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十章 证相六妙门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23

第十章:

证相六妙门

接下来解释六妙门的第十种——证相六妙门。前面九种六妙门,所论及的都是修因之相,虽然也兼论证果,

但是说的并不透彻。现在详细的分别说明六妙门的证相。六妙门的证相共分为四种:一、次第证。二、互证。三、旋转证。四、圆证。

第一、次第证。什么是次第证?前面所说的第一种历别对诸禅六妙门,及第二种次第相生六妙门中已经约略的说过次第证相,就是细心的寻回自己的本性,现在不再赘说。

第二、互证。在第三种随便宜六妙门、第四种对治六妙门、第五种相摄六妙门、第六种观通别六妙门,四种六妙门中已详细的讨论过证相。怎么说呢?在上述四种六妙门中,修行以方便适宜为主,不须要依一定的次第,因此,对证相而言也是相互迂回,没有一定的方式。修行者在修数妙门时,暗中生起十六种触等法,蕴含了各种无记、有垢等法,这些不固定的禅法就是数妙门的证相。修行者在修数妙门时,发现周身毛孔虚疏,清澈的看见体内三十六种不净物。这就是在修数妙门时,所获得的随妙门证相。

修行者在修数妙门时,证悟空寂定,觉察身心寂然,不再攀缘于念。在进入这种禅定时,虽然说深浅有别,但是都是空寂之相。这就是在修数妙门时,所获得的止妙门证相。

修行者在修数妙门时,觉察身体就象死尸一样不净,因而生起膨胀、烂坏、白骨、光明等想,定心安稳。这就是在修数妙门时,所获得的证观妙门证相。

修行者在修妙门息时,引发空想的智慧。三十七道品、四真谛、十二因缘等,种种善巧方便的智慧,由觉心生起,破除各种不善法,返本还原。这就是在修数妙门时,所获得的还妙门证相。

修行者在修数妙时,身心寂然,不再有一切诸法的存在,妄想的尘垢也不再生起,分别心熄灭。这时,心念寂然,明确的认识到诸法的真实相,再也无所依倚。这就是在修数妙门时,所获得的净妙门证相。

本段约略的述说于数妙门中与其它妙门互证之相。但是这些证相前后次序不定,也未必就如本文所说。

其余随、止、观、还、净诸妙门,与其它妙门互证之相也是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些互证妙门的存在?在意义上有两种分别:

一、修六妙门是互修,而不是单修一门,因此在证悟时也是互证。于证相而言,就有如前四种六妙门的修相。

二、宿世业缘善根的诱发。这种互相诱发的情况并不固定,因此证相也不固定。在第三种随便宜六妙门中,坐禅内方便验住善恶根性中有详细的说明。

第三、旋转证。

什么是六妙门的旋转证相?

依第七种旋转六妙门修习,所得的证相,就是旋转证相。旋转证相有二种:

一、解旋转证。

二、行旋转证。

什么是旋转证中的解旋转证?

修行者以善巧智慧修习数妙门,证得深禅定或浅禅定。在禅定中心慧豁然开达,旋转起各种知觉认识,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无碍,一切法的生起不由心念造作,获得任由知觉认识自由发展的旋转法门。理解于旋转法门的方法有二种:总相解和别相解。总相解又分为二种:真总相解和俗总相解。别相解也分为二种:真别相解和俗别相解。于总相法中,旋转起理解一切法的智慧,别相也一样。什么是旋转证中的行旋转证?修行者在理解旋转证相后,心里所想的和口中所说的一样,心口相应,这时候法门现前,修行心更加坚固,任由运作增长,不再受到念力的控制,各种善功德自然生起,各种恶法也自然熄灭。于总相或别相而言也是一样,但是有相应上的差别,因此在入各种法门的境界和显现上也有所高低。本段约略的说明获得旋转证的行法。在数妙门中,能获得二种旋转证。其余的随、止、观、还、净诸妙门的旋转证相也一样。那些无法具足旋转证的修行者,就是因为喜欢胡思乱想,对各种法门广泛的下了某些不切实际的意义。

证得旋转六妙门的修行者,就是获得旋转陀罗尼(总持)。懂得方便适宜的运用善巧智慧,具备无碍辩才,有让诸恶不再生起的能力,修持各种功德,不令自己有所失漏。证得旋转六妙门的修行者,必定能入住菩萨位,将来必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第四、圆证。什么是六妙门的圆证相?修行者方便适宜的修习第八种观心六妙门和第九种圆观六妙门,所获得的成就,就是圆证。圆证有二种:一、解圆证。以无碍的善巧智慧,不由心念控制,自然的证悟,就是圆证。

因为对法界有所认识及理解,也就是能解于六妙门的圆证。二、会圆证。微妙的智慧豁然清楚的开发,明了、通达、无碍的观照一切法界。

圆证之相(特征)有二种:相似圆证;如《法华经》中所说,明了六根清净相。真实圆证;如《华严经》中所说,明了初发心圆满功德智慧相。

一、相似圆证相。什么是六妙门的相似圆证相?如《法华经》所说:“于眼根清净时,能够同时数计十方凡圣色心等法的数量。”这就是数妙门。一切色法随顺于眼根,眼根也与色法相互随顺。这就是随妙门。当有所见时,眼根寂然不动。这就是止妙门。只以内心相(自性相)不以身外相,通达无碍的观察诸佛国土,善巧的加以分别,对法的本性清清楚楚。这就是观妙门。

于眼根的境界中,能够同时明了、无碍的通达于耳、鼻、舌、身、意诸根的境界,并同时理解没有相同或不相同的存在。这就是还妙门。

还有,如果能反观自己的眼根境界,并理解到自己的眼界和十方凡圣眼界中所显现的一致,也称为还妙门。

修行者内心了了通达和观见一切法,不再生起妄想分别,了知本性清净,不受任何法所染污,不住一切法,也不执着于一切法,也不生起法爱。这就是净妙门。

本段约略的说明于眼根清净时,六妙门的各种相似圆证相。其余五根的道理也一样,详细说明可参考《法华经》。二、真实圆证相。什么是六妙门的真实圆证相?六妙门的真实圆证相有二种:别对和通对。一、别对真实圆证。十住(1)为数门、十行(2)为随门、十回向(3)为止门、十地(4)为观门、等觉 (5)为还门。二、通对真实圆证。通对真实圆证有三种:初证、中证和究竟证。初证。修习阿字门(6)的菩萨乘行者,也称为初发心住菩萨。证得真无

生法忍智慧。这时候,能于一念心中,数计不可诉说的微尘世界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的各种心行,及数计无量法门,就是数妙门。能够在一念心中,随顺法界所有事业,就是随妙门。

能够在一念心中,入千百三昧及一切三昧,虚假心、妄想及一切习气全部熄灭,就是止妙门。能够在一念心中,觉察并了达一切法相,具足各种观的智慧,就是观妙门。能够在一念心中,通达一切诸法,对诸法了了分明,以神通转变,调伏众生,返本还原,就是还妙门。能够在一念心中,成就以上所列出的一切,心无染着,更不为诸法所染着,能够净佛国土,令众生入三乘净道,就是净妙门。

初发心菩萨修习六妙门,如经典中所说,就是佛。以所获得般若正慧,开发如来藏识,示现真正的法身,具备了首楞严(7),明心见佛性,住大涅槃,入法华三昧(8)和不可思议的一实境界(9),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华严经》。这就是初住菩萨于六妙门初证不可思议真实圆证相。

中证者。其余九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地的菩萨,于六妙门所证得的,都称为中证不可思议真实圆证相。究竟证。什么是六妙门的究竟圆证相?发心后的菩萨,修习茶字门 (10),获得一念相应的智慧,妙觉现

前,遍照一切法界,于六种妙门究竟通达,功用普备,无所缺减,这就是六妙门的究竟圆证相。数、随、止、观、还、净诸妙法的圆证相也一样,但是圆满的

终极有所不同。因此,《缨络经》云:“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 ”《法华经》说:“唯佛陀与诸佛,能究竟诸法的真实相。 ”

本篇是为了教导佛道的修行,以佛理为论述的根据加以论说。法界圆通,诸佛、菩萨所证的法门始终都是一样。因此,《大品经》说:“初阿后茶,在意义上没有分别。 ”《涅槃经》说:“发心和完善的究竟完全没有分别。 ”但是,就发心和完善的究竟来说,发心更困难。《华严经》说:“连如来都还没有究竟等觉。 ”

——六妙门终——

〖注解〗

1.十住:菩萨行五十二位中的第二个十位。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2.十行:菩萨行五十二位中的第三个十位。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3.十回向:菩萨行五十二位中的第四个十位。众生、不坏、一切佛、一切处、功德、善根、随顺、真如、解脱、法界。 4.十地:菩萨行五十二位中的第五个十位。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5.等觉:菩萨行五十二位中的最高第二位。十地位满,将证佛果之中间阶段,因其功德类似妙觉,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菩萨或金刚心菩萨。 6.阿字门:梵文阿(a)即无,泛指无一切恶法,如:无贪、无嗔、无痴等等。 7.首楞严(suramgama-dhyana):定名,指一切事究竟坚固。 8.法华三昧:三谛圆融、妙理现前、无明止息,一切法使归真实相。 9.一实境界:就是天台宗的自性真一切法真的境界。与华严一真法界类似。 10.茶字门:茶字为萘字笔误,但是已成为天台及华严宗的传统。萘即梵文 na的音译,意思是非,泛指法非法。如非贪、非痴、非嗔等等。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附录一 止观坐禅法要记
下一篇:第九章 圆观六妙门
 第六章 通别六妙门
 六妙门 亦名 不定止观 目录 前言
 附录五 六妙门与须弥桩
 第七章 旋转六妙门
 第二章 次第相生六妙门
 附录二 天台止观统例
 第一章 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
 附录一 止观坐禅法要记
 附录四 天台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宗大意·五、禅宗门下的楞伽师[栏目:正果法师]
 如何归依三宝?[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209.问曰:微尘第一微细故,不得作分无分故无和合,此则定法,是故不得言一切空,无有定法?[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上师、善知识应具备的功德特质[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大灌顶的重要性[栏目:萨迦法王]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辑要2[栏目:张秉全居士]
 阿育王纪念会献词[栏目:太虚法师]
 对治色欲的方法[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药师经 讲记 五[栏目:智海法师]
 16 人到暮年方回首[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