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是天 地是地
 
{返回 圣严说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03
天是天‧地是地
  
  问:
  
  云门文偃禅师对弟子们说:「你们别老是妄想,整天思索那些大道理。其实天还是天、地还是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僧还是僧、俗还是俗。」云门这么说,是叫人不要迷失在思辨里吗?
 
  答:
  
  如果对佛经内容或语录公案从逻辑上、思辨上、理论上加以理解,还是有助益的;但若只拘泥于这些观念的研究,拐弯抹角、挖空心思去猜测、揣摩、思考、推敲,这跟禅的修行和智慧的开发并不相应。
  
  有些人认为现象的表面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因为现象是无常的、变幻的、虚假的,不是永恒的、可靠的。能体认到这一层已经不错了。有这种想法的多半是修行人,希望更深一层从现象的背后、现象的内在以及现象之上追求永恒、自在、安稳的境界,以之为佛国、净土、涅槃。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所以云门说你们不要舍近求远,不要舍去现象寻找本体,不要离开现实追求理想;你要追寻的处处现成,俯拾即是。
  
  所谓「现成」,有人认为是统一和无相。统一即一切人事物皆平等,也就没有你我、好坏、多寡之分。无相即一切现象皆无常,应该看破放下,结果可能变成厌离世间的消极人,没有真正帮助和改变这个世界。相反的,悟后的人看这个世间就是佛国净土,看这个环境就是最美好的地方。而又有些人认为悟后的人大概立足点不一样、经验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宇宙万物也不一样。这也是错的。云门禅师告诉我们,悟后的人虽然心中一切平等──天地平等、众生平等,但天还是天,地还是地,牛不是人,人不是狗,不会混淆。
  
  所谓修行过程有三个阶段:未修行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普通人对山水的看法。修行非常投入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因为太专注了,心转不过来,把现实混淆了。待大彻大悟之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只不过他不会因为山阻碍他就讨厌它、水能解渴就喜欢它。悟后的人讲话似乎有点反常,但他们体验到的世间还是这个世间,不同的是自我的执着没有了,自我的瞋爱放下了。

{返回 圣严说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还我生死来
下一篇:须弥山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从生至死,只是这个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举即易,出也大难
 吃茶去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曹源一滴水
 非去来今
 好话不可说尽
 风动 幡动 心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要放弃等待(阿莲)[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慧开~春有百花[栏目:禅诗三百首]
 天台宗的创立,主要依据哪些经论?[栏目:月悟法师]
 不缺供品,而缺供养的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附录:《四分律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原文[栏目:比丘资格的取得]
 佛家自悟悟他的方便法门[栏目:白圣法师]
 正授行法的两个基础[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352.了庵智悟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三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理净)[栏目:三论宗简介]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如何解释?[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