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一、前言
 
{返回 菩萨戒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7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一、前言

戒律在印度,从佛陀时代到部派佛教时代,并不是独立的宗派,只是僧伽共同生活的规范。后来部派分张,各部都有他们所传承的律,二十个部派应该就有二十种律(注一)。那是由于传承的不同,不在于基本的内容上有出入。现在翻译成汉文而收于藏经中的,有四律五论(注二),但是中国弘扬的是《四分律》,在唐朝时代就有三个系统(注三),其中只有道宣律师(公元五九六-六六七年)的系统被传承了下来。因为他是根据大乘唯识思想解释戒体(注四),特别受到喜欢大乘思想的中国人所欢迎。他的弟子很多,传承的时间也很长;到了北宋嘉佑年间(第十一世纪中叶)先后有钱塘的允堪及灵芝元照(公元一○四八-一一一六年,注五),四分律宗一度复兴,自此以后直到十六世纪,戒律的传承在中国几乎已中断。幸好此时的中国佛教,各家人才辈出,弘扬戒律的有二大系统:一是云栖袾宏(公元一五三五-一六一五年),二是古心如馨(公元一五四一-一六一五年),他们二人都有很多弟子,影响深远。

然在明末的戒律思想已和唐宋的有所不同。在唐宋诸家,是站在《四分律》的立场,以律释律。到了明末的时代,有四种特色︰1.菩萨戒及小乘律的并重。2.用华严宗、天台宗和禅宗的观点来解释戒律思想。3.可以用大小乘经论、祖师的著作,乃至世间的典籍来作为解释戒律的辅助资料。4.引用密咒作为日常生活的修持。由此可见,明末的戒律有了禅、教、律一致,显、密圆融的趋势。

批注

小乘佛教,相传有二十个部派,有律本译成汉文的,仅六部派、四种律。参考拙著《戒律学纲要》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四律五论,参见拙著《戒律学纲要》同上注。《四分律》的三系是指:南山道宣依《唯识论》、相部法砺依《成宝论》、东塔怀素依《俱舍论》。无作戒体是无表色法,既是色法,故可代代相传。此是唯识学的立场。

北宋嘉佑年间的钱塘允堪,撰有《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发挥记》(仅存卷三)、《四分律比丘尼钞科》一卷、《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八卷。

灵芝元照,撰有《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八卷、《行宗记》二十一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科》四卷、《济缘起》二十二卷、《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


{返回 菩萨戒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二、明末戒律的著作
下一篇:明末的菩萨戒 四、其它三位菩萨戒学者
 菩萨戒指要 自序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一○、以十善法为菩萨戒是印汉藏诸大论师的共识..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二、十善法与大小乘诸经论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五、涵摄的三聚净戒
 附录三 传授幽冥戒仪范
 明末的菩萨戒 三、澫益智旭的菩萨戒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九、十善是凡圣同归大小兼备的菩萨戒法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六、明末的戒律环境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一、前言
 明末的菩萨戒 四、其它三位菩萨戒学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痴呆老人也能预知时至[栏目:不退念佛·往生纪事]
 31 雇请瓦师[栏目:百喻经译]
 怪兽的传说[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四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09、七重行树观[栏目: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比丘尼」也务必要到![栏目:法王小故事]
 遵循自然[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欲生彼国 当修净业[栏目:宽运法师]
 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栏目:元音老人]
 再穷也不要借债过日[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