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闻、思、修”趣入佛法(一)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4

从“闻、思、修”趣入佛法(一)

 ——2006年7月29日讲于北京龙泉寺

  我们要去思考:如何来认识自己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对自己最丰富、最有价值的生活?学习佛法,首先要拥有一种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有了这种正确的生活目标和方式,生活才能发生改变。

  学习佛法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获得生命上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能够逐步逆生死流,走上解脱道、菩提道。
  如何来改进自己的生活?诸位来到寺院里,会觉得寺院不同于自己在俗世的家庭。寺院生活,也不同于在世俗时的家庭生活。这些“不同”表现在哪里呢?首先,是戒律。戒律是规范所有出家、在家佛弟子生活的具体要求。寺院里除了戒律以外,还有很多清规、制度等等,这些都是保证佛弟子在寺庙中能够如法修行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有超越于世俗的生活,就要在戒律的守持上得到验证。出家的法师要持很多戒律,在家居士来寺院里,也要遵守居士戒律和寺院规矩。戒律和规矩生活化了,不知不觉就会改变一个人的身语意三业,使之朝向良善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能够如理如法守持戒律,能够按照寺庙里的规定行事,原因就是出家法师,以及在家居士们:有一个高远的追求目标,它超越于对世俗生活的认知。我们要去思考:如何来认识自己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对自己最丰富、最有价值的生活?学习佛法,首先要拥有一种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有了这种正确的生活目标和方式,生活才能发生改变。当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发生变化之后,生命价值自然而然就会不断的增大,生命的品位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心灵也能够不断得到净化。
  在世俗社会里,大多数人生活都是很无奈,生活的目标也不清楚,不知道怎样才是一种正确的生活。通常会认为,衣食住行具足了,生活就会好起来。实际上衣食住行仅仅是生活的条件而已。在社会上,每个人都希望,“我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我要有一份好的工作;我要有一部好的车子;我要有一座好的房子”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跟“我”是相联系的。别人有的东西想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也想拥有,并且自己有的,想要比别人更多、更好、更新。这就说明,我们的内心是不断往外贪求的,向物质层面不断掠取,不知不觉就会追求物质,依赖物质,而不能自拔。
  佛法不这样看问题。在佛法的概念里,一个人物质条件越丰富,不等于他幸福快乐就越多。一个人的幸福快乐,也不能说和物质条件没有任何的关系,但却不是根据物质的多寡来判断的,更多的是一个人是否能从依赖物欲当中解脱出来,能否获得心灵上的喜悦和自在来判断。这种追求目标不仅仅是在寺院里面才有所体现,在社会上,在家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也是如此。我们对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认知和追求,这种认识和追求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自己的知见。
  不少人在社会上很痛苦,痛苦的表现是方方面面的。但是痛苦的根源却是同一个,即:“无知、无明”。不是说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就是无明,“无明”是因为对事物、万法不能正确认知,对于染净的因果即杂染的业因、清净的业因,迷惑而看不清楚。染污的果报就是六道轮回;清净的果报,就是“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声闻、缘觉、菩萨、佛等等。透由无明一分分地去除,智慧一分分地增长,就能够慢慢认识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自己现在所受的痛苦与快乐,是过去的行为造成今天这样的结果。学习佛法,就是来认清痛苦的根源和究竟快乐的根源,这就在于无明和智慧、暗与明的区别。
  什么叫做智慧呢?我们常常讲:“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听闻正法是闻慧,如理作意是思慧,法随法行是修慧,这便是闻思修的三种慧。智慧就是这么来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也许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很无明,经常发脾气、想不开、想不清楚等等,比较容易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如何来认识智慧?对大家来说就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了。千经万论,无非是引导我们开智慧、得大智慧,得大智慧才能够破无明。反过来说,破无明的结果,就是得到智慧。比如一间屋子里一片漆黑,就好比无明的状态,灯光一亮,黑暗(无明)自然就没有了,就好比智慧状态;灯一闭,黑暗(无明)又出来了,无明和智慧就是暗和明的关系,不可能同时存在。
  所以,要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本心一直充满智慧,充满光明。这是很重要的。在汉传佛教里有一位禅师:六祖慧能禅师。他没有文化——至少说他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慧能大师所讲出来的法语开示却能够被称为“经”,叫做《六祖坛经》。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古来祖师大德,比慧能大师有文化、通教理的,不知有多少,可以说是数不清的,但是只有慧能大师的开示,才被称为“经”。
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大师门下开悟,他作的那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传诵古今。最后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印证,大师便把自己的衣钵传给慧能大师。慧能大师得了衣钵之后,连夜离开了寺院,当时寺里很多人得知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慧能大师之后,都去追赶。其中有一位慧明法师,他出家以前是一位将军,体质很好,因此跑得最快,最后追到了慧能大师。慧能大师见他远远追来,心里想:他是来抢衣钵的,和他争执没有意义,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我,只是一种证据,是表法用的,表示我得到了法,所以他要这个衣钵的话,就送给他。于是他就把衣钵放在石头上,自己躲到树林里去。慧明法师去拿衣钵的时候,却发现他搬不动放在石头上的衣钵,当下就悔悟了,感慨地说:“我是为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大师在树林里听了慧明法师这么讲,就走出树林,对他说:“你既然是为法而来,我现在就为你说法。”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于是,慧明法师就在慧能大师言下大悟,也就是在问,我们的心,不起善念恶念的时候,哪一个才是本来面目?过去禅宗里常常有参“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拖那个尸体的是谁?”等等,这些都是要让人去认清我到底是谁?禅宗常常在这方面去追究,引发门人去思考,我是谁,谁是我。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闻、思、修”趣入佛法(二)
下一篇:怖畏轮回恶趣苦 皈依三宝求庇护
 感悟人生 第十讲 阿底峡尊者的启示 三、善观缘起 深信业果
 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五、把握缘起 离苦得乐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八
 巨赞法师全集序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九讲
 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四、共业增上
 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四、世间善法与出世间法
 时空因缘与内修外弘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上)
 精进佛七开示(二) 四种念佛方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执着是觉性,执着是识心[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楞严经白话解 前言[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佛法与义理—义理篇(人间佛教系列7)[栏目:人间佛教系列]
 清净涅槃圆融无碍[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觉悟之路》第十七章 四 谛[栏目:那烂陀长老]
 和死亡赛跑[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觉者之言 第七道支 正念[栏目:三界智尊者]
 生死涅槃[栏目:禅是一枝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