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灵岩甘露第二集 肆、正见慧解
 
{返回 妙莲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76
灵岩甘露第二集 妙莲老和尚
 
  肆、正见慧解
  
  ◎心具佛性能修善
  
  每个人都有心,每个心都具足了佛性。心量是不可思议的,心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心量不可思议就是没有边际;心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一切的善法你都能修习。佛法就是教人修行善法,使人能够得到清净、真实安乐的利益。外道魔鬼不会教人修善,最会教人干坏事,所以魔者杀也。
  
  ◎人佛一体心互融
  
  在理体上,我眼睛一闭,大家都在我心中,我也在诸位心中。现在我们念阿弥陀佛,每一句阿弥陀佛都在我们心中,每一拜都是在拜微尘数化身之阿弥陀佛;我们承受一切诸佛菩萨的慈光,所以我们也在诸佛菩萨心中。人佛一体,我们都是互融;就好象帝释网的千珠,每一珠都可容摄其他九百九十九粒珠,各各互摄,重重无碍。所以讲佛心、众生心是同一个心啊!大家能这样明白,就是了解佛法的真理;依这样的发心来修行,怎不明道、怎不成佛?
  
  ◎本性随缘生善恶
  
  佛法不讲本性是善、是恶或无记;真如体性只是空性,空性具足行善、造恶无际大用。本性遇善缘就行善,遇恶缘就作恶。如果一定讲性善,怎么会作恶?一定讲性恶,又如何能行善?是随善恶因缘而行善作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所以修行要亲近良师、益友、好道场。切勿乱跑,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法性湛然周法界
  
  所谓「法性湛然周法界」:「法性」是指众生本有的清净心,「湛然」是表此心清净坚固,不为时空所变迁,承是空湛之本,法尔能随因缘转为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万法;此一切有情等法即是法性大用。「周法界」,是指不生不灭心,包含周遍所有太空;法性、法界是异名,就是我们众生同一清净佛本性。我们本性既然如此广大无边际,那又何必执着现前芝麻绿豆大的是非事?何不把小心眼转过来,回归于无限量的法性,在周遍太虚空中遨游,那是多么开阔自在!于此不努力证得实相,何其可惜!人呀!你到底在争什么?争人我亡佛道,苦哉、苦哉也!
  
  ◎真空实相是真谛
  
  佛法的真谛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在虚妄之法上应了解到当体不可得,就叫做空,空才是真真实实的真谛。空并不是没有,空才是真实妙有;妙有不是有无之有,太空不是空无之空;正因为它不是空无,太空才有无量无边的银河系星球大地。一切法从空缘生,因空而有,空包含一切法、长养一切法。生灭都在空中永恒运转。
  
  ◎谛观假相见真空
  
  佛法讲本体空,但一切事的现象还是都有。好比太空是空,什么都没有,但山河大地、星球人物皆在太空中。太空本身是没有物,但是太空包容万象,宇宙一切器世间、有情世间都在太空中。这万象不是常的,是念念变迁、刻刻都在生灭不停;连我们体内的细胞也一样生生灭灭不息,到一定的时候也都会消灭,你找不到一个实在的,那就叫做空。那里另外还有空?在假相中就见真空了呀!
  
  ◎见假相修般若慧
  
  修般若慧要在假相上修、在假相上见真实空性;你能在假相上了解缘起性空,此「空」即是真实相,犹如海浪息即是海水。佛陀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即是实相法身;凡夫心即是实相真身。
  
  ◎般若空慧解无我
  
  般若智慧最大的前提,就是要了解「无我」。金刚经不是讲般若空慧吗?「般若」就如同「金刚」,金刚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若能做到「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就可成无上正等正觉。有我、有人修善法,最多只感得人天果报而已。
  
  ◎娑婆睁眼作假梦
  
  我们白日作睁眼梦,何日方醒呢?好好的修行用功,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时,梦真正醒了,就知原来在娑婆世界都是在作假梦。本来没有苦你当成苦,本来没有乐你当成乐;说是乐,在乐上又不知造了多少罪业!你真醒悟了,就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的。
  
  ◎说法度生同成佛
  
  佛陀为什么要说法度众生?就是要叫你消恶业障、增福慧,到了最后福慧圆满,就能同佛一样平等。这是佛法的真谛喔!这样认识佛法,才是佛法的正知见。而不是你来烧个香、供个果,佛陀就保佑你发财;佛陀还要你求才保佑你,不求就不保佑你吗?父母对于儿女没有偏心,但是你不听父母的话,叫父母怎样爱你?佛陀当然也是爱你,但如何得到佛陀之爱,则完全操之于你自己要奉行佛法啊!
  
  ◎超人情法要奉行
  
  有好多人误会:「佛法不近人情!」大圣释迦世尊智慧圆满,说话还不高明吗?句句都是超人情,总要使你解脱,所以不说人情之话。说人情之话令你生死何时了?更要知道佛陀到娑婆世界来降生的慈悲,所谓入胎、住胎、出胎、出家学道、道业成就,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此恩此德我们要怎样报答!佛陀还要你报答吗?只要你依教奉行,不要一再的沉迷,自己能脱离苦就好了。
  
  ◎成就大我须无我
  
  佛法讲「无我」,是叫你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是非、不执着自己的意见而轻视他人。如此才能共同把大我、大事做好,普令世界人得益,那你的福慧多么受人赞叹恭敬呀!小我不忍而坏大事,那是最折福损德;小心眼的凡夫,要学圣贤之道啊!以上讲的是人间无我;若佛法的真谛无我,待你深进修德有功再说吧!
  
  ◎自我觉照正思惟
  
  大家要时常正思惟,多用智慧觉照!所谓「常思地狱苦,发大菩提心」,希望诸位能「常思人生苦,多念阿弥陀」,一定要好好念佛求生西方。只是看他人不对,为什么不反照一下自己呢?尤其我们佛教徒更要随时反照,能反照就是觉,佛者觉也,觉照就是光明;不知反照那就是昏迷,昏迷就是黑暗。赶快打开心窗,仰见佛光普照!
  
  ◎学佛正见利众生
  
  大家学了佛就只有佛法的正见、只有佛陀的观念。佛陀的观念是利益一切人,不残害一切众生;有了佛陀的观念就能斩情绝爱,以自己了生死为第一要事,也以大家都能了生死为第一要事,舍此第一要事是盲修。没有佛陀的知见就会以私心做事,造成不公平;不公平是小人的作为,那堪为佛弟子?佛弟子是转凡情、大公无私。以这样的高尚观念来安定人心,那有世界不和平?知见正当下就太平!
  
  ◎相有男女性平等
  
  要知道,男女只是一个差别相,本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千万不可自认为女人就是软弱无能,女中不也有丈夫吗?要鼓起勇气,向大丈夫看齐,一样能度生成佛。
  
  ◎直心道场离凡情
  
  修佛法不能用凡情心,要用不思议心;不思议心才是真佛法。真佛法就是一个直心,无我无人、无是无非,直心是道场。用凡情是背道而驰啊!我们功夫用不好,就是凡情在作祟,所以必要用清净心至诚念佛,恳切求生西方。
  
  ◎同住地球一家人
  
  我们同住一个地球上,实在就是一家人,没什么黄种、黑种、白种之别,佛教就是这样的看法。要是分别有你、有我,那就是心量小。要革除这种狭劣的心量,学习伟人恢弘的心眼,这样量大福才大;福至心明,这样不管自修度他皆顺利。你要是有我、他之敌对,只是自找麻烦啊!
  
  ◎智慧开行菩萨道
  
  人为什么会下劣?因为观念不正确。观念正确就开智慧,那怎么不会行菩萨道?不让你行菩萨道你也会行。到那个时候就会为众生做马牛;不但为众生做马牛,还代众生受一切苦!要庄严菩提果,须从万行修起来。
  
  ◎发菩提心无烦恼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菩提心非常重要,大家应该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做菩提心?「菩提」就是觉悟,觉悟就有智慧,有智慧就要选择好的、圆满的,有所欠缺的就不要;要取正的,去掉邪的;取大的,不要小的;要清净的,不要染污的。缺少菩提心,修万行就容易起烦恼退道心;有了菩提心,再大的烦恼也没有了。所以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理体是一个。烦恼、菩提名字是两个,就是一个顺乎佛性、一个凡情颠倒耳。
  
  ◎舍己为人成佛道
  
  舍己为人就是行菩萨道,令人受苦就是非道。你真的在为人忙吗?如果你真的在为人忙,以这些功德回向菩提道也能增福增慧,最后也能成佛道。你就敞开大心为人忙吧!
  
  ◎代众生拜同成佛
  
  我们拜忏不只是自己忏悔,还要代一切众生忏悔,愿一切众生同成佛道;这样才能转小心为大心--转凡成圣,广利一切人。小心无大德,不能成大事,那有大果报呢?
  
  ◎业障不消福难享
  
  住在山上的诸位啊!你们拜忏拜得怎样呢?有的人出坡工作求福报,但是你业障不消,有福还是没办法享。如果你一心在行菩萨道,真正忙得没有空,忏坛可不必进去。但是有时间不要懈怠、不要躲避;事情一做好,要赶快进忏坛拜忏。恶业忏除清净,你的功行即得大自在。
  
  ◎世出世善要分清
  
  凡夫做善事,说好听一点--为国家、为人民,其实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这种修善就好象钓饵一样,总想得到一些回报。如此纵然有福,也只是人天之福、有漏之福,一享完就没有了。以无我、无人之心修善,合乎佛性、缘起的法则,所得福德就等于龙泉之源,永远用之不竭、取之不尽。世法、佛法,有我、无我,真要好好分清把握、要去取得宜,此是正思惟,否则无出世智何能真得解脱?
  
  ◎万善向西是目标
  
  从你信佛开始,乃至还未来灵岩山寺以前,甚至未闻佛法
  
  以前,凡所有善事,全部要集中回向求生西方。这是学佛最终的一个目的地,要记好啊!否则你信佛,纵然有福,那福还是不究竟,是有漏之福,我们要求清净、永远不尽之福报。人世生死不了,大苦未脱,有福何为呢?
  
  ◎自修利他二阶段
  
  我们学佛的根本要记好:第一点,要求了脱生死。第二点,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自己生死大事已毕,就好好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常恒修福慧。我们现在念佛则以求生西方、了生死为第一步;生西方,闻佛陀说一切妙法,再发大菩提心,仗佛功德,分身到十方世界广度众生。这就是佛法自修利他的二个阶段,层次不乱。
  
  ◎佛像当艺术品供
  
  现在好多人把佛像摆着看艺术,不观佛像慈悲端严而看艺术,错到那里去了!把它当作艺术、古董品供着,得不到福德,或者还有轻慢之罪!于此佛教徒应该要有正知见。
  
  ◎善用世智利众生
  
  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在道场办种种行政事情时,世间差别智还是需要,为了契机更需方便随顺人事之法。当然修行的时候,世间学是所知障,不知才好,知得愈多妄想愈杂。学了佛,行起解绝,世间一切知见要包裹起来、暂时收藏,这样专心,道业才能成就;道业成就,通达无我、无人才能真正普利众生;那时的世间法运用起来确乎能成为佛法之用,所谓法法通则度生无碍。
  
  ◎智愚一言福罪异
  
  「一言兴邦,一言丧国」;有人想做好事,心没有决定,你赞叹一句,他这件好事就成了;你泼他一盆冷水,他就不干了,那你就破坏人家好事!人家花一百万、一千万做好事,你用不着花一个钱,一句话就能令人好事成办。所以一个人应该要运用智慧,有智慧的人做好事并不一定要有钱喔!没智慧的人还用钱做蠢事!智慧太重要了。
  
  ◎处处有路到长安
  
  古人说:「处处有路到长安」,西洋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路多得很!某条路不通你偏偏要走,那是你傻啊!到了绝路就要快回头,碰到弯腰树就要低头嘛!走在人生路途上,难道还叫弯树让你的路不成?做人要识人、要乖巧,才不枉受倔强傲慢苦!要宝贵时间与精神至心学法,随处亲近良师益友、清净道场,何苦同人争?不值得!
  
  ◎顺逆度生皆慈悲
  
  受一点波折就认为佛菩萨不保佑,其实那才是真正保佑呢!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佛陀教导人的方法有顺有逆,都是一种磨炼。不可不明道理,遇逆境就说佛菩萨不保佑;其实佛菩萨常保佑,只是你不知耳。千万不可为逆境退道心!
  
  ◎能动能静好用功
  
  修行用功要能动能静,要动静皆好。若只爱静怕动,则如何能在动中做大佛事普度众生?若只好动畏静,则如何能入寂静三昧,安忍大定大慧得大解脱、安住涅槃?
  
  ◎心静体动刚柔济
  
  为人处世有两句话:「外柔内刚立世大本,心静体动益寿良方」。为人要能刚柔并济、外柔内刚,不要只是外柔,内一点刚性都没有。做事要能动静一如,不管怎样忙,心一定要保持平静;只要心平静,再怎么忙也不会做错乱、伤神,万事皆能得心应手。有好多事本不难,心不平静就苦劳多,要自保重!人不和、事不成,就是福智不够。
  
  ◎不修难能度自他
  
  你没有依着佛法修持,怎能明白佛法的意义?没有修行,光在经典上看,那不过懂得文字而已,经义怎么会明白?意义不明白,又怎么会修行了生死?没有真参实学,能说懂了佛法就能度众生吗?自己仍在魔窟、生死大坑跳不出来,那多苦!又枉为一个佛弟子,空消信施,将来披毛戴角还债,那真正是太冤枉了!我是说良心话,知我罪我,我都至感惭愧!邪见糊涂是苦,知而不行尤是罪人!
  
  ◎知见不正负因果
  
  如果你真是维摩诘居士上等利智的根性,那你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都是一样;如果你没有这种根性,而说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是一样,说得好象自己很高明,其实是在骗自己,又令人闻到不正的知见,这样随便说话是要负因果的。其实要想:「是自己业障重、障碍多,想出家也没办法。」事实就是如此!真理无人情,讲佛法就是讲真理,不能顺人情颠倒是非,坏乱佛法真理。
  
  ◎赞出家三宝常住
  
  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将来这世界就是佛国,个个都是莲花化生无量光寿,岂不更好?只可惜不可能人人出家,这个世界也就难能成为佛国。所以你不必杞人忧天,怕人人都出家,世人就绝种。因发心出家难,阻人出家易,若无多人出家,三宝如何住世?况今无佛住世,弘扬佛法就全赖僧宝担荷,怎能不称赞出家功德反而阻碍?出家学道成佛即能度无量众生出生死,你要是障人出家罪孽弥天啊!

{返回 妙莲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灵岩甘露第二集 伍、持守净戒
下一篇:灵岩甘露第二集 参、力行培福
 清凉莲语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北部数位法师来访(81、9、2)
 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台湾灵岩山寺创建缘起暨展望
 得戒和尚开示录
 佛教人生观 十、依佛观念造世间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
 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
 灵岩甘露第二集 陆、居家学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位出家人的出家因缘[栏目:出家因缘]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二 鸠盘荼王众——其实,遇到障碍才是好事[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生活品质[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菩萨道、深广行[栏目:慧光法师]
 King Bimbisara[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现量总说略有三种[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十七章 次问遍学并答[栏目: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38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戒嗔的头发[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为什么女众和男众比,修行的比例要大,成就更多?[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