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十四课 无情有性
 
{返回 天台宗简明教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51

第十四课 无情有性

“无情有性”是天台荆溪尊者所提出的佛性论,他以十不二门来论证无情具有佛性的甚深道理。

“无情”是指一切没有生命的事物,“有性”是指具有佛的觉性。台宗依据色(物质)、心(精神)不二,依(依报)正(正报)不二的融即理论,说明佛性周遍法界,不因有情无情而有间隔,所以一草一木、一砾一尘,都具有佛性。

这里的佛性系指三因佛性。佛性有正因、了因、缘因三种不同阶段,所以叫做“三因佛性”。

一、正因佛性正是中正之义,即离一切邪非的中正真如,所以叫做“正因佛性”。这中正真如,非常非无常,譬如土内的金藏,虽然还没开发出来,但确实已具备了真金。这正因佛性也一样,虽遍及一切有情无情,但还未开发出来,所以是非常(不显现妙德),又确实存在其中,所以是非无常(常含其中)。

二、了因佛性了是照了之义,即照了真如中正之理的智慧,所以叫做“了因佛性”。譬如有人善知金藏,能以智慧观察金藏,而这智慧坚固不可破坏。这了因佛性也一样,以觉智来观照佛性非常非无常之体,智与理相应,正确无谬,不可破坏。

三、缘因佛性缘是缘助之义,即资助智慧,开发正因中的一切功德善根,所以叫“缘因佛性”。譬如耘除积草,掘出金藏,金藏的全部作用就能显现。这缘因佛性也一样,一切非常非无常的功德善根,通过觉智的资助,开发而显现中正的性德,圆满果觉大用。

前一正因是理佛性,后二了缘是行佛性,在理佛性外没有行佛性,也不是法性外,另有佛性。因为法性中,本来就具有所显的理性与能显的觉用,所以法性所在,即有佛性;佛性所在,必有三因,三因即法性,法性即三因。法性普遍一切有情无情,因此在有情而言,则成立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无情而言,则成立一切草木国土都有成佛的理趣。所以无情也具有三因的佛性。

再进一步说,既然色心不二,有情无情,同是一个三千,法体无别。因此有情之外没有无情,同样无情之外也没有有情。所以有情的发心修行,即是草木等无情的发心修行;一人发心修行,也就是整个法界的全体发心修行。一佛成道了,全法界无非是此佛的依正。但是凡夫因被缘起的现象所局限而生执着的迷见,所以认为有情有性,无情无性。如悟证法体的融妙不二之理,则有情无情,同是一体,自他色心同具佛性。

为使学人明无情佛性之理,湛然大师在《止观辅行传弘诀》中从十个方面加以论说,佛性应具三身,而法身遍一切处,当然不舍于无情;三身体相即不离,既法身遍一切处,则报应也遍于诸法,如此则三身皆不舍无情;事相上分情与无情,而理上情与无情不别,则有情既有佛性,无情也必有佛性;凡情迷妄分别依报正报,而理智上言,依正不二,身土相称,常寂光即法身土,不舍无情,教说还分情与无情,而证道则二而不二;俗谛分有情无情,真谛则其体一如;摄法于心,心外无法,心遍万法,不隔无情,从因从迷,分情、无情,从果从悟,佛性恒同;随宜教化,分别二者;三教说无情无佛性,圆教则主说佛性遍于有情无情。《维摩诘经》说:“众生如故,一切法如”。

湛然大师更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此说:“若论无情,何独外色?内色亦然。故《净名》云:‘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若论有情,何独众生?一切唯心,是则一尘(一色一季无情)具足一切众生佛性,亦具十方诸佛佛性。”

色心不二,是从境妙而立名来阐述无情有性的道理。除此还有依内外不二(智)、性修不二(行)、因果不二(位法)、净染不二、依正不二、自他不二(感应神通)、三业不二、权实不二(说法)、受润(眷属利益)等不二融即的妙理使观修之人通达佛性,圆证实相。

无情有性的道理不能在事物的表面上去观察,而要深入缘起之源——法性,也即真如、佛性、如来藏等。因为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须从理智、体性、悟证、圆融、真谛上体悟,有情无情,在本质上完全一样。这便是天台宗关于精神与物质同一性的认识观。

练习题:

1. 什么叫无情有性?

2. 台宗是依据什么来说无情有性的?

3. 佛性指的是什么?

4. 三因佛性是什么意思?

5. 怎样从法性与佛性的关系上论证无情有性?

6. 怎样从色心不二上来论证无情有性?

7. 为什么说有情的发心修行,即是一切草木等无情的发心修行?

8. 为什么说一人发心修行,就是全法界发心修行?

9. 湛然大师从哪些方面论说无情有性?

思考题:

1. 无情有性是否说明了精神与物质是同一性的?

2. 无情有性对于认识人生世界有什么作用?对于我们修行人有哪些积极意义?


{返回 天台宗简明教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十五 天台宗的判教
下一篇:第十三课 性具法门
 第三十三课 天台宗的果位
 第二十九课 天台说法观
 第二十三课 三性止观法
 第二课 天台宗的肇始
 第十八课 皈依的境行观
 第二十七课 四重六度观
 第五课 天台宗的中兴
 第一课 天台宗的特色
 第三课 天台宗的拓展
 第十四课 无情有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