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七节 还门的修习法
 
{返回 六妙门修证全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39

第七节 还门的修习法

还门修法分为基本行法与定期专修法二大类,最后以念佛三昧为归。基本行法主要取悟入还转的返源之意,有方便与直接的二种不同;定期专修则是较为严格的三昧行法,依次有半行半坐、常行、常坐的三种次第增进修法。

一 基本行法

1 方便返照法

智者大师在《六妙门·次第相生门》中说:“修还者,即知观从心生,若从析境,此即不会本源。应当反观观心:此观心者从何而生?为从观心生?为从非观心生?若从观心生,即已有观,今实不尔。所以者何?数、随、止等三法中,未即有观故。若从不观心生,不观心为灭生?为不灭生?若不灭生,即二心并;若灭法生,灭法已谢,不能生观。若言亦灭亦不灭生,乃至非灭非不灭生,皆不可得。当知观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既空,空故无观心。若无观心,岂有观境!?境智双亡,还源之要也。是名修还相”。

这一段所述修还法与体空观意义基本相同,但此约生灭等法来返照,显得更为亲切。

2 观心直照法

这一修法是直接从观心门中趋入,如智者大师说:

“复次行者当观心时,既不得所观之心,亦不得能观之智。尔时心如虚空,无所依倚。以无着妙慧,虽不见诸法(空),而还通达一切诸法(假),分别显示;入诸法界无所缺减;普观色身,垂形九道(九界);入变通藏(证大神通变化妙应功能),集诸善根;回向菩提,庄严佛道。当知心者,即是还门。”(《六妙门·观心门》)。

如果根机成熟,就立即起圆妙三观,证入初住无生忍位。因此观心还门的直照法,只是直照心源,不起分别,当智境双亡,心如虚空时,便证入真空;真空不空,宛具一切微妙作用,即是妙有;而空假不二,圆融无碍,便是中道证境了。

二 定期专修法

1 半行半坐三昧修法

专修三昧是求速征的方便,因些需要具备以下八个条件:

(1)行业清净:在一定时间内,没有造不善之业,行业无染,内心清明,没有精神负担。

(2)身体健康:欲专修三昧,先要检查身体,不能带病修法。如自觉身体疲惫,精力不够,应先休息调养一段时间,然后再进入专修。

(3)闲静处所:寻找一闲静的处所,没有闲人干扰以及喧闹杂音,空气与阳光均要考虑是否合适。因此选在山野为佳,但如无此条件,亦可在家庭选一净室。

(4)时间安排:时间的安排有二义:一是要选在一年中气候较温和的春秋季节;二是要有足够的修持时间,不可匆忙从事。

(5)熟练修法:有关专修期的修法,应先熟练,如咒语等先须诵习流利,在修法时方不致受到影响。

(6)生活资源:要准备好专修期中的一切生活所须,并应注意自身的弱点,考虑滋益的物品。

(7)教授善知识:专修期中能有明眼善知识的直接指点,这是进修最增上的动力,可避免许多障难;但如一时没有,也可依自己的智慧去转化诸障。

(8)外护善知识:修法期的生活须有人照顾,护理诸事,但如果不可能,也可自备干粮、水果、蜂蜜等生活用品,一个人或许更为安宁。

以上条件基本具备后,选定一个起修时间,清理一下房间,把一切不需要的东西,尽量拿走,越是空旷简单就越有利于专修。佛堂可设可不设。专修时间次序如下:

(1)第一轮:早晨二点开始坐修四小时,下座旋绕一百二十匝,然后吃早点。

(2)第二轮:从八点开始坐修三小时,下座照前旋绕,然后吃中饭,略为休息。

(3)第三轮:从下午二点开始坐修二小时,下座旋绕二百四十匝,然后吃晚饭,略为休息。

(4)第四轮:从晚上七点开始坐修二小时,下座旋绕一百二十匝,然后吃少量营养品,十点睡眠。

坐中修法以直观诸法实相为主,兼以诸摄心法辅助。观法如《金光明疏》中云:“达一念性具三千妙镜(境即是假),本来空寂(空即是观,是为双照空假);无能观空(不为智所净,亡空也),无所观境(不为境所染,亡假也);境观双绝,能所顿亡(双亡二边,是为中道)。是为日用中一心三观,更无前后。”

在坐中以此观法直下照去,则三观任运圆成,三德自能圆显。

动中旋绕应绕一匝持一咒,一心专持,三观现前,有破障显德的妙用,故宜诚心照直持去。

此三昧修法最少七天,如果条件允许三七、七七或更长一些则效果更好,期数也可根据条件,自己确定。

2 常行三昧修法

修此三昧要在九十天内一直旋绕,不得睡眠与坐卧休息,精进勇猛,不证三昧,终不退转。口中常念阿弥陀佛名号,应以金刚持为主,以高低声为辅;心中依声作观,空假中任运现前;或在假观中观阿弥陀佛三十二相,或观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以此妙相,会入真空,体达不二,悟证中道实相。

学人经过半行半坐三昧修习后,如有条件可进修此三昧,一次即可,不必数期。

3 常坐三昧修法

修此三昧要在九十天内结跏趺常坐不动,身心端直,不偏不倚,除经行、饮食及大小便外,随佛的方向,正向端坐,时刻相续,不得睡眠与休息。修法也是正观实相为主,如果疲极,可出声唱念阿弥陀佛,以度障难。

此法也只修一次即足,不宜多期。如修完此法后,仍未证道,不妨专修念佛三昧,求生西方,一期报尽,必得不退。

三、念佛三昧修法

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圆摄一切法门,功德悉备,广大圆满,是末法时代最契机的法门。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速者当下成佛,娑婆即是极乐;慢者久久修习,一经往生,登九品莲而一生不退,毕竟成佛。

学者修前法未入者,脚力已经练出,最后修此念佛三昧,必能成就。故宜抛弃一切杂修,一心精进念佛法门,信愿坚固,以成就三昧为期。

1 持名念佛修法

以圆三观门修持名念佛,达证事理一心不乱。正持名时念念相续,了了分明,字字清楚;此时一名即是一切万德庄严,即是弥陀愿海,即是往生、成佛、度生的时节,一持一切持,无一法离此外故。这即是假观持名。正持名时,空洞湛寂,一念不生,了无一法可得;没有能持的身心,没有所持的佛号,无净无染,无取无舍,一片真空,不动不出。这即是空观持名。无持而持,持而无持;即空即假,即假即空;双亡空假,双照空假,一心融摄,体即实相。这即是中观持名。在一持名心中,三观现于一时,没有前后次第。相应时,即证念佛三昧。

修此法要在一句佛号上,重重向内深入,越持越亲,越观越切,当持到纯熟时,不劳心力,自在圆成。因此须久久持念,方臻妙域。

2 观想念佛修法

《观无量寿经》云:“若欲志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水池上。……身有三十二相,不可遍观,须是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三十二相自然当现,观若纯熟,不妨改观,观余身相无不可也。”

观佛相好,先观白毫。白毫在佛两眉中间,白如珂雪,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棱,内则虚通。右旋宛转,显映金颜,格外分明,莹净明彻,微妙难喻。学者在作观以前,应先明了万法唯心,一切唯识的道理;深知极乐依报国土,宝树宝地宝池,弥陀海众,正报之身,三十二相等,皆是我心本具,皆是我心造作,不从他得,不向外求。能了达此义,作观时方不惑于自他,不在境界上生诸妄执。

明白以上道理后,即用三观自修。观白毫时,一心一意,专想不移,了了分明。能了此镜,具足诸法。返照此相是从我身得?是从我心得?佛不从我身得;不从我心得;不从我身得佛心;不从我心得佛色。为什么?如果是心,而佛乃无心;如果是色,而佛不属色,故不可以色求三菩提。由此推求,知境本空。所观之镜既空,能观之观亦寂,能所俱亡,不落情想。空虽不可得,随念即见,如镜子照面,像现其中,镜像非真像,悉是幻化假。故佛不曾来,我亦无所至。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则痴,无想是涅槃。因此念而无念,无念而无所不念,非染非净,境观双绝,能所顿亡,即是中道妙观。

念佛法门除上所述二种较易入者外,还有实相念佛(修法之义与前通),念三世佛,念法、报、化三身佛等法门,这里不一一例举。学者可自寻《念佛三昧宝王论》等参照修习。

四 还门修法要义

还门的修习难度较大,如此关过不去就不必修净门,而趋入净土往生。在修还门时,应注意以下六点要义:

1、应放弃一切文字名相之学,不求意解,暂时不阅经论诸书,一心修法,思想空净,方能疾得相应。

2、尽可能地去参访善知识,以求转化偏执,言下转机。如机缘成熟,即能点破识情,顿入妙镜。

3、不可勉强进修,虽然专修三昧有相当的艰苦。但也须注意调摄,灵活应用,如过于勉强,则有碍身心性命,反致道业不成。

4、修还门不应计较时间,以成就三昧为期,因此终身均可行之,尤其是即持名即实相一法,更宜时时修习,直至临终。

5、经过止观的磨练后,应掌握适应自己的一法,专注而灵活地修下去,不可经常变动,反致相互干扰。

6、在一切生活中,应随自意而修三昧,不可忘失觉照,念念觉、念念悟、时时不离修法。

 


{返回 六妙门修证全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八节 净门的修习法
下一篇: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六节 止观二门修习要义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十讲 圆观六妙门的圆机妙证
 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一节 初善的修法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二讲 历别对摄诸禅定的六妙门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二节 随息念佛门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三讲 次第相生的六妙门
 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七节 还门的修习法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五节 观门的养生功法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二节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十一讲 证相六妙门的功德妙能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五节 还源念佛三昧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严 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误区(3)[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内涵[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六祖坛经 第二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中广电台]
 福慧放生群[栏目:放生心得]
 常怀欢喜心获得生命真正快乐的源泉[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2012观音法会(六)无我和空性略讲[栏目:达真堪布]
 没有身心的境界 涅槃的种类[栏目:法增法师]
 14.云何名不缺戒?[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栏目:果煜法师]
 密勒日巴中心不动佛闭关期间的开示(梭巴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