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三要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89

学佛三要

当我们真正发起广大的利他心、长远的菩提愿时,一定会关顾整体、缘念团体,一定会通过了解与理解获得佛法的正解,也一定会付诸行动,努力服从师长教授、服务同行善友;而当我们真真正正做到服从和服务时,一定会加深对整体事相的了解和对宗旨理念的理解,也一定会在与整体的融合中增长利他心、从对团体的认同中坚固菩提愿。

(学诚法师2004年3月在福建广化寺常住班的开示)

    听了同学们的心得报告,觉得大家进步很快。我们已经开始学习运用佛法,尝试让所学的道理能够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同自己的身心相融合,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更应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扎扎实实打好学佛的基础。以下略举修学佛法的三个要点,以资策励。
    第一,发心、发愿。世间上有许多人也懂得发心、发愿,但大多是为自己的家庭、事业、生活发心,为眼前的利益发愿。他们当中有些人尽管事业做得很大,但由于所发的心不够广大,所立的愿不够长远,最多只能获得短暂的福报。我们佛弟子发的是广大的利他心,立的是长远的菩提愿。我们的心愿跟世俗的心愿不一样,获得的成就也就不一样。这些虽然说起来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从生生世世修学佛道的大事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如果我们不发心、发愿,缺乏心力、信念的支持,就很难做得下去,很难做得好;而如果所发的心愿不能够跟实际所做的事情相联系,就很容易变成悬想、空谈,算不上真正的发心、发愿。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习发心、发愿,踏踏实实走好学佛的第一步。
    第二,了解、理解。修学佛法不仅要时时策发自己的愿心,更要进一步了解整体事相,理解宗旨理念。平时我们很容易以个人当时当下的主观心态孤立、片面地了解某次法会、某项活动、某样东西、某一个人,并以此作为自己分析、判断相关人、事、物的唯一依据,这样往往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很难对整体组织的运作状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很难对整个团体的宗旨理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如果不能对整体事相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就容易产生曲解。也就是说,你只是接触到其中的一部分,就认为所有的都是这么一回事,而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如果对团体的宗旨理念理解不够,就会造成误解。也就是说,大家所共同努力的方向跟自己所认为的不一样。如此一来,就会逐渐形成个人与整体之间的违缘、与团体之间的疏远,并且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曲解和误解的思维体系当中,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因此,我们在面对日常的生活、学习时,只有发广大、长远的心愿,去关顾整体、缘念团体,增加了解以减少曲解,深入理解以纠正误解,才能够从整体运作中去把握宗旨理念,才能够透过事相的了解渐渐加深对义理的理解,才能够籍由了解和理解逐步确立佛法的正解。
    第三,服从、服务。发起了愿心,确立了正解,接下来便是具体的实行了。这就需要服从师长教授、服务同行善友。如果师长有安排就去做、不安排就不去做,或者仅仅照着师长所说去做,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由,这只是一种机械的、初级的服从。随着我们程度的慢慢提升,光这一点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能够透过师长的言语教授,领会内在的含义,并将师长的意趣付诸实施,才称得上真正的服从。服务就是将佛法的内涵借助事相显现出来、通过言行表达出来,利益同行善友,造福社会人群。因为人、事、时、地、物等实际状况的不一样,在今天这个时空因缘下成立的事情,换一个时间、换一种环境可能就不适合。这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学习,从契合因缘的事行中切切实实地服务他人。
    当我们真正发起广大的利他心、长远的菩提愿时,一定会关顾整体、缘念团体,一定会通过了解与理解获得佛法的正解,也一定会付诸行动,努力服从师长教授、服务同行善友;而当我们真真正正做到服从和服务时,一定会加深对整体事相的了解和对宗旨理念的理解,也一定会在与整体的融合中增长利他心、从对团体的认同中坚固菩提愿。所以,发心、发愿,了解、理解,服从、服务,三者辗转相因、互为增上,构成了修学佛法的三个要点,并引导我们在三宝的摄受下,在师长的引领和团体的带动下,发起信愿、萌生正解、实践正行,踏踏实实渐次修学,勤勤恳恳累积资粮,直至证入无上佛果。
    以上略举“学佛三要”,希望大家共同发心,共同学习,共同精进,努力打好学佛的基础。

 (本文出自福建佛学院主编《法炬》第三十三期第一版)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很久却学不好的原因
下一篇:现前种因 当来结果
 学业、道业、事业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五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四讲
 道次第开示点滴
 从“闻、思、修”趣入佛法(一)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三:《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九讲
 在《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编纂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如何来认识行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般若饭或生死饭[栏目:印隆法师杂谈]
 惟因老和尚传 2[栏目:惟因法师]
 广公开示录[栏目:广钦和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C 1147经:本经叙述佛陀为波斯匿王叙述恶劫与老病死一旦到来,任何力量..[栏目:界定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十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一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生命中的大海[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二、救苦 免杀[栏目: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心不沉没[栏目:慧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