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一、前言
 
{返回 菩萨戒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2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一、前言

戒在佛法中,分有别解脱戒、定共戒、道共戒的三等。别解脱戒,离欲界缠;定共戒,离色界缠;道共戒,离三界缚。又谓别解脱戒是欲界凡夫,受持戒相,持戒清净,则可别别解脱;定共戒是住在四禅八定之人,自然不会犯恶行造恶业;道共戒则已证学与无学的圣道,已离烦恼,已断生死,无漏智慧现前,根本不会再有犯净戒造恶业的可能。

欲界凡夫,若不受持别解脱戒,纵然想要返生为人都非常难,何况解脱生死乃至成等正觉。既已皈信三宝,必须受持净戒。依在家出家及大众小众的不同,别解脱戒分为两大类:一是声闻七众别解脱戒,包括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二是大乘菩萨戒。七众戒是三皈戒、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是依五部大律或称四律五论的律藏(注一)。菩萨戒则没有成套乃至专门的菩萨律藏,而自古以来中国先贤都是从《菩萨璎珞本业经》(略称《璎珞经》)、《梵网菩萨戒经》(略称《梵网经》)、《菩萨地持经》(略称《地持经》)、《瑜伽师地论》(略称《瑜伽论》)、《菩萨善戒经》(略称《善戒经》)、《优婆塞戒经》等摘出戒相条文而成戒本(注二)。菩萨戒的基本精神,则在于三聚净戒的能收能放(注三)。三聚内容是:摄律仪、摄善法、摄众生。

在中国佛教史上,菩萨戒的授受,一向采用《梵网经》,因其主张「孝名为戒」,颇能迎合中华民族重视孝道的美德。又因其对于受戒者的资格要求,非常宽大,不仅未受七种声闻戒的人类可以受持,乃至但能听懂法师语的异类众生,也都能够受菩萨戒(注四)。可是《梵网经》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有许多条是我们无法遵行的,有许多条则因时代环境及风俗习惯的变迁,已经不切实际,故在中国虽然形式犹存而精神空虚。因此,我在拙作〈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的文末主张:「今后我们在三聚净戒的原则下,如何来考虑菩萨戒的时空适应,而予简化并且认真实践。」(注五)同时我也发现日本天台宗创始祖最澄,设立圆顿戒,以「授圆十善戒,为菩萨沙弥」(注六)。《入中论》所举的菩萨律仪是十善道(注七),《大智度论》则说:「十善为总戒相。」(注八)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说:「此(十善)为摄尽尸罗本。」(注九)这使我觉得三聚净戒与十善,都是菩萨戒的根本。故在写完三聚净戒之后,就考虑要写这篇论文了。

 

批注

参考拙著《戒律学纲要》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东初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七版)参考拙著《戒律学纲要》第七篇第三章。参考拙作〈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一九九三年七月《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已收入本书第二篇)
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卷四有云:「菩萨摩诃萨,若欲受持菩萨戒者,先当净心受七种(众)戒者。」(《大正藏》三○.九八二页下)

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卷下云:「若受佛戒者……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大正藏》二四.一○○四页中)本书第二篇〈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二八页)本书第二篇〈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同上一三页)本书第二篇〈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同上一二页)《大智度论》卷四六云:「佛总相说六波罗蜜,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又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大正藏》二五.三九五页中)本书第二篇〈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二八页)


 


{返回 菩萨戒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二、十善法与大小乘诸经论
下一篇: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九、结论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八、消极的十善法升华为积极的菩萨行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四、明末的出家戒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一、前言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一、前言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三、十善是世间善法的常轨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六、既难且易的三聚净戒
 附录三 传授幽冥戒仪范
 适应时空的菩萨戒会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二、十善法与大小乘诸经论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二、菩萨戒的重点及其人间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