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返回 净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49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 
              
    说明:五点计数法是净界法师与其师兄在早年闭关念佛的时候,为了计数念佛发明的一种念佛方法,此方法有两种好处:

    1:不用念珠就可以计数念佛。

    2:把意念用于丹田以下,念佛不至于上火。

    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

    一句弥陀当然是我们所皈依的境,什么是弥陀?当中有观想、观相、持名,古德开示我们末法众生心思散乱,观想、观相很难成就,以名号为所观境最为简易和稳当。所以我们根本的皈依处、根本的法宝是名号,来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

    所以在我们整个修行过程的所观境,不管是礼拜,不管是经行,不管是静坐,你的身体动作有所变化,你的所缘境永远是佛号。佛号怎么去忆念呢?

    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念,念从心起,它是从你皈依的心情生起的。我们去忆念,一定要有个所观境,然后来创造个声相,或者是四字或者是六字,然后再把它听回去。念、诵、听,这样就是一个专注的力量,一句弥陀念诵听!慢慢我们达到成片,十句成片三三四,我们把佛号十句当成一个循环。印光大师也说三三四,分成三段,念三句、念三句、念四句,产生一种固定的韵调、相续力。

    在静坐念佛的时候,学人自己有一些小的心得可以给大家作个参考:静坐五点记数法。因为我们静坐是不能掐珠的,你静坐的时候,手动是会生病的,印光大师说静坐的时候掐珠是‘身劳神动,久则成病’,所以我们在静坐时候的记数,可以在大地上安立五个点。

    每一个点都念十声佛号,三三四,念完第一点移到第二个点,再念十句,再移到第三个点,乃至第四个点,到最后第五个点,这样五个点成一片,刚好五十句佛号为一片。

    我们念五点记数法有四点要注意的:

     【图略】


    第一安置地轮,令心下沉,这五个点一定要把它安置在大地上,这点很重要!在我们中国的调身方法有很多的宗派,但是共同的原则使令身体下实上虚,一定是下半身要用力,上半身要放松的。下实,腰部以下一定要用力,不管你走路也好,拜佛也好,一定是下半身用力,上半身完全放松。你看打拳,不管少林拳、太极拳都是这样子,少林拳你要先站马步三个月,就是要落地生根,把脚的抓力练得扎实。
   
    太极拳就更明显了,你看高手在打太极拳,他的上半身是完全放松的,但是他的下半身非常的有力量,你要推他都推不倒的,但他的上半身就像棉花一样,这是一个调身方法。

    为什么这样调身?因为我们身体地水火风,你一定是要把火往下降,把水调上来,这叫炼丹。道家炼丹是气沉丹田,把火往下降,然后把舌头抵住上颚,把甘露水调到舌头上,这是炼丹。但是一般来说,火比较轻,水比较重,只要稍不注意,火就往上升,水就往下降,火在上面烧,锅子上没水,这锅子就烧破了,就头痛了、头晕了…等等,所以有些人不善修行就容易头痛、头晕,这是他的火气上升。有些更离谱的是,火气一上升就去喝冬瓜茶,喝一些降火的东西,你把火气消掉了,就变成脾胃寒冷,胃寒就没有消化力。其实我们身体的温度,地水火风的火大很重要,你的消化系统的关键在温度,你的肠胃没有温度,吃东西是没办法消化的。所以火本身不是把它消灭,是把它还本归元,导引到下部去。

    所以忏公师父强调拜佛脚掌用力,上半身放松,这是调身很重要的方法。真正的拜佛方法,一个会拜佛的人,不管天气多热,不管他拜几拜,上半身是不能流汗的,只有下半身可以流汗,这个人是拜佛的高手。

    有些人拜佛,我看他拜得满头大汗,拜得太急燥,火气上升,心浮气燥怎么感应道交呢?你刚开始拜佛,头部流汗,到第二个阶段,头部不流汗,上半身流汗。这是不错的,但还是要再进步。到最后,你整个上半身都不流汗,一点汗都没有。天气热的时候,你整个下半身都是湿的,这就拜对了。你这个心非常的寂静,调身、调息、调心,你都调对了。所以不管我们修什么行,一定要让心往下沉,所以止观的所缘境不能在腰部以上。

    有人弘扬净土法门,教人把佛号放在眉间,这是没有看经论的人胡说八道!如果这样子修,你一天念十几句佛号没事,如果用功的人一定头痛,心之所在,气之所在!你专心在头部,气就往上冲!这不能开玩笑的,有人教人把心放在头顶上,那都是误人子弟!我希望修净土的人要多多看看祖师的开示,不要自己创出个方法。

    所有修行的所缘境,一定要放在腰部以下,放在大地绝对没有过失;放在丹田还有点过失,有百分之九十的优点,有百分之十的缺点,有种种功德,也有种种过失。离开身体放在地上,是完全没有过失的!

    所以这地方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把心往下沉,让火气往下降,舌头轻轻的顶上颚,甘露水往上升。甘露水上来,火气下来,这时候你身体能够寂静,身体寂静,内心也容易寂静。

    在台北有个信徒跟我说他念佛念得很头痛!我说怎么会头痛?他说印光大师要我们听佛号的声音,一句弥陀念诵听!我说你怎么听?,用耳朵听,就注意耳朵!

    念诵听不是注意耳朵,我们耳朵听声音是三百六十度,你不要注意耳朵,你要注意佛号。我举个例子,虽然我们假藉耳朵,不要注意耳朵,耳朵不是我们的所缘境。我们假设钓鱼,钓鱼要钓鱼竿么,对不对!但是钓鱼的时候,你不会注意钓鱼竿,你会注意鱼吧!懂吗!钓鱼竿只是个前方便而已。你听就好,不要注意耳朵,你要取的所缘境是佛号,要你听是要你去注意那个东西,你的所缘境永远是佛号,让整个佛号的位置是在下面的!

    我们讲到静坐五点记数法,在静坐的时候要让心往下缘,下半身不能用力,因为静坐的时候全身要放松,不像拜佛、经行的时候,你可以靠脚的用力让气往下沉。

    但是静坐的时候全身都放松,怎么让心往下沉?靠心来控制,就是你的心要注意大地,靠心的力量把气血往下降,所以是安置地轮,令心下沉,这是第一点要注意的!

    二、所缘行相,清楚分明:你要知道,你所皈依的是弥陀圣号,是你所缘的行相,不管你是拜佛、经行,还是静坐,我们调身方便不能老是站着,有时候站着,有时候坐着,让身体动一动,静一静,这都是调身方便,但是你心中的所缘境,是去忆念弥陀的圣号,永远是佛号的声音,这个所缘境要清楚分明现前。

    三、宁可少念,不可草率:我们念佛的时候不要贪多,你一定要要求心中的佛号要清楚分明,念的清清楚楚,嘴巴诵的清清楚楚,耳朵听的清清楚楚,要明确而有力量!

    我们过去在佛学院,我们几个念佛的法师,我们的自我标准是五点记数法,从第一点到第五点,如果走到第三点打妄想,你已经不知道你念到哪一点?这一片从来,重新开始。破碎的这一片就不要了,这样给自己一个警惕心!

    念佛时没人督促你,念得好没人知道,念得坏也没人管你。我们因地的时候,养成一种含糊笼统的等流性,你临命终的时候,很自然就含糊笼统昏昧状态。所以你平时就要要求每一句佛号清楚分明地现前,含糊笼统就重头开始。这样的警惕心,养成你一种对佛号的皈依,清楚分明有力量!

    诸位想想看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你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那一念,并不是多啊,是当下这一念!而这一念是你平常训练而来的,你平常含糊笼统,临终那一念也就含糊笼统,当然抵不过烦恼跟业力!所以平常念佛就要求你自己一种严格的质量管理,念不好就重来,你就会要求自己专心。

    四、先依记数,再求圆融:我们一般人是容易懈怠,反正我一天心不离佛,其实你不是心不离佛,是你念佛时间很少,打妄想时间多!所以你要有自己的定课,每一天有一定的静坐,要求你念几片才结束。

    我们这方法,我是念六字的可能比较慢,念十片要二十五分钟,念二十片就要五十分钟,一天念二十片就很不错了!刚开始可以不要要求那么高,自己先念五片看看,完整的五片!中间有错乱重来!你试试看,你会发现念五片是相当不容易的,你才知道你的妄想打得多厉害!妄想等流性的势力用佛号来取代,刚开始是不容易的;但是一开始你勉强自己,因为你心念不改变,念头不改变,【打的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头在因地时候不好好调伏过去,你临命终时完蛋的!

    所以你要趁你精神体力好的时候,赶快把你强大的烦恼妄想的势力扭转过来,让你心中佛号永远是最强的势力,妄想虽然不能断,起码淡薄一点。

    刚开始先记数,然后你的佛号运转正常了,你记数也好,不记数也好,行住坐卧五点记数法: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五点记数法都不用了,你的佛号就任运现前。但是刚开始先有个目标会好一点!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么抓呢?一句佛号念、诵、听!


{返回 净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释四念处
下一篇: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佛遗教经讲记 十二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七
 精进·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
 摄大乘论讲记 第六二卷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三一卷
 摄大乘论讲记 第三五卷
 念佛的两大障碍
 我们来看看印祖是怎样弘法利生的
 临命终成功往生的心要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三二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与一百零八(王亚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栏目:玄奘研究]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一讲[栏目:智敏上师]
 共同回归极乐[栏目:仁焕法师]
 云南上座部佛教巡礼[栏目:肖永明居士]
 随时都有解脱圆满的可能[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解脱心 A Heart Released 十四、涅槃寂静是世间的终点,超越臆测和形式[栏目:解脱心 A Heart Released]
 相应14经 正觉以前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初期禅宗的如来藏思想(张文良)[栏目:如来藏思想研究]
 贤愚经白话 象护缘品第五十六[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