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说话的艺术
 
{返回 人生佛教语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455

说话的艺术

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

——《十善业道经》——

  说话不容易,然而语言又是人与人之间勾通的桥梁。因此,要能达到双方勾通的效果,说话就必须有要领,否则就会有“做人难,难做人”之苦。那么,要如何说话呢?《十善业道经》提出四点要领如下:

一、言必契理

  契理,就是上契诸佛之理。有的人见到老农老圃,就说如何种植稻谷菜蔬;见到商人,就说出一套生意经;见到工人,就说各种工巧技艺;这表示其说话能契合众生的根机。契机固然必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言论能够合理、也就是契合诸佛的道理使众生都能蒙沾甘露法味的滋润。例如:佛陀在世时,对调琴的琴师就以音乐为譬,教导众生如何不急不缓地调和自己的心性;对放牛的牧童就以牧牛为喻,化弟子如何驯服放逸的身心,使奥妙的教理都能贴切善巧地契入众生的心中、这是佛陀对至高至善的道理,能适合众生的程度,运用智慧,深入浅出地施予教化,可谓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

二、言可承领

  这是说所有的言论,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现在的社会中,老师的话,学生不接受;父母的言论,儿女反抗。…如何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言说呢?《诸法集要经》说:“常说利益言,令自他安乐。”又说:“常以柔软语,爱念于群生。”这是说对众生要慈悲多说好话,不要吝于赞美。此外,即使说好话也要能适时适地,简洁透澈明了,让人生起欢喜心,而接受我们的美言。否则,有好话不能使人承意领受,岂不可惜!

三、言则信用

“言而无信,如何立身?”所以,说话要有信用。《正法念处经》说:“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实是法之阶,明中第一明。实是解脱道,财中第一财,救中第一救,是智者所说。…实为第一藏,王等不能夺。若实说之人,行到第一道。”我们一生说话童叟无欺,不虚伪,能让人相信我们的言说,人格必为人所肯定。

四、言无可讥

  这是说我们所说的话要圆融,面面俱到,令人无懈可击。孔子教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告诉我们要慎言,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而随意发言,让人有讥讽的口实。什么话可以让大家接受、欢喜而不讥评呢?说“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言论,则能不为人所讥讽。
  总之,一个人若能做到“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必是懂得说话艺术的人,懂得做人做事的人。


 


{返回 人生佛教语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之道
下一篇:真智者
 孝顺之益
 善护口过
 戒贪欲
 进德之道
 吉祥行
 五种非人
 戒嗔
 报恩与息怨
 第一福田
 戒闻利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修持破瓦法并插上吉祥草后下一步怎么办?[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谢谢”[栏目:行者随笔]
 西藏后弘期佛教[栏目:佛教史略]
 文殊菩萨名之略解[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九十三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标准值人vs.自然值人[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皈依之开示[栏目:贡噶旺秋堪布]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十二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念头一转就不属于轮回[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法华经》讲座 四[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