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打开心窗,关心世界
单枢机主教:大师刚才所提的,我非常赞成,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很多宗教都面临了相同的问题,比方世界和平、人权和尊重生命等等,在这方面我们的看法都是相同的。至于天主教面临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回应这个挑战?
在一九五○年代,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前,教宗若望二十三世说:「教会不能只想着自己内部的问题,一定要打开窗子看看世界,了解世界,关心这个世界。」所以梵谛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为教会开了大门,也开了窗户,和世界打成一片。比方关于世界和平的问题,从教宗若望保禄六世一直到现在的教宗,这三十几年来,每年元旦教廷都会发表一份和平文告,不仅受到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很多的学者专家也极为关注。教廷也主持了两次的世界宗教和平祈祷会议,地点就在义大利中部的「和平之城」——亚西西(Assisi),那里曾诞生一位圣人,十三世纪的圣方济。大概大家都听过他的和平祝祷辞:「哪里有仇恨,就去播种爱;哪里有伤害,就去播种宽恕⋯⋯。」他原来是个富家子弟,后来弃家修道,全心奉献给宗教,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当时正值十字军东征失败,在长达三百年的战争里,有时十字军获胜,有时回教徒告捷,最后是回教徒继续占领圣地耶路撒冷。那个时候,即便欧洲的国王、皇帝派出最精锐的子弟兵,同样无济于事,只有圣方济的子弟不带一兵一卒进入圣地,与回教徒做朋友,才结束了长达三百年的战争。为这个缘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选择在亚西西城举办世界宗教和平祈祷会议,最近一次是在去年(二○○二年)二月,当时由佛光山的两位法师代表台湾佛教参加,还有日本、韩国的佛教,以及回教、东正教等等,每个宗教都以自己的宗教仪式为世界和平祈祷。我相信在全球化之中,各宗教已经慢慢看到许多共同的目标,进而思考如何一起合作、一起祈祷、一起研究,再一起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
天主教对于十六世纪以后分裂出去的基督教,也在思考如何能够再合一。十一世纪初期,东正教和天主教仍是合一的,后来因为政治的缘故,东罗马帝国受到东罗马皇帝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一些神学用语的争执,再者因为交通的不便,始有宗教的分离。东方的天主教就叫做「东方正教」,西方的天主教则在十六世纪,因有马丁路德、喀尔文,还有英国的亨利八世等人创立新教,也开始出现分裂。因此在梵谛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便是思考如何能够再合一,虽然天主教与基督教之间有分歧的地方,但是相同的地方更多。
对于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互动往来,在罗马教廷的委员会中,有一位安霖泽枢机主教负责「宗教交谈委员会」,主要从事与各宗教的交谈互动。安霖泽枢机主教在八年前(一九九五年)曾到过台湾,出席在佛光山举行的「第一届天主教与佛教国际交谈会议」,当时有三十余位佛教代表参与,原来也想邀请大师出席,但因大师的行程早已排定,故而失之交臂。
在对回教方面,教廷也设有一个联合委员会,常常不断地开会研究;对于基督教各大教派的往来也是一样,也设有专责的宗教合一委员会。所以,天主教面临全球化的问题,就是思考如何为人类整体的、社会整体的好处,大家一起合作。但是大师刚刚也说了,各宗教不可能完全合一,因为人的良心、人的看法,不可能通通勉强为同一个,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至少大家不要敌对,不要发动战争,而能够在许多事情上合作,在教育、文化、慈善、世界和平、保障人权及珍惜生命等等各方面共同合作。
例如正信宗教大多认为「优生保健法」太过宽松;任何怀孕妇女为了一些心理或经济的原因,就可以合法堕胎,比方怀孕的妇女认为生了小孩,对她的心理、健康、家庭产生影响,即可选择堕胎;本来胎儿很健康,母亲也很健康,但是如果胎儿对她的心理、生活有影响,就可以堕胎。举例来说,这位母亲已有一辆车,想再买第二辆,假如生了小孩以后需要买奶粉、婴儿用品,可能暂时不能买第二辆车,因此她可以合法堕胎。我认为这条法令太宽松了,现在台湾每年约有四十五万个胎儿被堕胎,顺利生产的胎儿则不到二十几万,堕胎的数字高过于诞生的婴儿。在这一点上面,各宗教都是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大家可以合作发动各宗教的立法委员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