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比丘尼僧团的发展
 
{返回 星云大师论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65
比丘尼僧团的发展
 
一、世界潮流的女性观
二、佛教两性教团的相处
三、历代对佛教有贡献的比丘尼
四、未来比丘尼努力的方向
 
--------------------------------------------------------------------------------
 
前 言
五十多年前,我初到台湾的时候,见到比丘尼们一辈子在寺院里清理洒扫,在家女性也总是躲在道场的厨房里烧煮炊爨,心中颇不以为然,于是我开始训练佛教妇女们从事各种佛教事业,发觉女众具有耐烦细心的特质,做起事来丝毫不让须眉。所以,初建佛光山的时候,我就喊出「四众共有,僧信平等」的口号,我不但设立佛学院,让有心学佛的男、女二众都能入学就读,而且订出规章制度,让比丘、比丘尼们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让在家、出家的弟子们都有加入僧团,参与寺务的机会。
 
多年来为了提升女众的地位,虽然过去曾有同道讥称我为「女性工作队的队长」,幸好今日女众弟子们都很争气,例如目前佛光山许多学有专精的比丘尼在男众佛学院授课,甚至在成功、师范、中山等大学任教,而且著作等身,辩才无碍。在台湾首先发行的《佛光大辞典》,以及经过重新标点、分段、注释的《佛光大藏经》,也都是由一群比丘尼一手编辑而成,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交相赞誉。目前担任佛光山教育院院长慈惠法师,更于一九九二年第十八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中,经大会推选为世佛会副会长,这实在是全体比丘尼之光。因为过去世佛会的干部大多数由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担任,历年来一直是女性禁足之地,这次以南传为主的大会却主动提名,并一致通过慈惠法师当选为第一位比丘尼的世佛会副会长,可以说我奋斗了几十年,已经明显提升了女众的地位。
 
然而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女众,常碍于「八敬法」而不敢进入佛门,这实在是佛教的一大损失。例如我曾听说英国有一位女博士教授说,如果佛教的「八敬法」还存在的话,她是绝对不会出家当比丘尼的。我也曾遇到一位出家未久的男众比丘跟我说,为什么他到了佛光山,佛光山的长老尼慈惠法师、慈容法师等人,都不肯向他顶礼?我说:「非常惭愧,恭敬是要让人发自内心对你的尊重,如果一个初学比丘,自己无学无德,对佛教也毫无建树,只因为自己是男众比丘,便要那些出家数十年的长老尼向你顶礼,随你根据那一条戒律,我都说不出口,也做不到。」
 
我觉得,男女平等、两性平权,这是时代的潮流。在现在这个女权高张的时代里,关于比丘尼八敬法的问题,佛教界实在不应该再意气用事,应该平心静气,还给比丘尼与比丘一个同等的地位,所以我曾在印度菩提伽耶传授戒法,让南、北传的佛教互和融和。
 
今天在「人间佛教与当代对话」的学术研讨会中,我仅以「比丘尼僧团的发展」为题,分别从世界潮流的女性观、佛教两性教团的相处、历代对佛教有贡献的比丘尼,以及未来比丘尼努力的方向,希望能为比丘尼教团的未来发展提供意见,也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国家,都能恢复僧团原有的比丘尼教团,我想这是大家今后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 
 
--------------------------------------------------------------------------------
 
一、世界潮流的女性观
宇宙一切有情众生,虽然有智愚贤劣、富贵贫贱的种种差异,但是究其性别不外为男女之别而已。其中,女性和每一个人都有至为密切的关系,每一个人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在母亲的襁褓中长大的,没有了母亲,就没有生命的诞生,因此生为女性的母亲是一切生机的泉源。
 
提到女性,中国和西洋对于女性的看法,各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见解。西洋把女人看做是圣洁的灵、高超的神,女人如维纳斯,是美的象征、爱的代表;女人是安琪儿,是和平的天使。相反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女性狠毒如蛇蝎美人、妖媚如狐狸精、凶恶如母老虎,或说女人是败国的祸水、是坏事的晦气。总之,在中国过去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女人被视为不祥之物,女人在社会上、家庭里,可以说毫无地位。
 
然而,自古以来有不少的女子,无论能力、智慧等方面,不但不让须眉,并且其中不乏超越男人的巾帼女豪,却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战国时代赵太后的贤淑,唐朝武则天的掌理天下,汉朝继承父兄遗志完成史书的班昭,宋朝与夫共抵金兵的梁红玉等,都是一时的隽秀才女;他如英国的伊莉莎白女王、英国宰相柴契尔夫人、以色列的总理梅尔夫人、印度的甘地夫人等,也都是名闻国际的杰出女性。
 
此外,斯里兰卡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耐克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民选的女总理;巴拿马总统米尔雅‧莫斯科索、冰岛总统魏笛丝、印尼总统梅嘉娃蒂等,也都是女性;菲律宾更先后选出艾奎诺夫人与现任的艾诺育两位女元首;甚至芬兰第一位女总统哈洛能,她还是个单亲妈妈呢!她们日理万机、纵横政坛,处事的果决明快,绝不逊于男人,因此从来没人因为女子当权,就把她们看做第二等民族,而抹杀她们应有的荣耀与尊严。
 
在佛教的七众弟子之中,也有女性的比丘尼、沙弥尼、优婆夷,她们在佛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乃至明清时期民间宗教均有妇女参加,他们皆以兄弟姊妹相称,在各个教派里地位是平等的。如:明末的龙门教教祖为米奶奶,且历代掌教者都是妇女,教徒也以女性居多;又如清代的大乘教教祖吕菩萨亦为女性。明清时,白莲教的女首领唐赛儿、王聪儿率军起义,宁死不降,受到后人的景仰。现在的妈祖,万千的信徒,她不也是女人吗?
 
在各个宗教里,说起来应以回教的妇女最没有地位;佛教当初在印度虽然曾受到回教入侵的影响,妇女的地位卑下,但现在佛教的弘传已经遍及全世界,应该不能再以回教的标准来看佛教的妇女。何况佛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与佛尚且平等,男女何以不能平等呢?
 
所以,从佛教「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来看,女子也应当是被尊重的「唯我独尊」的众生。女众的智慧、能力并不亚于男众,应该参与政治、社会等各种公众事务,积极扩大服务的机会与层面。女众的热心、慈心、诚心,平均起来更胜于男众,应该发展其温和、慈悲、细心、勤劳等特质,犹如观世音菩萨,以慈悲、美丽来庄严世间。这个世间本来就是男人一半,女人一半,文明社会中,有修养的男众应该尊重女权,倡导男女平等,因此女性要拒绝社会中存在伤害女性尊严的行业,如娼妓等色情行业。
 
总之,佛教主张:(一)女性应有平等权,(二)女性应有参与权,(三)女性应有自主权,(四)女性应有尊严权。佛教对女权的看法,本来就很符合时代的潮流,所以大家不能再以小乘佛教的主张,希望佛教走回头路,这不仅有违佛陀本怀,而且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
 
二、佛教两性教团的相处
佛陀成道后第五年,净饭王命终,大爱道率耶输陀罗及五百释迦族女,请求随佛陀出家,为佛门有比丘尼之始。(《贤愚经》卷三)
 
比丘尼教团源自两千六百年前佛陀亲自组织成立,传承至今日,法脉遍布各国,杰出尼众辈出,或本份默默耕耘以利生,或承担艰巨的弘法重任,比诸僧众,各有特长,因此,比丘与比丘尼教团可以说如鸟之双翼、人之双足,缺一不可。
 
然而二千多年来两众教团却常因「八敬法」而时有争论,部分男众以佛制八敬法要求比丘尼理所当然应该「恭敬顶礼」比丘,并且不能「说比丘过」等等;反对八敬法的一方,则以八敬法不符合佛陀「随开随遮」的制戒原则,而质疑八敬法非佛制。
 
其实,暂且不论八敬法是否为佛制?先说有关「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过」一戒,根据《四分律》记载,有一次大爱道比丘尼曾向佛陀「说六群比丘过」,佛陀不仅没有拦阻,反而将六群比丘训诫了一顿。
 
另据《中阿含》说,大爱道比丘尼也曾向佛陀要求废除「比丘尼必须礼敬比丘」之法,而改为让比丘僧尼依受戒年岁序次,年少比丘要对长老比丘尼「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当时佛陀虽然没有明白答应,但却有一切随顺因缘的意思,所以佛陀曾藉优婆先那比丘尼「观空入灭」一事来赞叹女众的修行,也曾以「大爱道比丘尼已除女人诸习气,是位有德丈夫,其圣德美行,堪为僧团大众楷模」来赞叹大爱道是女中丈夫。
 
此外,根据南传的《铜鍱律》记载,有一次六群比丘故意以泥浆涂抹比丘尼,佛陀知道后,随即指示比丘尼以后不必再恭敬六群比丘。甚至《四分律》也记载着一位比丘退失道心,萌生退意,大爱道比丘尼获悉此事,但碍于「比丘尼不得呵骂比丘」之敬法,而不敢加以训斥。佛陀知道后,说:比丘尼是不可以毁谤比丘,但如果为了教导比丘持守增上戒等学问修行,则可以呵骂比丘。
 
其实,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此综合上述,即使八敬法为佛陀所亲制,也是为使女众出家能为当时保守的印度社会所接受的权宜之法。因为当时比丘僧团已先成立,自不愿放弃「地位优于女众」之既得利益,因此佛陀制「八敬法」,以此减少来自比丘的反对声浪。
 
再者,当时随大爱道出家的女众,大部分是王妃、公主等贵族,佛陀为预防出身贵族的比丘尼看不起非贵族的比丘,因而制戒。另一方面,由于比丘尼僧团刚成立,为了扶植及保护女众教团,故要比丘僧担负起教育尼众的义务,同时基于女性在云游托钵乞食有诸多危险,因此制戒规定比丘尼不得远离比丘僧团而居。
 
佛陀本为因应世俗悉檀而制戒摄僧,但因为佛灭之后,经典的结集与解释,掌握在比丘手里,因而出现对比丘尼不公的戒律内容,甚至说「女人是污秽」、「女人有五障」、「女人不能成佛」。其实净秽在于一心,而非外在的身相,再说,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无男女,为什么我们要执相而求呢?
 
至于说到女人不能成佛,观诸大乘经典,佛陀为女人授记成佛的记载,不胜枚举,如:《杂阿含经》中佛陀为五百比丘尼授第一果记、《海龙王经》中佛为宝锦女授记成佛、《菩萨处胎经》中也有女人得以「不舍身受身,现身得成佛道」之说,在此经中,佛陀甚至告诉诸菩萨摩诃萨:「法性纯熟,无男无女,善权义说受女人身无佛记别。」
 
此外,《大宝积经》无畏德女为除舍利弗怀疑其能否转女身,因而立下誓愿:「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现丈夫身。」言毕,即转女为男,佛为授记后又现比丘身,再回复女身,以示法无定相。同经又载,无垢施菩萨对目犍连尊者说:「不以女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以男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菩提无生,是以不可得。」
 
除此之外,在大乘诸经典中同样说明无男女法、女身如幻化、法性一如、众生皆能成佛的经典有:《佛说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佛说月上女经》、《佛说大净法门经》、《大庄严法门经》、《宝女所问经》、《佛说无垢贤女经》、《佛说须摩提菩萨经》、《顺权方便经》、《佛说离垢施女经》、《大方等无想经》、《佛说长者法志妻经》、《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首楞严三昧经》、《诸佛要集经》等。甚至在《法华经》里,舍利弗怀疑女身垢秽,不成法器,年仅八岁的龙女瞬间就在南方无垢世界转女身成佛,可见众生本具清净智慧德相,人人皆得成佛,在佛教里是不可以男女相来分别道德高低,也不可用年龄大小来衡量智慧的有无。只是世人总是要从外在的假相来分别、执着,其实《金刚经》说得最透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可见外相并不一定重要,要紧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融和、可爱!
 
--------------------------------------------------------------------------------
 
三、历代对佛教有贡献的比丘尼
在世界宗教的创始人当中,佛陀是建立女众僧团制度的第一人。比丘尼教团的成立,为佛陀「四姓出家,同一释姓」的平等精神做了最具体的注脚。因此,不只是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整个世界的宗教史、人类的文明史,也都具有非凡的价值。
 
在《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律部》等诸多经论中,均载明佛陀时代比丘尼众活跃的状况以及弘法卫教的卓越风姿。在《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中,载有十五位大声闻比丘尼众,例如:法腊第一,威德摄众的大爱道;智慧第一,辩才无碍的善相;神通第一,善德度众的莲华色;头陀第一的钵咤左啰;天眼第一的苏摩;多闻第一的输婆羯哩摩啰;持律第一的讫哩舍;说法第一的达磨;褔德第一的耶输陀罗等十五人。其他经典还载有精进第一的索那,宿命第一的妙贤,信心第一的芝伽罗摩多,禅定第一的难陀,观空第一的优波仙那,慈济第一的帕扎佳拉,教化第一的摩努呵利。
 
南传《长老尼偈》则收有七十三位阿罗汉尼证果的诗偈及生平传略,其中剎帝利王族后妃公主计二十四人,例如释迦族公主难陀、精陀、梅陀,憍萨罗国王后乌比哩,舍利弗三个妹妹佳拉、乌帕佳拉、悉苏帕佳拉均在其中。尤其阿拉沃卡国的赛拉小公主,刚满七岁即闻法出家,七日后证阿罗汉果,佛陀破例为她授比丘尼戒。佛陀示教利喜的权巧方便,由此可见。
 
在阿育王时代,仁王化世,大法弘传各国,王族多人出家,公主僧伽蜜多即是其中之一。后来王后阿努拉也想发心出家,使臣阿栗咤便到华氏城请阿育王派尼上座前往协助,僧伽蜜多乃带领十一位上座尼,携同阿育王供养的菩提树分枝前来,阿努拉王后与五百女眷随即出家受比丘尼戒,王为彼兴建象桩寺。比丘尼在楞伽国发挥其教团的影响力,对于弘法教化多有建树,备受世人景仰。
 
中国比丘尼教团创始于东晋时代,第一位比丘尼净检依止智山剃度,并求受十戒,约四十年后,昙摩竭多于泗河船上建立比丘尼戒坛,与另二十四人共受具足戒。净检所领导的尼教团,安居于洛阳宫城西门竹林寺,并且「蓄徒养众,清雅有则;说法教化,如风靡草」,为世人所敬重,也使佛教在晋朝更加广为流传。
 
其后历代名尼,从两晋到唐宋元明清,以至现今,后妃公主等贵族阶层或书香世家发出离心者众多。这是由于佛法弘传东土,首达宫廷王家之故。
 
两晋七十年间尼众教团初成,以昙备、智贤、惠湛、支妙音等较为有名,受到当代帝王崇敬。南北六朝一百五十年间,比丘尼教团发展快速,庵舍讲堂小则纳众百人,多则千数以上。许多道场受到国主、高官护持,名尼辈出。隋唐宋以降,佛法逐渐普遍于各阶层,识见超卓或奇节高行的比丘尼更广见于经传。例如:东晋安令首领众第一;六朝法宣弘法震浙东;隋代觉先感化隋文帝信奉佛法,护持佛教;唐朝智首东度日本弘传律法、法澄译经传千古、无尽藏预知惠能当为龙象、如愿为禅律元匠;宋朝法珍断臂募刻大藏经;元朝真净为帝后师;清代有无为萧山尼治病「随物取与,煎服即愈」;并有传慧创拈花社为禅宗女众丛林,带动江南比丘尼参禅之风等。
 
清末民初,因战乱迭起,佛法传承几近覆没,幸有高僧大德先后来台,乃有台湾佛教奇迹之开展。及至近代,台湾比丘尼教团成为世界之冠,比丘尼众弘化全球,开世纪之先风,复超卓于历朝。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佛光山在印度菩提伽耶举行国际三坛大戒戒会,共有二十三个国家一百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女众求受比丘尼具足大戒。其中,斯里兰卡有四十位杰出女青年前来求戒。此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佛教团结在佛陀成道处,共同写下光辉的一页。
 
在中国方面,现代比丘尼著名者甚多,如中国大陆有北大毕业出家弘律的通愿;一生头陀苦行,舍利大如橄榄的弘定。台湾有传授三坛大戒的妙然、圆融;建设寺院、创办佛学院的如学;为中国佛教开创国际化道路,在世界各国创建寺院的慈庄;肩挑教育、文化大任,创办西来、南华、佛光、弘道等四所大学的慈惠;热心慈善事业,擅长活动组织,负责国际佛光会推展委员会,在世界各国成立一百多个佛光协会的慈容;主编《佛光大辞典》的慈怡;创办华梵大学的晓云;授课于柏克莱大学的耶鲁大学博士依法;分别在台湾大学、中兴大学教书的恒清、慧严;日本驹泽大学博士达和;台湾师范大学博士依空;日本爱知大学博士依昱;伦敦牛津大学博士永有;创立香光比丘尼教团的悟因;创立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护法卫教热心的昭慧等。以上均为有德硕学的比丘尼代表。
 
此外,世界各国现代杰出尼众,诸如:西藏有住持男女二部僧团,地位仅次达赖、班禅的多吉‧菲格摩;泰国有法身寺蒙昆贴牟尼法师的嗣法门人詹孔那雍八戒女,教育出汤玛猜优等法身寺一代住持;斯里兰卡有被尊为「斯里兰卡女性之光」的苏达摩迦利,由于她的努力,使得西元一○一七年因教难而消失,此后一直因上座部比丘打压而无法恢复的比丘尼僧团,得以再受持沙弥尼戒;新加坡有创办女子佛学院的广平;菲律宾有创办第一个施诊所嘉惠民众数十万的广仁;韩国有全国比丘尼会教育部长的光雨;加拿大有杜登卓隆于美加弘法;美国有国际佛教妇女会创办人卡玛勒西卓摩;德国有阿雅克玛在欧洲弘禅;日本有失去双手的大石顺教比丘尼,她以坚定的信心、不屈不挠的意志力,用自己的脖子,工整的写了一部《心经》,日本人称为「无手的心经」,并且视为国宝,倍受珍重!
 
总之,自有比丘尼教团伊始,不论古今中外,在教团中优秀的比丘尼,或者伸广长舌,宣说妙谛;或者笔耕不辍,著述弘法;或者悲心济拔沉溺;或者建寺安僧,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增添无比的光彩。
 
--------------------------------------------------------------------------------
 
四、未来比丘尼努力的方向
自从佛陀创立比丘尼僧团,对于比丘尼与比丘相处的一些是是非非,一直未有定论,但佛光山教团成立三十多年来,我避开戒律的问题以外,实行丛林制度,所以二序大众都能相安无事,彼此发挥最大的弘法功能。就如唐朝百丈怀海禅师,他也不去更改佛制,只是根据我国的风土民情,另行制订一套丛林清规,为戒律的更改与否开辟一条新路,使得中国佛教能够光大发展。
 
谈到八敬法,其实佛所制戒也并非是僵硬不化的,所谓「小小戒可舍」,就如现今的汉传佛教,关于饮食、衣服、持钱、持午等戒律,已经不同于佛陀所制,因此八敬法其实也不需要刻意去废止,时间一久,自然会因为不适用而渐渐失传。
 
当真如果有人硬要认为八敬法是佛所制戒不可改,以此来满足比丘的优越感,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反而更加彰显比丘自己不能完全持戒的不足。因为一个有为的比丘应以学养、道德、修持来赢得敬重,而不是以八敬法来强迫别人对他的尊重。
 
因此,未来比丘尼所应努力的方向,兹提供四点意见如下:
 
(一)两性平等化 未来比丘尼希望获得敬重,应该从本身道德人格的提升做起。例如:舍虚荣,去骄慢;有德学,能担当;能讲说,具慈悲;有大愿,能力行。具足了以上四点,自然「两性平等化」。
 
(二)发展事业化 过去女众总是把心智、力量用在建寺、供养之上,现在的比丘尼要走出寺院,要跟男众一样,走上弘法、教书之路,为佛教创办各种弘法事业,例如教育、文化、慈善等。所谓「发展事业化」,拥有自己的事业,自然受人尊敬。你看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她的慈济事业受到举世礼敬,为什么比丘不能放她一马呢?
 
(三)教团组织化 当两众教团能够互尊互重,自然组织健全;有了组织,自然就有力量。在佛光山的教团,每年都要依学业、事业、道业等学习进步的情形,做序列等级的评鉴,从清净士、学士、修士、开士等序级的晋升,都有一定的标准、程序,所以两序大众在此有制度、有组织的领导下,自然和合无诤。
 
(四)教育普及化 女众比较细心、慈悲,在佛门修行比较容易有成就,但女众的胸襟、思想、智慧,则略逊男众,有待普及教育,让每个女众都能受教育,都能讲说、著作,而不是靠少部分的人撑场面。因此,「教育普及化」是未来女众僧团努力的重要课题。
 
总之,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佛教走向人间,佛法与生活的密不可分,正是佛教动员团结的时代,不但各国佛教界应及早更进一步的合作,尽速建立世界性的比丘、比丘尼教团,同时各国男女二众教团亦应力求健全圆满,四众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共处,使全人类同沾法益,共创幸福安乐的生活,共达世界平等和谐的境界。 

{返回 星云大师论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发心与发展
下一篇: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讲于总统府2001年庆祝行宪暨国父纪念月会
 宗教立法之刍议
 佛教丛林语言规范
 佛教与花的因缘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兼论兰若比丘与人间比丘
 推动本土化,不是「去」而是「给」-「去中国化」之我见
 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比丘尼僧团的发展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
 佛教兴学的往事与未来
 我对「世代交替」的看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