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四、什么是正信的佛教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精进禅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21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四、什么是正信的佛教
  
  (一)不是世俗化,但是人间化: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真诚关怀,但不会情绪化和涉入私人感情的恩怨是非。
  
  (二)不是鬼神教,但有人天教:承认和相信鬼神的存在,但不依赖鬼神。知道人死后能升天界,但不以生天为依归。无论在人间或天上,均须合乎相当的道德标准。
  
  (三)不是厌世的,但是出世的:无限制地对社会付出关怀、贡献,但不期待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回馈。
  
  (四)不是恋世的,但是入世的: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参与社会世间的一切,但不贪恋执着。
  
  世间、出世间、入世、化世、救世的层次,也就是人间、天神、阿罗汉、菩萨和佛五个层次。
  
  人间是从做人的基础开始,履行应尽的义务,合乎人间的道德标准;如果一切贡献和付出超越于人的层次,便可得生天界的果报;阿罗汉虽然付出对于社会的关怀,但是从不寄望自己的成就有所报酬或回馈,并且也不执着、留恋这世间,因此证入涅槃,从此不再生于人间,称为出世。
  
  菩萨由于慈悲的愿心,发愿生生世世在人间帮助、关怀一切众生,因此并不以小乘的涅槃为依归;直至慈悲与智慧修行圆满,也就是菩萨道的完成,便成佛道。
  
  因此,要发愿成佛,首先要尽人的义务,把做人的本份做好,从人间的层次顺次提升;否则,人间的责任尚未完成却终日指望生天或成佛,那是不切实际。
  
  由此可知,行菩萨的开始,是以尽人的责任为目标。因此,菩萨会以种种不同的身份示现;而且菩萨是入世的而不恋世,所以他们只管承担责任,不断努力提供世间所有人的便利和度脱各种苦难,不在乎一切权利和物质的享受。
  
  当然,如果是实至名归,必需要接受的,接受了亦无妨,例如今天我被安排在这高位置上,是因为演讲的需要,而我本人却并非为了追求这个位置而来演讲的。
  
  佛与菩萨都是从帮助众生而成的,没有众生,所有菩萨终不能成佛,因此,行菩萨道的人会对被他帮助的人心存感激,感谢被帮助的人成就自己的修行。假如一个家庭,其中一位成员发菩提心,修行菩萨道,这个家庭必然很有福报。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精进禅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五、佛教的禅修方法及目的
下一篇: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三、正统的伟大宗教
 禅的入门方法 三、坐禅的姿势
 法喜与禅悦 四、体会禅悦
 法喜与禅悦 一、修行方法
 坐禅的功能 可贵的人身
 坐禅的功能 科学家所见坐禅的功效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三、正统的伟大宗教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五、佛教的禅修方法及目的
 禅修与信仰
 禅的入门方法
 坐禅的功能 培养完美的人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四种无色界定里各存在哪些名法,在灭尽定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七 不思议品第六[栏目:静波法师]
 如何才能守好三皈五戒,到哪里去了解相关知识?[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人生苦短,怎样追寻自己又避免伤害身边的人呢?[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宗镜录卷第四十二[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漫说《杂阿含》(卷三)~C 第62经(分别经)[栏目:界定法师]
 法华经讲演录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栏目:太虚法师]
 向生命的每一个方向微笑[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特效药[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十三、刘君信佛感应记[栏目:地藏菩萨灵感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