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以正知了解佛法、用正念精勤守护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89

以正知了解佛法、用正念精勤守护

见悲青增

     佛陀说了太多的法,而诸多祖师大德们也努力地解释着,可是纵使解释很多,仍旧无法让大家了解,这肇因于佛法具有其深度、广度与复杂度。一般而言,大多是搞不清楚,以为念了几天的阿弥陀佛,就好象很精进,无论在汉、藏或印度,这样认为的人很多。又譬如行大礼拜、供曼达或做功课等等,一辈子为了这些忙碌着,这当然也需要正知、正念,但却又似乎无须提倡的样子,毕竟专心持咒等等,不是太困难。

      问题是佛法的内容浩瀚无边,以正知去了解的范畴太广、用正念又念不过来,常常会忘记也很正常,因此,三大寺与那澜陀大学的法脉传承,十分强调与重视以正知先了解,清楚后用正念牢记在心,更有力道的话,就是铲除逆缘、修积顺缘,犹如黄金纯度的衡量:能铲除多少懈怠、多少耽着劣事、多少自轻,以及能有多少四力,便代表精进的纯度就有多高。

  从佛陀时代至今,皆会谈论大乘与小乘,前者指的是成佛的道、后者则是阿罗汉的道,而这两者都是从资粮道进展到无学道,其内容会包括平常我们所上的一系列课程,而针对这些正知的范畴应勤加学习,并以正念保护。若非如此,例如佛教在其它地方都有另外的作法,结果却变成与佛法一点关系也没有。

  在西藏,有一些大家都认为很好的修行者,做了几个精致的朵玛,带到山洞里长年打坐闭关,而整天忙着的,就是念诵厚厚一叠的功课,由于念了一辈子,可能累积不少功德,问题是,像五道十地的概念等等完全沾不上边。话说戒除杀盗淫妄,人人都会讲,接着若仅是摆个佛像努力祈求,这类的作法的确是能使信心度增强,但充其量也只有如此而已。大家学到目前为止,必须知道一点:或许努力一辈子在佛法上、念了一辈子,假使没读过大经大论,心里扯不上跟佛法有关的内容,最后很可能变成跟佛法毫无关系,而不管是法王抑或是广论,皆强调同样的道理。

  但是研读经教并不是那么容易,于是产生了刚刚提过的奇异现象,诸如念一句什么,就能坏百劫所造下的罪业;念一句佛号,便可累积恒河沙数的资粮。或许会有人质疑,难道这些不都是佛陀说的?是佛陀说的没错,不过真的是如字面上所说的,完全不附带条件吗?话说回来,有的描述是即便为外道或十恶不赦的大罪人,念了也可以获得利益,看起来似乎也无须具备任何条件的样子。佛陀为何这么说?其实在心要庄严论第一品可以找到个中的答案,即这类的说法是为了引渡懈怠的有情到佛门而讲,换言之,就是为了让懈怠的有情进入佛法领域。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听闻轨理Ⅰ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三)
 唯识二十论讲记(上)
 《菩提道次第广论》听闻轨理Ⅱ
 大乘与小乘
 文殊赞
 胜义菩提心
 学佛难?
 五取蕴
 无常
 《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深观与广行
 十二因缘——爱、取、有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四节 浅谈降伏[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只是一场电影[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六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禅宗大意·五、禅宗门下的楞伽师[栏目:正果法师]
 第一部 发现来源[栏目:西藏医心术]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十讲 烟霞气象 大乘精神 即心是佛[栏目:净慧法师]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二十七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持准提咒生天[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心行]
 觉性的风[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