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与生命相约 超越生死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990

超越生死

我们常常以为生就是不存在的事物开始存在,死就是存在着的事物停止存在。当我们深入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将看到这个关于生死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没有任何现象能从一无所有中开始存在,也没有任何存在着的现象能变成一无所有。事物总是不停地变化。云没有死,它只是变成了雨。雨没有生,它只是云的变化和延续。树叶、鞋子、快乐及痛苦都符合这一不生不死的规律。以为死后我们不再存在,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佛教里称之为"断见"。而死后我们将不变并继续存在的狭隘观点被称之为"常见"。真实超越了这两者。

佛陀教育我们要直接地看到那些聚合在一起、构成我们的色身的诸要素,以便看透它们的本性,以便超越"自我"观念不管那是"常见"的我,还是"断见"的我。经上说:"若有人亲近佛、法、僧三宝,听闻修习圣教法,不作如是思惟:'色是我,我是色。受是我,我是受。想是我,我是想。行是我,我是行。识是我,我是识。'那么这个人不念过去,不愿未来,他也就不会被现在所束缚。"

聚在一起构成被我们称之为"我"的那个东西有五个因素,即:色、受、想、行、识。如果我们看透这些因素,看到它们无常和互摄互入的本性,我们自然就会明白,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可以称之"我"。这五个因素是在不停的变化,它们无生亦无灭。它们当中没有一个是从虚无变为存在,也没有一个是从存在变为虚无。我们以为是"我"的那个东西,没有生,也没有灭。我们不要把"我"同或健壮或衰老的色身等同起来,也不要把它与时时变化的受等同起来。同样地,我们也不能把它与我们的想和识等同起来。我们不要被这些因素所束缚,我们一旦明白这些因素本自无生无灭,我们就不会再被死亡所压迫。这一觉悟将使我们超越于生死。

该经所说的"若有人修习圣教法",意思是说,此人为了看透生命的无常和无我的本质,活在当下,深入观察。佛陀教导说,"我们今天就必须精进修行,因为明天太迟了;死亡的到来是不可预料的,我们无法与它们讨价还价。"通过深入观察,我们能够认识到事物无生无灭的本性,这时就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害怕了,哪怕是死亡。借助深入观察和对无常无我的觉悟,我们就可以看透有关存在之本质的虚妄观念,就可以当下了生脱死。一旦了脱了生死,我们就不需要"与死亡讨价还价"了。我们可以向他微笑,并握着死亡的手,一起去散步。

被称之为"三业清净(brahmafaringlife)"的出家人的生活能导致对所有事物存在的无生无灭之本性的觉悟。这种觉悟是解脱的真义。这就是为什么在《迦旃延跋地罗谛偈经》(KaccanaBhaddekarattaSutra)中强调独居修行是出家人清净生

活之基础的原因。它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基础。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太阳我的心
下一篇:与生命相约 宁静、自在、快乐的生活
 修练祥和
 正念的奇迹 第八章 32个正念的练习
 你可以不生气 第二章 熄灭怒气
 你可以不生气 第八章 爱生气的习气
 聆听佛法品味幸福配方 你可以,爱 第一章 唯有真爱,才有幸福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思维
 幸福就是此时此地
 正念的奇迹 第三章 正念日
 你可以不生气 第七章 化敌为友
 培养爱心 更好的捕蛇方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94经 不调御-不护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上册) 四 持戒品[栏目: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忏悔的驴子--骡[栏目:哼哈一如说]
 网络上很多新闻刚登出来时,人们的说法都是不相信,人们总是习惯性把事情和黑暗的、负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出家若了却三毒(杀、盗、淫)是否即可了脱生死?[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附录:省庵法师《不净观颂》[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慈舟法师开示录第三集[栏目:慈舟法师]
 夫妻俩同为居士,如果一方经常会对另一方生起嗔心,甚至打骂,请问是否最好不要同受密乘戒?[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健全的人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一半一半 人我之间要跳探戈[栏目:往事百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