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三、勿恶六尘
 
{返回 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9
心的诗偈 -- 信心铭讲录 
圣严法师
 
十三、勿恶六尘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信心铭》第一句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意思是悟道并不难,只怕人心中有许多的取舍。三祖的用意就是要我们修行时不要太计较、执着,一计较、执着,就离开了修行的正道。
 
  昨天有人问我:「既然修行不能成佛,为什么要修行?」从释迦牟尼佛以来,就说修行不能成佛,六祖惠能尤其这么说,一直到现在的禅宗没有不这么说的。因此,「不好劳神」的意思就是不要向外追求,不要到处去找开悟、找佛道。佛道不在外,原本就现成,何必辛苦寻觅?对凡夫来说,发现有烦恼而要把烦恼丢掉(好象烦恼存在于自己身上),相信有佛性而希望把佛性找到(好象佛性不在自己身上),这样一面要向内去掉烦恼,一面要向外求佛,实在很辛苦。
 
  俗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这种心态就是害怕死后要下地狱,赶忙求佛带他到净土,这些所怕所求都是心外之事。其实我们心中有天堂也有地狱,有佛也有饿鬼。如果我们贪心,希望能得到佛的救济往生净土,其实这种贪心就使我们不能往生净土。认为抱住佛脚就可往生净土,那就像天方夜谭里的神话一样,因为如果佛可以被你一把抱住的话,那是什么佛啊?究竟的净土没有一定的地方,真正的佛陀没有形象,想开悟绝不可用贪心向外追求,也不可厌恶任何东西。既然没有什么厌恶的,也没有喜欢、追求的,岂不舒服、自在,还有什么事呢?
 
  这里所说的「亲」指的是喜欢,「疏」指的是不喜欢,喜欢的东西就贪求,不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摆脱,其中还涉及「时间」的因素:好的情况希望能继续得到,坏的情况希望不再发生。有时我看到人打坐沉稳得像石头一样,很久都不会动,就会用香板把他打起来。在台湾一次禅七中,有个人连续几次一坐就是几支香都不起来,上午如此,下午如此,晚上还是如此。到了晚上我就用香板打他起来,最初几下他没有反应,继续打坐,我就再打,他看看我,依然没有反应,我看他还是坐得好好的,就又去打他,这次他终于站起来对我说:「师父,我坐得那么好,你为什么要打我?」禅的修行教我们不执着,如果因为坐得好就一直坐下去,每次如此就没有进步,得到的也不是禅宗的定。这种人坐在那里感觉很舒服、很享受,并且执着于这种舒服、享受,所以我把它打掉。
 
  欲趣一乘,勿恶六尘。
 
  「一乘」就是最高的道理,也就是佛道。悟到佛道与成佛不同,一个是见性,一个是成道。有人不知道海水是什么味道,只要喝一点就知道了,但是知道海水的味道并不代表自己就变成海水。开悟与成佛的关系也是如此:见性、开悟等于尝到一点海水,成佛则是变成海水。
 
  「六尘」指的是现实的环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若想达到佛道,就不要厌恶现实的环境。一般人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一有什么动静就会扰乱他。在纽约市区打禅七,刚开始时,马路上一辆辆车子过去听得很清楚,心里感到厌恶,楼上有人走动,邻近有小孩嬉戏哭闹的声音,也很厌恶,可以说没有一样不厌恶的,原因是受到了干扰。过了三天后,才渐渐听不到车声、儿童哭闹等噪音了。
 
  我在大觉寺时,有一个人独自到山中修行,住在暑假供人上山游憩的小木屋里。他先住在马路边,开车出去购物比较方便。但是马路边车子太多、太吵了,于是他就往里一搬再搬,结果车声是听不到了,不过鸟声却太大了,只好放弃山中独修。后来他问我:「师父,你是怎么修行的?」我回答说:「我也有厌烦的时候,如果鸟叫的时候把耳朵塞起来,果然就听不到鸟声,却听到自己的心砰然作响,结果仍旧不能修行。所以,不要理会环境里的任何东西,一心专注于方法上。」打坐时要有这样的心理,即使房子失火、飞机失事,栽到我闷们头上都不要理它,要达到这种程度才行。有人会问:「如果真的失火了,那怎么办?」现在你已经担心失火,打坐怎么能成功?所以,打坐的人要不受环境的任何影响。
 
  有一次打禅七,某人的衣服每次都会打到邻座的人,邻座的人前三天一直想换位子,但又怕师父责怪。第三天以后,他心里就想:「本来就是在修行嘛!他衣服一甩起来就表示他要打坐了,他要打坐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返回 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四、智者无为
下一篇:十二、任性合道
 信心铭 - 三祖僧璨
 八、舍弃幻觉
 六、二见不住
 二十、信心不二
 五、绝言绝虑
 七、一心不生
 十九、虚明自然
 三、一种平怀
 十一、无疑无虑
 十八、正信调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错误知见的障碍是绝对的[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九三)[栏目:杂阿含经]
 人有二十难之二十 善解方便难[栏目:人有二十难]
 从诠释学方法看儒、道对佛教心性思想的影响[栏目:杨维中教授]
 人天道 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黄灯亮了[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相应19经 礼拜大师经[栏目:相应部 11.帝释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