
 楞严说通卷九(刘道开)[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不染尘[栏目:禅林衲子心]
 41.克主杰(1385~1438)[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