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法的心态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6

学法的心态

见悲青增

针对学习的态度,不能说我们学下士道,而是要说学共下士道;同样地,就中士道来讲,也要说我们学的是共中士道,态度上必须如此。这样有什么差别呢?曾经有人以俏皮的方式评论阿底峡尊者的教法、教言:修无学道的时候,必须要先修资粮道;修修道的时候,得先修加行道……,事实上,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说穿了阿底峡尊者的教言。

基本上,过去很多人的做法便是学大乘的时候,就单纯地学大乘。比如,怎样培养悲心、怎么修菩提心,还有就是行六度等,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去努力,最后就变成学大乘时仅止于学大乘。可是阿底峡尊者提倡的却不是这样:学大乘要学中士道,学中士道就要学下士道;也就是说,学中士道就要学下士道,学上士道也一定要学下士道,这就是尊者跟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话说在西藏有一位非常聪明,也曾经前往印度学法的大译师,虽然颇有成就,但是印度却不太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后来,当西藏人迎请阿底峡尊者到西藏,那时候的阿底峡尊者可能也满有自信,认为自己在印度佛教界马首是瞻,于是抵达西藏后的第一站,听说有这位大译师,便立即前往造访。当他们两个交谈的时候,阿底峡尊者因这位译师的无所不通,不管是显或密都懂,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有这位人物在此,似乎来这里也没什么作用。当他们俩谈完后,阿底峡尊者接着就去参观译师的佛堂摆设。这时,他才发现这位译师的佛堂里的摆设,各个殿都是分开来做些处理或者分别修行;且从译师的话语中,感觉他的修持缺乏整体融合。虽然这译师可能是非常有成就的人,但却是这样处理,于是阿底峡尊者悟出一个理由:原来我到西藏有很大的密意,即使是这么一位有成就的人,还是没有办法处理某件事——也就是阿底峡尊者想要的三合一修证方式。

以前的人能够了解及讲说下士道或修的完全符合,学中士道或学上士道的时候也是一样,可就是没办法学上士道的时候学下士道,也就是说,没有搞懂一定要合在一起修练,说穿了,阿底峡尊者的教言就是三合一的修持方式。所以就态度上,不管我们是在修下士道或修上士道也好,都是要让自己尽量地发菩提心,为了让这菩提心,变成事实或是更为真实,在学下士道的时候就尽量思惟下士道,但是终极目标仍旧是菩提心,必须抱持这样的态度学习。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和道谛
下一篇:大乘与小乘
 考古不是研究经论的方法
 灭谛
 略说般若心经心咒法义
 唯识二十论讲记(下)
 成量品与广论的结合
 念过就不会忘记的咒
 大悲心
 《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深观与广行
 胜义菩提心
 三种悲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善女人传卷上(彭际清)[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宽容能创造生命的美丽[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栏目:信愿法师]
 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栏目:大安法师]
 因明——佛家逻辑的特定术语[栏目:郑伟宏教授]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九)[栏目:杂阿含经]
 用因果规律主宰自己的命运[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无常迅速[栏目:无常]
 本尊阿弥陀佛 第四章 极乐世界[栏目:清净法师]
 对世间福报要顺其自然[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