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见性成佛 第十天
 
{返回 如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98

第十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现在我们要演讲「见性成佛」这个庄严的课题,这个课题对于我们能不能成佛有相当的关系,佛弟子听很多、也研究很多法,却仍无法掌握入门处,「见性法门」就是一针见血让你入门。所以开悟祖师的法语或是经典的扼要,往往三言两语就让你见性,这就是了义的经典,圆满的经典。

目前台湾虽然佛教兴盛,样样是佛法,又每每都不是佛法,相似的、类似的佛法相当多,若未经明眼人鉴定过,你所看的往往是不了义、不圆满、以偏概全的,是局部性的。以偏概全怎能代表佛法的全部呢?此即不了义或权巧方便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听,就要听圆满了义的道理。各宗各派对此见性法门,没有一个人对此有所打折、有所动摇。换句话说,任何一宗一派,如果远离了见性,这宗这派有可能就不了义了,这也是为什么,千经万论,诸佛菩萨来人间度众生,最后看因缘成熟,都教你如何见性成佛。一位祖师他说:

「法性湛然本空寂,无明俄兴圣凡别,

因戒生定启智慧,断除烦恼成正觉。」

「法性湛然本空寂」没错,法身无相,法身本来空寂,每一位学佛的人不可否认这个事实。法身如虚空,但是虚空不是我们的佛性,是如同而已,由这如同当中去意会我们的佛性。

就虚空而言,你用红漆泼它,虚空不会被染红,用青色的泼它,虚空也不会被染青,不住一切颜色。我们的佛性也一样,佛性你无法把它抹黑,无法把它抹红、抹青,都抹不住。如同虚空,这个譬喻很美啊!用刀割虚空,虚空不会缺一角,用手榴弹、原子弹炸虚空,虚空不会粉碎,我们的佛性用炸弹去炸,用枪炮去射,佛性不动一毫、不伤一毛,不伤大雅,佛性如虚空。你对虚空斥责、漫骂,虚空不会生瞋恨心,虚空不会回应你,虚空不伤大雅。

心也一样,一个解脱的人其心境,就如同你向圣人斥骂,骂脏话、毁谤、吃醋,佛性如虚空不伤大雅,不会有一丝丝的亏损。心如虚空之空寂,是一种形容,在形容当中去意会你的佛性,因为佛性有知觉,虚空没有知觉,虽然没有知觉,但在形容当中去意会你佛性的存在如同虚空。所以经典常说,有人想要了解佛陀的心境,以了解虚空之境就比较相近了。简单说「法性湛然本空寂」这百分之百正确。

「无明俄兴圣凡别」只要凡夫众生突然生起一个妄想,突然起瞋恨心、贪欲、怨妒、嫉妒、吃醋的心,就有了凡夫和圣人的差别了,佛性本来清清净净,没事将其瞎搅一番,搅到后来佛性却情绪化,你吃饱没事胡思乱想,想东想西不切实际的妄想一生起,此即凡夫、圣人的差别。其实开悟证果的圣人,他开悟见性后也如同一般人,心境解脱而已。不是成佛以后,佛陀多了一支角,三头六臂长得奇形怪状,那就误会了。成佛以后只是他心里证了涅槃,不生不灭自性解脱,能转境不被境所转,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他的体即是用,用即是体,体用不二。他虽然心不住一切法,但能生一切法,心无住但是能生心,生心当下又能无住,无住生心是不二。开悟人的心境是那么庄严自在解脱,相对地,未开悟证果的人沾不到一点边啊!总之,祖师说你的妄想不动便罢,一旦动起来,你的心和圣人就有差别。所以接下来他教你如何修,他说:「因戒生定启智慧」然后以智慧断除烦恼成就正觉,成就佛道。

所以修道初入门的人,一定要发心来守戒,因为不用戒律规范,你的身口意三业容易蠢动,容易动念头容易造业,所以戒是一种方便,等你开悟证果以后,你不用持戒但是不会犯戒。凡夫不一样,你叫他不用持戒,他会犯戒。这是方便法,你若契会以后,就不用死背、食古不化。等你开悟证果以后,就不用持戒也不会犯戒,行住坐卧,施为动作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所以开悟圣僧说,我们修道要持戒,持戒以后心才不会乱,才能产生定力,有定力以后才能启发智慧。一个心乱糟糟、心猿意马的人,没有定力就没有智慧,慧生不出来,情绪化、使性子的人,脾气不好的时候,你叫他定,定不下来,纵使他有智慧也都是狂慧,那是意气用事,世间的聪明而已,不是佛教所称的智慧。所以心一旦乱则智慧不生,你心里一堆杂草、一堆烦恼如何净化?如何断除呢?要如何正觉呢?这完全是戏论,完全无能为力了。

所以祖师告诉你,你的法性本来就是空寂的,法身本来是无相空寂的,但是因为你无明烦恼一搅动,就和圣人有差别了。你要如何成就圣人之境呢?他教你方法,他说要持戒产生定,因为定以后才有办法发出智慧,有智慧才能断烦恼证成无上菩提。再念一遍:

「法性湛然本空寂,无明俄兴圣凡别,

因戒生定启智慧,断除烦恼成正觉。」

「法性湛然本空寂」「法性」这两字就等于「真如」,也就是一真法界,法身的意思,真如亦同如来藏性,也就是自性、本心、妙觉、实相,禅宗叫做本来面目,名词不一样,意思都是指佛性而言,法性如同佛性。另一种说法,法性是属于无情的法性,佛性是指有情的佛性。但是「法性」指的是我们的如来藏性,佛性的意思。因为法身是无相,本性空寂,虽然空寂,但无相无无相。

有人说:「师父,佛性本来清净,既然本来清净怎么还会变成凡夫呢?」佛性本净是佛陀权巧的说法,因为众生懈怠啊!由于他懒散不修行,佛说本来清净,既然本来清净那就不用修行了呀,若本来清净又变成凡夫,那谁要修行呢?所以【成实论】这么说:

【成实论】云:「佛为懈怠众生,若闻心本不净,便谓性不可改,则不发清净心,故说本净。」

佛陀善于用权巧方便来教导众生。意思是我们的性本来清净,他怕你听到心本来不净,那干脆不要修行了,好比土沙如何煮成饭呢?永远不可能啊!其实佛陀只是方便权巧而已。既然性本来不清净,在此情形之下,他以为性无法改,沙永远是沙,土永远是土,如何将沙和土煮成饭呢?因此,他就不发菩提心,就不发修行的心让他的心清净了。因此佛陀说心本清净,这是方便的教法。

其实你若还没有修行,还没达开悟证果以前,不可以说你的心清净或不净,这么说是不对的。换句话说,你的佛性不可以说本来清净,也不可以说本来不净,这是两极化都不对。如果你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有一天修到开悟证果,以后是不是还会再变凡夫呢?没错啊!人家会想:本来清净怎么又会变凡夫?有问题,这样修行也没有用了,修到最后成佛又变众生,这样有问题,这样不对。说心本来是不净的,那样也不对,煮沙如何成饭?说你的心本来清净或心本来不清净,两样都不对,没有前后就是了。

所以【楞严经】说,如同一块矿石,里面有金粉,金的成份,还没提炼以前,矿石好比我们的心,还没修行的心,修行就如同将矿石中的杂质去掉、冶炼它,将纯金收集起来,修行同此意思。将无明烦恼顿断、净化,我们的光明佛性就显露出来了。所以说真如和无明是同时存在的,不可落入真如先无明后,或无明前真如后的说法,这样说都不对,没有前后,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把其净化就变真如了。真如没有净化,真如当下就是无明,没有前后。诸位了解吗?这点非常重要喔!总而言之,修道过程中佛陀说:「佛性本来清净。」那是针对众生如果听到不净,就懈怠不修行,再怎么修永远都是不净啊!故说本净。

又有人说,既然本净为何会一念无明又变凡夫呢?变成有语病了,其实要了解佛陀深深的用意。我将佛陀深深的用意再念一遍:

【成实论】云:「佛为懈怠众生,若闻心本不净,便谓性不可改,则不发清净心,故说本净。」

佛陀为了懈怠的众生,较劣根性、中下阶层的、智慧不高的人这么说。凡夫众生听说心本来不清净,他就不要修行,以为性永远无法改,就不发清净心来修行了,所以佛陀才说「心本来清净」其实心本来就清净。凡夫众生说:「心本来清净就不用学佛,学佛后怎么又会变众生呢?」这样说就不对了,也矛盾。其实这些都是佛陀的方便法,边说边扫,要你悟入就对了。真如和无明不可有前后,两者是同时存在,只是将无明烦恼净化掉而已,很简单。【楞严经】说,从无明烦恼的净化一直到成佛,这是有次第的,按照次第去修就对了。我运用【楞严经】佛陀的话: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是则名三无漏学。」

修道首先要持戒,有戒以后心就定下来了,定下来后智慧就生,智慧生了以后,你心里所有的无明烦恼杂草,在般若大智慧的普照之下,被疏通净化掉最后成就菩提。所以「戒定慧」称三无漏学,道理在此。如果你不持戒,今天做了亏心事,夜晚就无法入眠、睡不着,你杀生、偷盗、邪淫、抢劫、造口业、毁谤,做了许多坏事,你心不安,晚上睡不安稳,所以我们不要做亏心事。要持戒,戒就是叫你不要做坏事,会受因果制裁,所以持戒就比较有道德观念,保障自己不落因果,百利无一害。在百利无一害的状况下我们应该去做,这么好的权益怎能丧失呢?譬如你今天强暴人家做了坏事,你偷人家的东西做了亏心事,晚上睡觉时有人来敲门,喔!草木皆兵胆战心惊,会是警察要来抓我吗?或是我杀了人,难道是幽魂要来找我?怕死了,所以世间人说:「白天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道理在此。

所以佛陀告诉你要保障自己、保障他人,让自己不落入因果。第一要「摄心持戒」,持戒是保护我们,升华自己百利无一害。持戒以后不会去杀人放火、强暴做坏事情,心安理得心就定下来了,一日无事小神仙啊!无事,为何无事?你持戒生活就非常安泰,完全心安理得有定了,无定也得定了。不定就是因为你的心散乱,你的心没有持戒,做了很多坏事坐立不安、惶恐、惊慌,不知何时人家要找我们算帐,当然心不定不安。所以佛陀说持戒能得定、能发慧断烦恼成就菩提,戒定慧为三无漏学,道理在此。

祖师教我们如何修道,告诉我们修道是一步一步来,修道好比爬山,前脚跨出去,后脚要再跨出去较困难,但是只要你向前走,到最后你就有到达这个山顶的一天。他做了一个譬喻,他这么说:

「学佛犹如学登山,后步总比前步艰,

只要继续向前走,终有一日达顶巅。」

学佛好比爬山,爬山大家都知道,前脚跨出去以后,第二只脚要登上去必须付出相当的力量,要攀爬上去腿部要有力,腰部和脚、腿的力量,全身的力量要用出来,「后步总比前步艰,只要继续向前走,终有一日达顶巅。」到最后就会到达山顶。

我们台湾最高的山,就是玉山。很多人有登山的好习惯,我们要称许、赞叹,常常登山的人身体好可以延年益寿,会长寿。因为爬山全身筋骨都运动,汗流浃背,体内的脏东西,随着汗排出体外,所以常爬山的人,你看他的面貌很青春有养颜作用,脏污的汗都排放出来,喝矿泉水有新陈代谢、迎新弃旧的功用,所以身体就健康,因此爬山是好事情。平时我没有什么嗜好,我闲时就是多爬山,你不爬山以后你的腿渐渐会萎缩,你不爬山身体会渐渐无力,爬山是很好的运动,会将你体内的毒素排放出来,一定要达到流汗,流汗后喝矿泉水,把脏汗排出去,清洁的水留在我们体内,新陈代谢,对健康有帮助。

学佛非常困难,就像爬山一样,有的很陡峭,有的很好爬,有的很难爬,有的完全是垂直的,要拉绳子、要钉岩钉,那种不好爬,我们衡量自己体力不要勉强,有人山没爬成却跌得满身是伤,所以要量力而为。做得到才做,做不到不要勉强。有的爬山跌得跛脚破相,那样我们是不赞同的,要找适当的山爬达到运动的效果就好了。学佛也像爬山一样,这是暗示。修道,「富贵修道难」真的吗?我真的看到许多富贵的人要修道很困难,他以为修道都是那些歹命人、贫穷人、可怜人、倒楣人在修的,一般人十之七、八都存有这种观念,这叫做「富贵修道难」因为他富贵的业,遮盖了他的善根流露,他富贵的业使得他善良的心、道德心、因果心、照顾别人的心都提不起来,富贵往往富而不仁,也有其道理。

你教他利用富贵来修行,否则人生无常喔!他回答你:「就是那些无常的人才去修行。」你一听简直快昏倒了。富贵的业太大,要他善根流露难哪!他回答你:「我娶好妻子、嫁好丈夫、有好儿女且都很有成就,在社会上有一片天,家庭那么富裕哪里需要修道?」你看富贵的业把他挡住了,富贵的业把他遮盖了,富贵的业如同无形的围墙把他围住了,所以善根无法流露。我说一句较粗俗的,也较实际的话,如果他家里死了一个人或有人断了一只脚,或是无常变化发生车祸,那么这个富贵的人,才会多少体悟世间无常要修道。我们活在这世间只是暂时居住而已,富贵的人修道难,道理在此,遇到了无常才会警觉。

多少有钱人都葬身在这次921大地震中,家财万贯一夜之间全部泡汤,这才感叹国土危脆呀!人命无常,他的善根才稍有流露。当然我们只是站在一个角度而言,然而富贵修道的人有吗?有,非常多。他既富又贵,这是多生累劫修来的,再加上善根流露,听经闻法、布施喜舍做功德来修道,我相信富贵的人,他多生累劫也有修道,所以稍微讲一下,就会像野马一样奔驰来修道了。总之,富贵修道的人大有人在,而富贵不修道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我常说你在富贵当中更要好好修行,因为环境好、条件好,没有障碍才好修行。因为世间有为的福报,总是有限的,有结束的时候,就算你有千亿财产,也有用完的一天。你要用福德因缘继续培养你的福报才对,继续再修下去,多生累劫修来的福,这一世来享用是好事,但是用这一世的福报再修行,才是智慧之人的选择。

再强调一句,越贫穷就更加要修行,多生累劫就是没有修,这一世的命运才会不好。在不好当中,听到佛法又不修行,是世间最愚蠢的。越穷就越要听经闻法,开发智慧成就你的菩提。但是,太过于富有善根无法流露;太贫穷,穷到三餐不济的人,善根也无法流露。以前我初出家时,很喜欢讲经说法,我告诉大家,家境若困苦,三餐也有问题,就更要修道!他 回你一句,家庭都很穷了,念佛就有饭吃吗?听到这句话真是哭笑不得,快要昏倒。他说得也是有道理,你念佛就有饭吃吗?真的,没有得吃。但是在念佛当中,会慢慢增长你的福报,日积月累,福报的水一滴一滴,滴在你的水桶里,一天一滴,一个月三十滴,一年三百六十五滴。虽然目前看来,这一桶水没有满,但是滴久了,也有滴满的时候啊!你不能说它滴得很慢,就代表它没作用,这是慢慢累积起来的。要建塔也是聚沙成塔、众志成城、福慧圆满。成就那么大,也是多生累劫修来的呀!

念佛在乍看之下,目前感觉不到有得到任何利益,但是念久一点修行久了之后,福报会慢慢累积,「行」就是这样修来的,「福」就是这样累积来的,「智慧」就是这样得来的,要日日夜夜多生累劫慢慢培养起来的。就是以福培福,不要说三餐都不济了还念什么佛呢?对,你说得有道理,我也不要和你辩,但是你念久了,修行久,智慧若开,福现前「福不唐捐」不是强辩来的。

所以修道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学佛之人要令他思想、观念改变,要令他行为改变不是那么简单,不谈别的,说改变观念就好。譬如佛教说超度,超度的意义有三层,但是一般人在三层中,抓到的那一层刚好是不了义的,我慢慢分析让你了解。超度有三种,让你知见观念正确。三种超度:第一知见超度。第二现生超度。第三死亡后的超度。「超度,超度」我们常常听到,但是未必能完全了解它的全部面貌。第一是「知见超度」就是思想观念要能转变过来,扭转得过来。若无法改变,你的思想不正确如何超度呢?超是超越,度是度脱生死。思想观念、先入为主的观念钉住了无法动摇,这种人就没有希望了。知见没有超度过来,改变不过来,所以:

六祖惠能大师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知邪见的人、观念转不过来的人,这种人都永远停顿在世间。思想若正知正见,就能出世解脱。他才说「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道理在此,所以修道第一步,就是要先超度你的思想,你的观念要正知正见。你的观念若未扭转过来,你永远邪知邪见,那么你和佛法只是结一个缘,想要升华自己、解脱自己,免谈啊!所以:

【梵网经】佛陀云:「转一切见入佛见,佛见入一切见。」

「转一切见入佛见」是说凡夫众生的知见不正确,要将这些观念全部净化,拋在旁边、暂搁一边,听佛陀怎么说,不要用自己邪知邪见的观念,像无形的面纱遮住、障碍对佛陀知见的认知,那就可怜了。所以一张白纸让你画,不要自己先画满了,没有空间让别人画,别人如何帮你画?没办法。这一瓶水杂质一大堆,你要把清净的水倒进去前,是不是要先将原来的水倒掉,洗干净再弄干,清净的矿泉水才装得进去呀,不然那些杂质还存在,如何装入清净的水呢?再久也不容易成就。

同样的理由「转一切见入佛见」凡夫、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牲、饿鬼,这六道众生,转思想观念让他正知正见入佛陀知见,叫做「转一切见入佛知见」太庄严了!「佛见入一切见」有一天你成佛以后,你的知见,六道众生的知见,你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要度他才能轻而易举,也因此佛陀要度六道众生,就像吃冰棒一样的清凉、轻轻松松的。因为佛陀也是从六道众生中挣脱出来的,从那边解脱出来的,众生的思想何处有问题他清楚,众生的观念哪里有冲突,是否邪知邪见?他都清清楚楚。

所以度众生要按照众生的心结、无明、不了解的地方帮他一一解开。因为佛陀的知见入一切众生知见,众生的行为哪里出了错,有问题、不如法,佛陀都清清楚楚会为他纠正,因为佛陀也是从里面跳出来的。佛陀多生累劫还未开悟证果以前,做凡夫的时候,也是邪知邪见、观念不正确。自从他熏习佛法后,才净化他的思想、观念,才自己超脱过来叫做知见超度。如此知见超度重要吗?非常重要。

接下来说「现生的超度」就是今生要修道超度,你不用再六道轮回,顿断生死入涅槃境界,是为「现生超度」。佛陀时代那些阿罗汉都是现生就超度了,不用等死后别人来超度。第三叫做「死亡后超度」意思是说,在生没有修行,命终后才叫出家众来超度。诸位注意,佛教是重生的宗教,不是重死的宗教,如本的口头语常说:在生时不修行,死后才叫出家人超度者,这是无可奈何的补救方法。所以佛教是重生的宗教,不是重死的宗教。我不希望各位死后拿一点钱,甚至一百万、两百万去请人做梁皇宝忏、水陆法会,这你就错了,你不知佛教在说什么,给那些赶经忏的出家众将你洗脑了。

佛教是重生的宗教,不是重死的宗教,何况在生时邪知邪见,临命终时才叫人诵一部经、几句佛号就能超度,这样叫做特权。你在生时做那么多恶业,思想邪知邪见没有纠正转变过来,如何有办法超度呢?所以在三种超度当中,知见的超度排行第一。第二叫做现生的超度。第三才是不得已的命终超度。如果命终后,能够轻而易举得到超度,那我就不用出家修行了,就不用讲经说法,深入教典了。我不如在家娶个妻子,生个儿子,建立一个家庭,等我命终再叫人帮我超度就好了。一百万二百万一千万来帮我超度呀!可惜那样无法解决事情,金钱如果能够超度我们的生死,那叫做特权啊!不是佛法的本质,是变相的佛法。

所以三种的超度,我希望全国的人民百姓,要有正知正见勇敢接受这个事实。第一要知见超度,你的思想要转变过来,过去要你皈依,总是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最后却障碍自己皈依,知见尚未扭转过来,知见还没超度。要他受五戒、菩萨戒,观念一大堆,又是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这要如何受五戒?菩萨戒呢?所以,第一你要先改变知见,先知见超度。我常劝人学佛修道,有人说:「修什么道,学什么佛?学佛是消极的,是歹命人才学佛的喔!心好就好了,一定要学佛吗?」他所谓的心好是以什么为标准呢?造口业,也叫做心好?杀人、放火、强奸,说人是非,扯人后腿,吃醋、嫉妒人、怨妒人,叫做心好吗?真不知是以什么为标准。心好即是佛,你的心已经好了吗?你的心好,是没有标准的,只能这样告诉你而已。

在这三种超度里,第一和第二是标准的,但一般的出家人都说最后那个,叫做死亡后的超度,偏重这里,了义的不讲,说这个权巧方便的,这完全丧失佛法的本质。所以在此再三呼吁,只要国人有福报,相信你听到如本法师如此说,你的思想观念会更上一层楼升华起来,向我们国人恭喜再恭喜。其实,学佛犹如学登山,的确如此。一步比一步难,境界是要日日上升的,不要永远停在原地踏步。

首先,你踏入佛门的第一步就非常困难,你思想要改变、观念要改变,因为你多生累劫以来的思想观念没有正知正见,无法入佛陀的知见,所以第一步就很困难了。进入佛门以后,要开悟不容易喔!要明心见性难喔!一步比一步难。见性以后有两种,有大乘、小乘的心境,你有办法进入大乘佛法,想要成佛更加困难喔!所以许多南洋国家的比丘,乃至学小乘佛法的人要他来成佛,难呀!叫他发菩提心,难呀!所以学佛是一步一步难,希望诸位在学佛过程中,要有勇猛心,像野马一样向前奔驰,不要原地踏步,我常说:要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修道又有一个问题,道理要通达比较快,但是要和境界、事相相应较为困难,叫做「理通容易,事证困难。」但是到最后,还是可以到达顶端。记得有一位开悟圣僧这么说:「我们修道过程中,难免有习气和烦恼,这是多生累劫带来的,你慢慢修总有证果的一天,你不要烦恼。道理贯通比较快,事慢慢修、慢慢进步,到最后会达山顶,习气慢慢改就好了。」我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就是做不到,不要紧,不要灰心,要沉住气有耐性,总有一天,成佛的果报终有现前的时候。一位开悟祖师这么说:

「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

今天你听到见性的法门,已经悟入很深了,好象已有成佛的感觉。「顿悟虽同佛」道理已经通达了,恭喜你,祝福你,恭喜你老人家「顿悟虽同佛」。接下来告诉你「多生习气深」多生累劫以来,我习气很重很深,令人很头痛。「风停波尚涌」是说我已经想将这个习气改掉,就如同海水虽然没有风吹动,但是一时之间海浪也停不下来,要慢慢让它平息。风已经停了,但波浪仍然涌过来涌过去「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我虽然很理性,但是理性仍然奈何不了我多生累劫的习气来搅动、骚扰、干扰,甚至起无明烦恼心,起邪见之心、恶毒心、瞋恨心、怨妒心,虽然我是理性之人,也会浮起这些念头,这是多生累劫的业习来搅动、浮现、带动、扰乱而起念,所以要慢慢净化。

道理通达以后,事相要慢慢的修,修到事相解脱打成一片,境界如何都考不倒了,这才叫做道理和事相打成一片,达到不二的境界,就是你开悟证果的时候了。所以,开悟祖师这些话太庄严了!说出我们人性的道理,说出了一个修道人,他的心境常发生的问题。他感同身受说出那么贴切的话。我们再来看一遍:

祖师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

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

 


{返回 如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见性成佛 第十一天
下一篇:见性成佛 第九天
 见性成佛 第三十七天
 净土法门
 性空世界
 出家功德与利益
 见性成佛 第二十七天
 见性成佛 第二十一天
 心地法门
 见性成佛 第三十八天
 见性成佛 第三十天
 见性成佛 第三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让心灵释然[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无学道的现证[栏目:曹越]
 有的人嘴巴动不动就诅咒人,以后会有什么业报?[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老实修行 Cultivate honestly[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天台小止观 习禅的人应该如何调身?[栏目:永本法师]
 对于九华佛教的感想[栏目:太虚法师]
 前行讲记 第三讲 略宣科判[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探索识界 八识规矩颂讲记[栏目:圣严法师]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禅修的圆满次第[栏目:创古仁波切]
 四圣谛[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