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法的心态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1

学法的心态

见悲青增

针对学习的态度,不能说我们学下士道,而是要说学共下士道;同样地,就中士道来讲,也要说我们学的是共中士道,态度上必须如此。这样有什么差别呢?曾经有人以俏皮的方式评论阿底峡尊者的教法、教言:修无学道的时候,必须要先修资粮道;修修道的时候,得先修加行道……,事实上,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说穿了阿底峡尊者的教言。

基本上,过去很多人的做法便是学大乘的时候,就单纯地学大乘。比如,怎样培养悲心、怎么修菩提心,还有就是行六度等,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去努力,最后就变成学大乘时仅止于学大乘。可是阿底峡尊者提倡的却不是这样:学大乘要学中士道,学中士道就要学下士道;也就是说,学中士道就要学下士道,学上士道也一定要学下士道,这就是尊者跟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话说在西藏有一位非常聪明,也曾经前往印度学法的大译师,虽然颇有成就,但是印度却不太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后来,当西藏人迎请阿底峡尊者到西藏,那时候的阿底峡尊者可能也满有自信,认为自己在印度佛教界马首是瞻,于是抵达西藏后的第一站,听说有这位大译师,便立即前往造访。当他们两个交谈的时候,阿底峡尊者因这位译师的无所不通,不管是显或密都懂,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有这位人物在此,似乎来这里也没什么作用。当他们俩谈完后,阿底峡尊者接着就去参观译师的佛堂摆设。这时,他才发现这位译师的佛堂里的摆设,各个殿都是分开来做些处理或者分别修行;且从译师的话语中,感觉他的修持缺乏整体融合。虽然这译师可能是非常有成就的人,但却是这样处理,于是阿底峡尊者悟出一个理由:原来我到西藏有很大的密意,即使是这么一位有成就的人,还是没有办法处理某件事——也就是阿底峡尊者想要的三合一修证方式。

以前的人能够了解及讲说下士道或修的完全符合,学中士道或学上士道的时候也是一样,可就是没办法学上士道的时候学下士道,也就是说,没有搞懂一定要合在一起修练,说穿了,阿底峡尊者的教言就是三合一的修持方式。所以就态度上,不管我们是在修下士道或修上士道也好,都是要让自己尽量地发菩提心,为了让这菩提心,变成事实或是更为真实,在学下士道的时候就尽量思惟下士道,但是终极目标仍旧是菩提心,必须抱持这样的态度学习。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和道谛
下一篇:大乘与小乘
 念过就不会忘记的咒
 灭谛与道谛
 礼敬三宝:顶礼与稽首礼
 略说般若心经心咒法义
 唯识二十论讲记(下)
 大乘与小乘
 悲心可以无限增长
 大悲心
 大悲心的重要
 如法学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要义 第十四品 佛陀品 佛陀游忉利天 天人敬仰佛陀[栏目:法句经要义]
 不可忽视三个建设[栏目:惟贤法师]
 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之八:善荣师兄的一日一夜之行(体味般舟三昧之真乐所在)[栏目: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九章 誓护佛法迎菩提1[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栏目:唐思鹏居士]
 《不共加行 发心篇》大圆满隆钦领体前行仪轨 遍智妙道 开示[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多做好事 莫问前程[栏目:梦参法师]
 《大乘起信论》[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密乘五条根本戒(四)慈悯已入正道者[栏目:达真堪布]
 鳗鱼买速度[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