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返回 找回自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40
找回自己 
圣严法师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否则很容易产生傲慢心。而其方法和自我成长、自我肯定完全不同,其重点是在于惭愧和忏悔心的升起。
  
  如果有「惭愧心」,就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努力不够,没有做到最好。而对自己所获得的成就和成功升起惭愧心,就会惭愧自己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回馈的太少,而接受的利益太多。
  
  所以佛教徒在功德回向时,总会特别提到要「上报四重恩」,意即要报国家、父母、三宝与众生的恩。所谓国家恩,是指整体的社会,包含政府及全体人民,因为我们能安居乐业的生活,都是国家给的保障,故要报国家恩。而报父母恩,就是要想到父母生养我们的恩情。
  
  至于三宝恩,是指佛法,佛法给我们的更多。但并非一定要看很多经典,或是上很多佛学的课程,才能得到佛法的好处。其实只要听闻一句,甚至数句佛法,就可以转变我们的人生观,一生受用不尽。
  
  我在十几岁时,听到佛法中讲述如何把颠倒的观念变成正念,我这才发现,一般的人都是用颠倒的方向看世界,之所以颠倒的原因,是因为自私心;如果我们不以自私心看世界,就不会烦恼,也不会自以为理所当然地向这个世界有所要求,生命中没有过多的要求,便会过得很快乐。就是因为这样的观念,让我一生受用不尽,因此我对三宝产生无限的感恩,而希望能永远奉献三宝。
  
  另外,我们要感恩的是众生。所谓的「众生」,是指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生命中间接、直接接触的人,乃至于古代及历史上所有的人。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人我们根本不认识,也许连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却都受过他们的恩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不是一个人就能发明成就的,而是过去许许多多人的智慧与努力,所累积的结晶,才能让今日的我们坐享其成,对于这些我们都要感恩。
  
  时时以感恩的心来过生活,「自我」就会消融。因为知道宇宙之大,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一个人所知、所能、所奉献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反观我们所接受的恩惠,却太多、太大了。如果真的能如此自省、觉察,就是懂得自我消融,能生活在「自我消融」的状态中,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为菩萨、成为佛,至少傲慢心及自以为是的心,就不会那么的强烈了。
  
  此外,还有一种自我消融的方法就是忏悔,虽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而伤害众生或伤害人,就应该要忏悔。忏悔是表示知道自己的过失,非常对不起他人,而心中有所愧疚。忏悔之后,仍必须负起对他人的责任;也唯有负起责任,愧疚感才会减轻、减少。
  
  其实,愧疚心的减少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因为愧疚心就是痛苦的我,只有真正负起责任,痛苦才能减少;所以是在奉献他人时,才知道并不是为了求回馈,而是为了报答别人让我们有机会减轻痛苦的恩。
  
  奉献他人是为了报恩,忏悔是为了改进自己,如此,我们的自我中心自然而然会愈来愈少。自我中心愈少,智慧就会增长,慈悲心也会愈增加,烦恼也就愈少,过失也就愈少。虽然还没有到达成佛的境界,但是如果能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地慢慢增加、慢慢提升,当提升到「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境界自然出现时,便是烦恼永远不动、智慧永远不停、慈悲永远不止了!

{返回 找回自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控制情绪而不压抑情绪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调和主观和客观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活在当下的积极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改变时不违常理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好念头、坏念头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开发智慧的潜能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转自私自利的我为功德的我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心与物的调和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忏悔与负责任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自由和尊严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化「私我」为「无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一、为甚么要皈依三宝[栏目:慈航法师]
 漫谈学佛(能行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目录 (咏给·明就仁波切 著)[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女性更贴近“成佛之道”——参加Sakyadhita 2008国际会议感言[栏目:昭慧法师]
 诵药师咒圆满世、出世善愿[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都市佛教的当代转型(张伟然)[栏目:佛教与都市]
 气的根本在丹田[栏目:宣化上人]
 大悲咒句解 33、遮啰遮啰[栏目:大悲咒句解]
 十二门论疏[栏目:三论疏]
 踏上心灵幽静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佛教“定和观”各种阶段的地图[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