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 验德本生谭
(菩萨═司祭)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行道德试验之婆罗门所作之谈话。据
传,彼仕拘萨罗王,受三归,确保五戒,通三吠陀之极意,王云:「彼乃有德者。」
对彼表特别之敬意。彼思惟:「此王对予较对他诸婆罗门付之敬意,更为多分尊敬。
究竟国王对予所生之族姓、地位、学艺、成就之殊胜而付以敬意耶?抑或因予有德
而付以敬意耶?予将为试验以观之。」某日,彼侍候王后,于归家途中,由一看库官
之室,擅自取一伽瓦巴那(金货)持去;看库官为对彼婆罗门表示敬意,未发一言,
而自坐着。翌日,彼又夺两伽瓦巴那而去,看库官与前日相同,与以默忍。第三日,
彼捆取一握之伽瓦把那(金币),于是看库官向彼云:「贵君三度夺大王之宝。」彼三
度高声喊叫:「速捕盗大王之宝贼!」不久,诸人由各处出,向彼云:「汝至今日止,
长久期间为有德者之状!」于是二三度对彼殴打,缚彼引渡至国王之前。王悔恨悲痛
云:「婆罗门!汝何故为不德之行耶?」于是命令处刑。婆罗门:「大王!予非盗
贼!」王:「然则何故由看库官之室夺取伽瓦巴那金币耶!」婆罗门:「大王!予受大
王尊敬为予之出生或其它而对予多分表示敬意耶?抑或为予之德行耶?予为试验而
为此也。然今予确已承知予之受大王敬意乃为予之德行,而非为予之出生及其它。
请王依刑法处罚,依此理由,使予断定此世以德行为最胜与最优!予为与此德行相
370 应,若居家随思耽欲,则不能完成,予今日往祇园于佛所出家。请王许可!」彼得王
之允许,向祈园而去。尔时彼之亲族及朋友知人等集合拦阻,皆不果而还。
彼往佛所请求出家,出家得受五戒,不废修行,益修观行,达阿罗汉果。彼往
佛之所云:「尊师!予出家已达其极!」彼向佛说明得果之事。彼之说明此得果之
事,已为比丘众所遍知。
某日,比丘等集于法堂,比丘等云:「诸位法友!某随仕国王之婆罗门,试自己
之德行,得王之许可而出家,今已达阿罗汉果。」彼等称赞彼之德行。佛来其处,问
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彼等曰:「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
比丘!试己之德而出家,使己得救者,非只此婆罗门,前生之贤人等,试自己之德
而出家,亦使自己得救。」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城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王之司祭,彼对施物等并不烦心,
彼只专念己之德行,坚守五戒。王对彼较其它婆罗门更为多分尊敬等等,一切皆与
前文所述者相同。役吏缚菩萨引渡至国王之所,行至中途时,见弄蛇者当街弄蛇,
彼等捉蛇之尾,捕蛇之头,围绕于己之首上。菩萨见此问曰:「汝等捉蛇之尾,捕蛇
之头,围卷汝首,蛇咬汝等,将失性命。」弄蛇者云:「婆罗门!蛇有道德,品行端
正,非如无道德者;而汝自身,无道德与品行,盗王之宝而为贼,被捕缚而引渡。」
于是彼思惟:「蛇尚不咬不加害于人,得有德者之名。而况于人乎?此世界再无较道
371 德为最高尚者。」
尔后,彼被伴引至王前,王:「汝等牵此者来为何?」臣:「大王!此为盗王宝之
贼。」王:「如此,依王法与以处罚。」波罗门:「大王!予非盗贼。」王:「汝何故盗
取伽瓦巴那金币!」婆罗门如前之言所述,一切申诉明白后,向王云:「予依此理由
断定,此世界以道德为最胜与最优。」继云:「此即如是言之,如毒蛇不咬不加害于
人,得有德者之名,依此理由,道德乃为最胜与最优。」彼称赞道德,唱次之偈:
世间德无上 实德为最优
试观剧毒蛇 不杀名有德
如是菩萨以此偈为王说法,舍诸欲为圣出家之身。入雪山地方,得五种之通力,
八种之禅定,生梵天界中。
结分 世尊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王之从者是今王之从者,司
祭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