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死亡并不可怕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41
真正的快乐 
圣严法师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死亡并不可怕
 
   死亡并不可怕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易误解这是在散播悲观主义。事实上,在佛教的观念中,身体上生老病死的变化,只不过是假相而已,学习并实践超越这些假相的方法,才是佛教教义的重心所在。
  
  释迦牟尼之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他观察、体会到,所有人都无法超越生老病死。有生必定有死,生与死是一体的两个段落,开始的时候是生,结束的时候是死。而且只要有生命,就一定会老,生命的过程就是一连串老化的现象。老化的同时,还会产生许多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直到最后死亡,谁都不能够避免。
  
  众生在人间是受苦受难的,并非享福享乐。即使有时候感到快乐,也是苦多乐少,而且很短暂,不可能永远维持。例如,为了吃一餐饭,我们必须先花上很长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才能吃到丰盛的菜肴,但是享受美食的时间却一眨眼就过了,所以快乐是很短暂的。
  
  而且,苦与乐就像双胞胎,不可能分开,乐的本身就是苦的结果,也是另一个苦的开始。两头苦的中间包含着乐,这就好象前后都是火,中间地带虽然还没有被火烧到,可是被两面夹攻,仍然受到威胁。所以,乐的邻居就是苦,俗话说「乐极生悲」,正在享乐的同时,就已经朝着苦的方向走了。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生命的痛苦,就要学着不被生死的问题所困扰或束缚。生死皆有因,生并不可喜可贺,死也并不无奈悲哀。贪生怕死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如此,这是自然现象。所以毋须贪爱生、害怕死,贪生怕死只会造成痛苦,自寻烦恼。
  
  我们要知道,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死后还有另一个新的未来在等待着。就像白天工作太累,晚上非睡觉不可一样,补充睡眠以后,第二天早上起床,又是崭新的一天。
  
  此外,生可以说是一个结果,利用这个结果,正好可以为死亡做准备。当我们死亡之后,世界上任何财产、名利都带不走,只有业报随身。所以,真正可以带走的,是我们的慈悲心、智慧心和功德。因此,不必担心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看看自己现在有没有「储蓄」倒是真的。利用现在的生命好好养精蓄锐,在这个世界上多做些功德,多带一些好的业报到来生,就不必害怕死亡了。这就像我们在乡下多赚一点钱,再到都市来做义工,这不是很好吗?
  
  由此可知,佛教虽然强调从生到死都是苦,但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消极,相反的,还能够帮助我们消融对死亡的畏惧。佛法教导我们积极地储蓄功德,在人间先做好人间净土的工作,往生时才能带着功德一起前往极乐净土,这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也才能拥有永恒、真正的快乐。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自由自在的人际关系
下一篇: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身残心不残
 什么是苦 - 放下「自我」的幻觉
 得到真正的快乐 - 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老化是自然现象
 得到真正的快乐 - 不贪着禅定之乐
 你快乐吗 - 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找到幸福的起点 - 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你快乐吗 - 自找苦吃的人生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死亡并不可怕
 得到真正的快乐 - 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忏悔就是改过自新[栏目:宣化上人]
 禅坐要素食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君子之本[栏目: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开发自我[栏目:白云禅师]
 小,不能忽视[栏目:不急不急·星云大师]
 试析九句因中因与同品的关系(淮芳)[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有罪当忏悔 忏悔则安乐[栏目:禅林衲子心]
 略说三主要道心要[栏目:菩提道次第专题·三主要道]
 经学章句与佛经科判及汉魏六朝文学理论(孙尚勇)[栏目:佛教与文学]
 僧寺无尘意自清(陈从周)[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