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菩萨的判定标准
 
{返回 净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1

大乘菩萨的判定标准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关键点不在于他造了善业或造了罪业,而是他内心当中是不是真实地想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澫益大师说: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

说我们今天造作一个善业--你或者布施,或者持戒,或者修习忍辱、禅定,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善业能够成就安乐的果报,我们只能够这样讲。但是这个安乐的果报到底趣向什么方向?这个善业还没有一个决定的方向,诸法无性。这个方向性是谁来决定呢?尽随心转,你的因地发心决定这个善业的方向。如果你今天修习善业是为了菩提,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你的布施、持戒,乍看之下是一个人天的善法,但是因为你有菩提心的引导,整个都带有菩提心的气氛。如果你今天布施、持戒,是为了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你整个善业都沾满了名利的气氛。因地有漏,果报自然是有漏的。

我们可以去思惟一件事情,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习种种的善业,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他也修习很多的善业。当然我们今天是厌恶魔王,因为他障碍修行人。我们从经典可以知道,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他可也是修习种种的布施,他盖了一个寺庙,他修了很多无遮大会,这当中还供养一个辟支佛,他还奉持八关斋戒,以三种福业的关系生为魔王,享受世间五欲的快乐。为什么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习善业,而这个善业成就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万德庄严,清净庄严的果报?

同样一个善业跑到魔王的内心当中,它业变成一个杂染的五欲的果报?为什么同样的善业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就是我们因地发心的不同,就是这个善业我们给他们不同的方向,这个善业趣向于不同的结果。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也讲出一个譬喻说,说牛去喝水,牛由于善心的因缘创造了牛奶来滋润滋养众生;毒蛇去喝水,毒蛇因为瞋心的关系而把这个水转成毒液来毒害众生。这两个众生同样去喝水,一个创造了牛奶,一个创造了毒液。说是诸法无性,尽随心转。
所以我们在刚开始修学佛道的时候,一定要先诚意正心,一定要把目标弄清楚,你到底在你的生命当中你想追求什么?这个就是一个关键点。假设我们今天忘失了菩提心,修诸善法,那都是魔业。

在《华严经》说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为什么是魔业呢?你不想追求无上菩提,你修习善法是追求人天果报,你来生召感一个富贵的果报。但是富贵的果报就使令一个人容易堕落。你福报一大的时候,你的业力愈大,你的事情更多,这是你前生所造的善业,变成你今生的障碍。你想要修学佛法就很困难,因为你有太多事情要去忙碌,分心。这个障碍,你修习圣道就是魔业。魔王所做的事情就是障碍修行人,希望大家都不要出离,在三界里面继续地流转。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什么样的因缘能够入大乘,并不在于你今天积集多少的功德,而在于你内心当中真实发起菩提心,这是我们第一个基础。


{返回 净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确发心 感果稳当
下一篇: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十二卷
 佛遗教经讲记 十二
 佛遗教经讲记 一
 你要知道你的资粮方向在哪里?
 大乘起信论讲记 目录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四卷
 净土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禅净双修
 摄大乘论讲记 第四八卷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五○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胜鬘经》中的“如来藏”思想及其发展(杨东)[栏目:如来藏思想研究]
 唯识名义[栏目:唯识简介]
 佛事不是给死人超度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元宵灯谜[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71、佛法对堕胎有何看法?可以在堕胎后供奉婴灵吗?[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6)[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占察善恶业报经 18 传授三皈 善用其心[栏目:梦参法师]
 第一义谛 1[栏目:慧律法师]
 坐禅要领(铃木俊隆)[栏目:禅定]
 孤掌之声(星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