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传 中阿一八三、马邑经(大正藏一、七二五页。)本经亦同前经于马邑说法,对于沙门之正道。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往鸯伽国名阿沙普罗(马邑)一聚落。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乃曰:
“诸比丘!世人知汝等为“沙门、沙门”。当汝等亦被问:“汝等何为”耶?自称“我等是沙门。”诸比丘!汝等如是名、如是自认时:“彼沙门有正道,我等顺其道,如是此实我等之真名也,应自认是实也。我等于任何人从此人所受用衣、食、床座、医药资具,对其彼等,此等之行为于我等有大果报、大功德,且我等此出家非无功,应有果,有报。”如是,诸比丘!汝等实应学之。
诸比丘!云何比丘不顺沙门之正道,曰:凡比丘有贪欲者而不舍贪欲,有嗔恚者而不舍嗔恚,有忿怒者而不舍忿怒,以怀恨者而不舍恨,盖覆者不舍盖覆,恼害者而不舍恼害心,嫉者而不舍嫉,悭者而不舍悭,诳者而不舍诳,诈瞒者而不舍诈瞒,恶欲者而不舍恶欲,邪见者而不舍邪见。诸比丘!予对此等沙门之垢、沙门之瑕瑾、沙门之过失、趣于恶生,以未舍受恶趣因,说不顺沙门之正道。诸比丘!犹如致命之武器--摩达奢1两面有刃如滴水,如覆于大衣。比丘等!予说此比丘之出家。
诸比丘!予对持大衣者,不谓唯持大衣为沙门。诸比丘!予对裸形行者,不谓唯裸形为沙门。诸比丘!予对涂尘泥者,不谓唯涂尘泥为沙门。诸比丘!予对沐浴行者,不谓唯沐浴为沙门。诸比丘!予对树下坐行者,不谓唯树下生为沙门。诸比丘!予对露天坐行者,不谓唯露天生为沙门。诸比丘!予对常立行者,不谓唯常立为沙门。诸比丘!予对定期食行者,不谓唯定期食为沙门。诸比丘!予对诵咒者,不谓唯诵咒为沙门。诸比丘!予对编发者,不谓唯持编发为沙门。诸比丘“若持大衣者唯持大衣为因,于有贪欲者舍贪欲、于有嗔恚心者舍嗔恚、于忿怒者舍忿怒,于怀恨者舍恨,于覆者舍覆,于恼害者舍恼害心,于嫉者舍嫉,于悭者舍悭,于诳者舍诳,于诈瞒者舍诈瞒,于恶欲者舍恶欲,于邪见者舍邪见者,友人、同僚、亲戚、血缘,令彼为持大衣者,应催促其持大衣说:“贤儿!汝当为持大衣者,只要因持大衣者,唯以持大衣,汝贪欲者令舍贪欲,有嗔恚心者舍嗔恚,有忿怒者舍忿怒,有怀恨者舍恨,有覆者舍覆,有恼害者舍恼害心,有嫉者舍嫉,有悭者舍悭,有诳者舍诳,有诈瞒者舍诈瞒,有恶欲者舍恶欲,有邪见者舍邪见。”诸比丘!予见此或持大衣者,有贪欲、嗔恚、忿怒、恨、覆、恼害、嫉、悭、诳、诈瞒、恶欲、邪见,是故,予对持大衣者,不谓唯持大衣者为沙门也。诸比丘:若于裸形行者……唯裸形为因……于涂尘泥者唯涂尘泥……于沐浴者……唯沐浴……于树下坐行者……唯树下坐……于露天坐行者……唯露天坐……于常立行者……唯常立非座……于定期食行者……唯定期食……于诵咒者……唯诵咒……于编发者唯持编发,有贪欲者令舍贪欲,有嗔恚心者舍嗔恚……乃至……有邪见者舍邪见者,彼生其儿,友人,同僚、亲戚、血缘,令彼为编发者,摧促其持编发:“贤儿!汝当为持编发者,因只要是持编发者,唯持编发即汝于有贪欲者舍贪欲,有嗔恚心者舍嗔恚……乃至……有邪见者舍邪见。”诸比丘!但予见此或编发行者有贪欲、嗔恚、忿怒、恨、覆、恼害、嫉、悭、诳、诈瞒、恶欲、邪见。是故,予于编发行者不谓唯持编发者为沙门。
诸比丘!云何比丘顺沙门之正道,曰:凡比丘于有贪欲者舍贪欲,有嗔恚心者舍嗔恚,有忿怒者舍忿怒,有怀恨者舍怀恨,有覆者舍覆,有恼害者舍恼害,有嫉者舍嫉,有悭者舍悭,有诳者舍诳,有诈瞒者舍诈瞒,有恶欲者舍恶欲,有邪见者舍邪见。诸比丘!予对此等沙门之垢、沙门之瑕、沙门之过。以舍受趣恶生、恶趣之因,谓顺沙门道。彼以自随观净化一切此等恶不善法,以自随观令解脱。于彼以自随观净化一切此等恶不善法,以自随观令解脱,生欢喜,有欢喜者,生喜悦,有喜悦者,身为轻安,身有轻安者为受乐,有乐者心为得定。彼以慈俱之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二方、如是三方、如是四方上、下,傍一切处,广大全世界,与广博、无量、无恚、无害慈俱之心,偏满而往。与悲俱之心……乃至……偏满而住。与喜俱之……乃至……偏满而住。与舍俱之心以偏满一方而住,如是二方、如是三方、如是四方、上、下、傍一切处,广大全世界与广博、无量、无恚、无害舍俱之心偏满而住。诸比丘!譬如于此有一莲池,水澄彻、清冷、皎皎善筑堤坡,诚可爱乐。有人从东方来为炎暑所苦、炎暑所恼,疲、燥、渴,彼至其莲池而治渴,应除炎暑苦恼。若有人自西方、或北方、或南方来。或自任何处来,为炎暑所苦、炎暑所恼、疲、燥、渴之人来此,彼至其莲池应治渴,除炎暑之苦恼。诸比丘!如是,若有王族者由在家为行者,彼至如来所教之法、律,如是修习慈、悲、喜、舍,内得寂静。以持内得寂静,予谓顺沙门正道。若有婆罗门者……乃至……庶民族者……奴隶旅者……或任何之旅者,亦由在家为出家行者,彼至如来所教之法、律,如是修习慈、悲、喜、舍,内得寂静。以内得寂静,予谓顺沙门之正道。王族者若由在家为出家行者,彼灭尽漏,于现法自知、自证,到达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在由漏之灭尽是沙门。婆罗门旅者……庶民族者……奴隶旅者……任何之旅者,亦由在家为出家行者,彼灭尽漏,于现法中自知、自证、逮达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在由漏之灭尽是沙门也。”
世尊如是说已。彼等比丘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第三十二
1 随眠,见第九之注1
2 流畅(appabaddha)(少结缚)无结滞,得解为连续。
第三十三
1 十一支,见增支部第十一之一八。
2 阿含(agama)圣典之意,虽可译为圣典,古来中国皆以音译为阿含而延传下来,此亦音译之。犹此 处北传杂阿含有作“修多罗”。
3 智母(matika)简单以集教义之精要,后来阿毗达磨论的先驱,犹此处汉译杂阿含有“阿毗昙”。
第三十五
1 僧伽是伽那,见第三十注1
2 漉酒人 原文虽为Sapdikadhutto,见为sondikadhdto而译之。
3 洗麻(sapadhovika)象游于水中之一种游戏。
4 心材,见第十八之注1
5 施与者(dayaka)食之施与者,此皆指梨车人。
第三十六
1 参照第七十六经。
2 对以下之苦行,参照第十二经。
3 阿须提加草、伽拉草,见第十二注14 15。
第三十七
1 药叉(yakkha)梵语yaksa,汉字由梵音写为药叉,此指普通第二流以下之鬼神,此处指帝释天。
第三十八
1 食(ahara)对此于第九经之初及见本经之次段。
2 筏喻,见第二十二经中。
3 康达婆(Gandhabba)司受胎,天之乐人。
第三十九
1 洗浴者(nahataka)谓修行终了之婆罗门。
2 “通圣典者”sottiya之译。
第四十
1 摩达奢(mataja)依佛音注,以锐利铁片于肉中,令苍鹭食之鸟死,破其腹取出铁片,再混肉中给苍鹭鹫食及七回,其铁片造武器。由死鸟而生(mata-sakupato jatatta)故名摩达奢(mataja死生,)依注释mat.a即mata也。然者,今原文之形,不能不看为t转t.,(那不是不可能的。)然注者尚不知实物,于吾等之语源的说明,能以右注之以上者是甚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