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找到幸福的起点 - 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72
真正的快乐 
圣严法师
找到幸福的起点 - 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痛苦。
  
  人类都有追求温饱、安全、自尊、自由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来自于人性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受到严重挫折时,人们往往会有求死的倾向。有些人会因为所求不得而寻死,通常这种人无论追求任何东西,都非常热切、渴望,所以拚了老命去争取,当所求不得、欲求满足不了时,就连生命都不要了。例如,有些人殉情、为情自杀,也有些人因为考不上第一志愿、进不了某一所大学而觉得万念俱灰、颜面尽失,就此了结自己的生命。
  
  不过,像这样为了求不到爱情、名利或地位而自杀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极端的例子,一般人还不至于如此。可是,如果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或是得不到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时,大部分的人还是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和挫折,甚至一辈子都受到影响,而变得非常消极,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这辈子已与成功绝缘。因此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无法与人竞争,再也提不起继续奋斗的信心。由此看来,求而不得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事。如果自己得不到,而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竞争者、仇敌)却得到了,那就更难堪、更难以忍受了。
  
  为了化解求而不得所带来的痛苦,佛教教导我们要少欲知足、清心寡欲,才不会受到本能及欲望的干扰,而走上毁灭之路。所谓「少欲」,就是指对基本生活所需之外的东西,不做非分之想。如果基本的生活所需已经齐备了,就满足于现状,不再做过分的贪求,就是「知足」。
  
  例如,我们本来只要有一栋房子就够住了,但是有些人为了炫耀财富,就买了好几栋房子来表现自己非常有钱。而保暖的衣服,只要有两三套以备换洗就够穿了,但是有些人却拥有几十套,甚至一整个衣帽间,从上到下都塞满了衣服,这都是因为不懂得知足。
  
  像这样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的贪求,而过分追求个人的享受,就叫做「欲望」。欲望是自私的,会为我们带来烦恼,甚至带来杀身之祸。可是,如果是为了众人的利益而努力、为了众人的福利而奉献,就不叫做「欲」,而称为「愿」。愿心是为众人而发的,是清净的,不会带来烦恼的。例如,发愿透过自己的努力奉献,使众人得到快乐、幸福和便利,就是清净的愿心。
  
  因此,少欲知足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不努力、不争取,也不是失去任何希望。否则,便会误以为行菩萨道和成佛也是一种欲望,于是就不行菩萨道、也不想成佛了。这种观念并不合乎佛法的精神,行菩萨道与成佛并不是「欲」,而是「愿」,而且是许下了很大的悲愿。
  
  所谓「知足者常乐,少欲者离苦」,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以避免「求不得」所带来的痛苦,还要进一步为众人设想,把自己的努力奉献给众人、为众人服务,使众人都能够远离痛苦,得到真正的快乐。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找到幸福的起点 - 什么都不求
下一篇:找到幸福的起点 - 感谢抱怨的人
 找到幸福的起点 - 什么都不求
 转化主观的感受 - 不以自我为中心
 得到真正的快乐 - 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什么是苦 - 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得到真正的快乐 - 不贪着禅定之乐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找到幸福的起点 - 合乎因果的追求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得到真正的快乐 - 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面对当前社会和佛教的形式,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巩固这个僧团?[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名色[栏目:印良法师]
 佛教对环保和生态平衡的积极贡献(陈星桥)[栏目:佛教与环保]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九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栏目:道源法师]
 失算的狼[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