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看红尘 圣严法师
和竞争对手做朋友
问
现代社会压力很大,学生考试是竞争,做生意也是竞争,办公室也有竞争,几乎分秒都活在竞争里,如何排遣这些压力呢?
答
这些压力或竞争,看来都是外在的环境,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人要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活得好,许多人说要培养「抗压性」,但是更高明的方法,不是硬碰硬地抗拒,而是顺势化解、转移回避。
「抗」有对抗的意思,如果弄得不好,就会两败俱伤,产生后座力。所以,我主张四两拨千斤,好象打太极拳,避重就轻,化有为无,转实为虚。
要怎样才能做到呢?压力其实是来自于自己想争取的,争取不到;自己想要排除的,却排除不了,因而取舍失据,这样压力就来了。所以,求不得很苦。但是,如果不去求、不去取呢?如果不正面抗拒而侧身回避呢?也就不苦了。
我的行事哲学是:已经有人做、大家抢着做的事,那我就不做;但如果是我不做就没有人要做的、需要有人做的事,我就去做。如果回避不了的,我就侧身走过去。
还有,如果大家抢破头都要做的事,他们没有看出怎么做比较好,那我就做。如果别人看了,也学我这样做,又来抢,没关系,就放手让人抢去,因为我已经又前进一步了,不用害怕有人来竞争。
所以,我一直在人少的地方开路,常常是独自一人努力,哪会有竞争呢?这叫「自知之明」,不叫「压力」。
举例来说,法鼓山是最早兴办佛学研究所的,刚创办的时候,台湾只有这么一家佛研所;后来,许多道场也觉得,办佛研所的确是很重要,可以培养很多佛学人才,也纷纷开办了各式的佛研所。
国内的师生资源有限,佛研所却愈办愈多,我们是不是要关门呢?不用,我们可以再想别的路子││由国外多聘老师来,加强师资阵容,提高教学素质。结果,我们的佛研所既可以和国际交流,又可以跟上国际水平。
所以分享资源,并不是坏事,大家资源共享,但我们继续往前走。竞争不一定是压力,而是促使你向前的动力。如果你在原地不动,在同一个空间里和别人争有限的资源,那一定很痛苦。
我们不必非得打倒别人,自己才能站起来,而是要加强自己的能力,化解压力。看见压力与竞争,别当成是压力,可以当成是转型的机会,可以成长、突破,转化压力为助力,你可以选另一条路,不必为了竞争,和别人挤破头。好比说,人家都在吃辣椒,你也拚命去吃吗?不用,你可以选择别的食物。另外选一种最适合你的食物,岂不也可吃得津津有味?
如果你在学校或办公室里,被别人视为假想敌,那很正常,代表你很优秀,应该觉得快乐才是。面对视你为竞争对手的同事,要用智慧化解,可以跟他当面谈话,分享你的资源。也就是,不要把对手当做敌人,要做朋友,共享成果。
不要把对手当做敌人,要做朋友,共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