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章 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23

第一章:

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现在解释第一种六妙门——历别对诸禅定明六妙门,于中共有六义:

修行者修习数妙门,能够生起初、二、三、四,四种禅,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种无色界定。如果能于最后的非想非非想定中,觉知这并非涅槃境界,此人必定能证得三乘道。

为什么呢?

非想非非想定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和合,因此属于有。有的境界虚诳不实,虽然说没有粗烦恼,但是还有十种细烦恼的存在。知道烦恼的存在就必须加以破除,不住于烦恼,不执着于烦恼,内心得到解脱时,就能证得三乘涅槃。须跋陀罗 (1)是最好的例子,他在佛陀的指点下,断除了非想非非想处惑时,当下证得阿罗汉果。

数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随顺于自己的喜心,生起十六特胜观。十六特胜观就是: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心受喜、心受乐、受诸心行、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观弃舍,共十六种。

为什么要观弃舍?

因为观弃舍能破除非想非非想处惑。

观弃舍怎么破除非想非非想处惑呢?

一般凡夫在修习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于观想有常的时候,觉得它犹如身体上浮现的痈疮;于观想无常的时候,却为它痴迷。这种微妙的境界,就是非想非非想处惑,当以上的心念生起时,就应该马上加以弃舍,弃舍一切有想、无想,这就是所谓的非有非无想。因此得知,观弃舍就是在破除非想非非想处惑的有、无二支。

佛弟子修习观法,就是为了弃舍前面所说的各种惑。因此,当深入的进行观想于弃舍时,就不会再执着于非想非非想处定,也因此能够证得涅槃。

随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因修止妙门,在心识止息后,便能次第引发五轮三昧,

五轮三昧就是:一、地轮三昧。就是欲界与色界之间的未到地禅。二、水轮三昧。就是善根所引发的各种禅定境界。三、虚空轮三昧。就是五方便人 (2),觉悟到因缘了无实性有如

虚空一般。四、金沙轮三昧。就是见地与思惟都已解脱者,甚至连正慧都不执着,就象金沙一样纯真。五、金刚轮三昧。就是证得九无碍道 (3),断除三界中一切结与使,进入无余、灭尽的境界,证得灭尽智、无生智,能够进入涅槃。止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因修观法,而后生起九想 (4)、八念 (5)、八背舍 (6)、八胜处(7)、十一切处 (8)、九次第定 (9)、狮子奋迅三昧 (10)、超越三昧 (11)、链禅 (12)、十四变化、三明六通 (13)及八解脱 (14)。证得灭受想定 (15),进入涅槃。观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修习慧行,以善巧方便法破除不善及障碍,返本还原寻回自性。这时候,生起空、无相、无作、三十七道品 (16)、四真谛 (17)、十二因缘 (18)、中道正观 (19)等,因而证得涅槃。

还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修行者如果能体悟到一切法的真性自然清净,便能证得自性禅。证得自性禅后,声闻、缘觉乘的修习者,必定能证得涅槃。菩萨乘的修习者也能由此进入铁轮位,具足十信心 (20),不断的修习后,生起九种大禅,这九种大禅就是:自性禅、一切禅、难禅(头陀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菩萨乘的修行者依九种大禅,必能证得三种菩萨果:已得菩萨果、今得菩萨果和当得菩萨果。净法之所以称为妙门意义就在于此。

〖注解〗

1.须跋陀罗(subhadra):佛陀最后一位弟子。
2.五方便人:一、可修成阿罗汉的定性声闻。二、可修成辟支佛的定性缘觉。三、可修成佛果的定性菩萨。四、具以上种子,机缘成熟,可证以上三种之一的不定性声闻、缘觉或菩萨。五、不具以上住种子,但有缘修成人、天果的无性人及天人。
3.九无碍道:于小乘是:退、守、死、住、可进、不坏、不退、慧解脱、俱解脱。于大乘是:退、思、护、安住、堪达、不动、不退、独觉、佛。
4.九想:新死想、青瘀想、脓血想、绛汁想、虫啃想、筋缠想、骨散想、白骨想、烧灭想。
5.八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6.八背舍: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背舍。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背舍。三、净解脱背舍。四、空无边处背舍、五、识无边处背舍、六、无所有处背舍。七、非想非非想处背舍。八、灭受想定背舍。
7.八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四、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五、青胜处。六、黄胜处。七、赤胜处。八、白胜处。
8.十一切处:亦名十遍处,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
9.九次第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想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10.狮子奋迅三昧: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而入初禅、次第二、三、四、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灭受想处。
11.超越三昧:即戒、定、慧三昧。修法于戒为事证,于定慧为理证。
12.链禅:常住禅定,但不是灭尽定,其中有阴界入。
13.三明六通: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于小乘为三明,于大乘为三达。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14.八解脱: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15.灭受想定:阿罗汉进入涅槃前的最高禅定。
16.三十七道品:亦名三十七菩提分,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
17.四真谛:苦、集、灭、道。
18.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19.中道正观:亦名中道正谛,不偏于空、不偏于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
20.十信心: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章 次第相生六妙门
下一篇:六妙门 亦名 不定止观 目录 前言
 附录四 天台宗
 附录五 六妙门与须弥桩
 第九章 圆观六妙门
 附录一 止观坐禅法要记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
 第六章 通别六妙门
 六妙门 亦名 不定止观 目录 前言
 附录三 天台智者——智顗大师
 第二章 次第相生六妙门
 第十章 证相六妙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栏目:大寂尼师]
 学佛的下手方便[栏目:太虚法师]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八)[栏目:唯识学研究]
 世间的喜好[栏目:清净的法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