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进入“观”的前提条件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6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进入“观”的前提条件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进入“观”的前提条件
 

进入观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依止中观正见。

这里所依止的中观正见,还不是说我们观修到了某一个水平,这里仅是从知见判断上所依止的中观正见。中观正见在确定我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一些根本问题,这里指的是这个。

第二部分,听闻无误教授,引正见成熟。

我们所得到的教授和教诫,需要没有错误。我常提到:大家有缘闻思中观这么一部论,是异常难得的因缘。现在有误的教授实在是铺天盖地。现在我们学到了《入中论》,我们觉得这一部论是有优势的,我们应该确立,以这部论作为我们暂时的无误教授,若以后还有更好的,我们确立更高目标。用这部论的这种正见,引导我们正见逐步走向成熟。

第三个条件,明晰了义与不了义间宗旨的界别。

对于了义和不了义的经论、了义和不了义宗旨之间的界别,自己应该能够判断清楚。了义和不了义界别混淆,是让我们对法不生信心的根本原因。对法没信心,其实就不是皈依法。凡是皈依法,需要对正法产生百分之百的信心。

对法有全面的信心,是要有一个指标的。至少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我们都能知道它的意义所在。比如,四念住、四正勤等等,我们知道这属于修止的法门。虽然修止的法门很多是在人无我修行的范畴内,有很多还不是在观察修的范畴内,但它有它的特殊意义。一位大乘行者,不光知道人无我和法无我空性如何观修,同时对修止的法门该如何运用,它的独到功用,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对中观有全面掌握的人,也可以这么讲,只要是释迦牟尼佛说出来的八万四千个修行法门,没有哪一个法门他不生信心,他会非常敞开,他会敞开了面对任何一个修行的宗派,会很热心的想要学习,乃至于在自己的修行生活中想要去体验。

这种全面和积极向上的正法欲,只有依止了良好的正见后才能产生。这种情况在现代已经越来越宝贵了。据我观察,绝大多数人现在开始关门——打开自己的一个修行门,关掉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道门。为什么要把这些门关掉呢?就觉得只有我修行的这一门是可靠的,漫天下都是邪说,漫天下都是邪见。他分不清这些邪说邪见真正的来源,不知道这些邪说邪见是出于自己对它们不够全面驾驭,而直接关闭掉了对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信心。这也就麻烦了,很长的时间,这种状态会一直影响我们,使我们对佛所说的法不能全面接受。

在三皈依中,我们基本上缺乏对于法的全面皈依的意识。若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皈依法都不能圆满。连基础的三皈依都不圆满,那我们还怎么谈去修行呢?至少,我们在确定了中观正见后,对佛所说的全面的法要都能主动地接受。这样来说,我们目前这个修行所处的状态是主动的,这种主动至关重要。

这种主动由何得来呢?明晰了义和不了义之间的界别。不用了义方式说明的佛的修行法要,我们要知道摆在不了义的位置上。佛说了一个不了义的法门,并不是说佛的证悟不了义,包括有些大师说的临时性、有特殊环境、特殊对治作用的不了义法门,也有其特殊意义存在。不能因为世界上还有不了义的法,就认为说那些法的人都没有证悟;也不能因为有人说出过一个了义的法门,就说明那个人真的是一个开悟、圆满了义的人。这两种判断都有问题。

明晰了义和不了义经论宗旨的界别至关重要。我们全面驾驭佛三转*轮的这些修行法要的特质后,可以直接判断了义和不了义,可谓“不被天下老和尚舌根所转”。我们自己会判断后,才算得上是一个修行人。否则,在此前,不说是被老和尚舌根转,随便哪本书,就能让我们跟着去跑,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

第四个条件,要知道我们目前所接受的这个体系,这套中观正见,是“余论无此法”的中观正见。

龙树菩萨和月称菩萨,他们传承的这一中观道,就像白天的星星,非常珍贵。这不是自卖自夸,这点大家一定会有所认识。若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一法要跟其他法要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一法要有其不可改变的殊胜性。既然现在已经学到了这一部分,我们就以这一部分为指导自己修行思想的核心经论,从此展开我们自己有为的修行。

修行这件事情,磨刀不误砍柴工。若刀磨好了,一刀下去,十万八千斤都解决了也有可能;若刀没磨好,总在折腾,越折腾越没信心。到那种状态,真不知该信佛好还是不该信佛好。若到这种状态,结果恐怕就会比较危险。所以,我们有必要常常回忆下马丁· 路德的父亲那种状态,不要到临终时放弃。一辈子在那里努力,都是一团黑漆,都不知道自己所行合理在什么地方,那就麻烦了。

第五部分,有了以上这些基础,再就是精进。

若我们见地圆满了,虽然大家梦里功德也会长,但你醒着时,最好还是有所精进。精进能做到的就还是去做,不要把握了这样一个体系、这样一套中观正见后,埋在心里睡觉去,那也就辜负我们这次学习了。

中观正见的这套知见,是非常难得建立的。若不依月称论师这种构建方式,很可能我们折腾了一辈子,也没多大进展。比如,有关止和观这部分,我们谈一个现实情况。

止观道,从智者大师以后,在社会上就不是一个普遍盛行的传承,也就是说,并没有多少人真弄明白其中的细节和各种对治的相互关系。到明清以后,就越发地势微了,止观这套体系的传承也就越来越不真实了。

当然,入藏求法以后,很多人开始关注《菩提道次第广论》,觉得《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好像对止观这两部分会讲清楚,但绝大多数人最后也没有等来一个圆满的机会。日常法师讲过一次,但讲到止观章、毗钵舍那章时,依然有缺陷:那么庞大的篇幅,就用一节课一两个小时就讲过去了。就目前我们这个情况来说,乃至对名义的诠释,可能我们都会觉得讲得不太周全,就过去了,何况其他!

那么止观之道到底在哪里呢?虽然历史上有过存在,但现在进行挖掘,我们连自己修行这部分内容都很难挖掘得全面,对甚深的这种止观的精要,我们要去统摄就更难了。所以学习到这些法要后,我们要知道珍惜;同时学到后要致用,每天用一用,不要把所学的这些止观之道的知识浪费了。

这是有关进入止观的条件,还有一些进入的善巧。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进入“止”的前提条件
下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修“止”的善巧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止正行中“五种过患、八种对治”..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学习四部宗派,汉译宗依完备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淡黄仙人与《金七十论》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深入灭(一切戏论)定的关联次第列表..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烦恼无穷世界无边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罗汉的现象界—唯见四大种性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人类的家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与“无生”相冲突的“顺世论、数论、唯..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中国禅宗的中观见:直接的突破..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 六种逻辑因果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忍辱[栏目:觉醒法师]
 试论因明学中关于喻支问题--附论法称对“喻过”的补充(虞愚)[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定慧之路 第一讲[栏目:广超法师]
 第三十一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5.盘特的本领[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21世纪的「四大皆空」和「六根清净」[栏目:法忍法师]
 184.问曰: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学佛重在修心——法堂看《明月》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佛事,是否如法,超拔是否如法?[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红包文化[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