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是苦 -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95
真正的快乐 
圣严法师
什么是苦 -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等四苦,再加上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等,就形成了「八苦」。离苦、灭苦是学佛的目的,然而在离苦、灭苦之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先「知苦」。
  
  佛法中对于种种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苦形成的原因。然而,如果仅止于文字上的了解,即使将这些名词念得滚瓜烂熟,也无法真正体会苦的真义。如此一来,佛法只不过是一般的知识,产生不了什么力量,遇到讨厌的事情,还是会瞋恨;遇到喜欢的事情,还是会贪爱,照样还是在贪、瞋、痴、慢、疑种种烦恼心中打转。对「苦」的本质仍然一无所知,是不可能远离痛苦的。
  
  人生的各种经验,都要亲身体会过才能变得深刻。虽然许多人一听闻佛法,很快就能够理解人生是苦的,并能运用修行的方法来做一些离苦的工夫,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必须在遭遇过非常重大的灾难之后,对于人生的苦才真正有所体会。例如遇上飞机失事,机上所有的人都身亡,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存活;或是生了重病,濒临死亡边缘,本来医生宣判毫无复原的希望,结果却大病不死。诸如此类九死一生的经验、体验过生命即将消亡的震撼,使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以及看待生命、运用生命的观念和一般人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好象已经死过一次,现在的生命就像是捡来的一样,就会更加珍惜,任何的苦难对他们而言都已不是问题,不会像一般人患得患失,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放不下、感到非常痛苦。
  
  另外一些人是因为最亲爱的人突然死亡了,因而发现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短暂,所以他会很珍惜这一份情感,也会试着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亲爱的人,也许是发愿做义工、为社会奉献,也许是把所有财产捐献给更需要的人。因为他经过此一遭遇,对于苦有着很强烈的感受,知道人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生命本身都是短暂的,更何况是身外之物呢?所以从此以后,任何苦难都再也威胁不了他,也不再觉得痛苦了。
  
  由此可知,菩萨必定是在受苦受难之中产生的。因为他是过来人,再大的苦难他都受过了,所以当他身处苦难之中时,一般人都觉得受不了,但是他仍不以为意,不觉得痛苦或困难。而且他是为了救度苦难的众生,才到苦难中来,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受苦,像这样的人,都有着伟大的人格情操。
  
  可见,如果我们想要知苦、体验苦,从苦难之中了解苦难根本不存在,或者是接受苦而不以为苦,都必须要有相当的人生历练,这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身为一个修行佛法的人,如果想要离苦、灭苦,也相当不容易,一定要透过不间断的修行,才能跨越层层身心的障碍,从而超越所有的苦难。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是苦 - 不眷恋,也不逃避
下一篇:什么是苦 - 一点也不苦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死亡并不可怕
 找到幸福的起点 - 什么都不求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身残心不残
 什么是苦 - 好好善用「臭皮囊」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你快乐吗 - 你在苦中作乐吗?
 什么是苦 - 不眷恋,也不逃避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你快乐吗 - 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看黄书成精神病 活佛定中度迷魂[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念念在道[栏目:慧净法师]
 请问师父,去坟墓区利益众生,如成员中有人还没有吃素,是不是最好不要去?以免祸发生,或要利益的众生都跑..[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安乐集》讲记 第六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出家师父可以拜在家居士为师吗?[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管理中的禅(吴甘霖)[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中国佛教史概说》讲纲[栏目:法藏法师]
 我们的身本即清净坛城[栏目:蒋贡康楚仁波切]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二 坐禅须知[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关于东汉佛教几个问题的讨论[栏目:巨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