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心伦理—圣严法师与钱复、施振荣、刘炯朗、张淑芬的对话
以「礼让」精神为社会带来和谐
钱:去年的财富报告显示,二○○六年全球亿万富翁购买奢华品的金额为捐助社会总数的二.三倍。近年来表面上人们生活似乎过得还不错,然而却普遍忽略了族群伦理中,外籍新娘在台湾的问题。由于外籍新娘在台湾已有三十七万人之多,在加入社会后,普遍感到不适应而导致失婚,当她们带孩子回越南,却又面临政府因国籍不同而无法提供教育的问题。由于我担任社会公益的工作,更能敏锐地感受到这个问题,因此决定尽一己之力,开始推动越南母亲与子女共读、夏令营及家庭访视等援助方案。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为利益、生活你争我夺,反目成仇,问题在于我们缺乏「让」的观念。若想要家庭社会和谐,就应该彼此谦让。从我过去三十年的外交工作中,深刻地体认到「让」的道理,事有可让有不可让,国与国、族群与族群间一定要能彼此礼让协议,从中取得平衡,想办法让对方了解到自己的诚意,事情才能顺利。
或许要过一段时间,我们才能看到「心伦理」运动的成果,然我坚信「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为了达到目的地,第一步必定要踏出去。
刘:许多人常说人自私自利,但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利利人呢?我想自私并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整个大环境造成的结果,从社会各个地方都可以看见,还是有许多团体、家庭,齐力携手,彼此间没有自私。
为什么我们会有自私自利的观念?那是因为社会分成不同族群,每一个族群皆欲利己,彼此分裂、对立、竞争。在平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相同的出发点,及同样受教育、求上进、就业的机会,但社会是自由的,因此个人成就和到达的点自有差异,同样的学校与职场,各人长才与表现不尽相同,差异亦不可避免,最高的境界是彼此欣赏对方的相异,并发掘彼此之间的美好。
每个族群都各自有美,学会欣赏及接受他人与己不同,无论是语言、学问、经济能力或政治观念,都有其可取之处,张开眼睛、打开心灵,不再执着于家庭个人观念的隔离,社会就会更和谐、圆满。
张: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但要如何变成一颗好种子?我认为「自我认识」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及道德观念不同,因此要先自我定位、衡量一己的能力。有些人能从团体里学习并发挥所长,但却有另外一些人适合单独学习精进,如果硬要把这样的人放进团体之中,可能反而会导致冲突。做为一颗种子,必须先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充满生命力的种子之后,才能利他而对社会有所助益。
当我们在「宏观」之外,而谈到「微观」自我时,我有一个诚实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我会利用晚间时刻,静静地坐下来,摒除电话或者电视等外来事物的干扰,深刻地跟自己对话。观照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言语、自己的角色,我喜欢吗?我感到自在吗?在反省了这一切之后,我觉察自己既身为家庭中的女性、孩子的妈妈,以及先生的妻子,在投入社会之前,我必须先照顾好自己的家人。
毕竟,如果连最基本的家庭都没能好好维系,如何奢谈帮助他人呢?所以我决定先充实自己,思考家人有什么样的需要。平时,我除了照顾先生的食衣住行外,在他回家后,我也倾听他的烦恼、分享他的快乐。我期许自己要做到的是,当任何一位家人拋出一个球给我时,我要能够有办法回给他一个漂亮的球。我希望我的家庭永远都像一个快乐而充满活力的球场。在这个过程里,我体会到身为女人必须要透过读书、社会关怀等不同方法,从各种角度提升视野的宽度及智慧的深度。或许我们可以把自己比喻为一盒卫生纸,当有人需要时可以随时取用。这是一种自我价值。
叶:伦理是分寸、责任、义务以及奉献,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把握现在,尽己本分;对上以敬,对下以爱。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为一个各尽其职、各守其分的小蚂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