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幻化宗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4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六讲之:幻化宗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幻化宗
这派的代表人物是道一禅师(这个道一禅师不是后来的马祖道一,比马祖道一要早一两百年)。这个道一禅师在当时启建了一个宗派,叫“幻化宗”。

幻化宗的宗义是“俗谛同幻化,胜谛之心神实有”。

在世俗当中一切都是幻化的,到胜义谛都是真的。心、神、如来藏等等都是真的。如果铺开来说,他有一段陈述:

“一切诸法,皆同幻化;同幻化故,名为俗谛。心神犹真不空,是第一义。”

心和神识,所谓后来的真如、如来藏,都不空,是实有的,说是第一义谛。

“若神复空,教何所施?谁修道?(谁)隔凡成圣?故知神不空。”

你最后证悟它是空性的,比如说佛果,比如说法身,你如果说法身是空性的,那么佛证了法身,他怎么来人间建立僧团呢?他怎么来教导你?谁来修道呢?谁跟我们凡夫产生区别呢?谁引导我们凡夫去成佛呢?所以知道,法身是不能空的,法身是实有的。他这里就认为,第一义谛都是实有的,没有空性,只有世俗的是空性。

这个实打实的就是如来藏的理解,但是对于如来藏的理解又比较生硬一点。为什么呢?如来藏的理解是说“常乐我净”,从头到尾都是兼顾,不虚伪的。而他这里又要否定世俗的这些,说世俗这些都是幻化的,这些就很难办,世俗谛和胜义谛都没有办法统一。不过也可以看得出来,月称论师所确定的,把世俗谛和胜义谛分开,世俗谛有暂时世俗和究竟世俗,这种方法的善巧。其实六家七宗,我们到目前为止所使用的都是这种判断方法。用这种方法界定所有宗派。这些宗派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我们都可以界定得出来。

这个担心很有可能是很多人的担心:“我修着修着真的空了,那到时候谁来开悟啊?我修着修着没了,那谁来成佛,谁来享受这个果实呢?”很多人会担心这个问题。

“若无胜义谛,则无人修道,无人施教。”

只空俗谛,而不空胜义谛,这个胜义谛不能空掉。

他这一个教派的教理不同于数论派。数论派是后来自性觉得神我发现自己了,然后他就不好意思了,就把二十五谛都收回来了,一发现就都收回来了,神我和自性依然独立,依然成为永恒的世间的主宰。

而幻化宗的修行理论跟数论派不一样,不是神我的独立,跟哪一派别相似呢?——随理唯识认可的“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因果之间,唯识宗就说,“因”,如来藏,它有阿赖耶识,连佛的种子都在阿赖耶识里面,所以它是圆满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不干净的种子互相流转,就成为我们的人生。从因到果,总要有一个过程,怎么个过程呢?因是圣人的,是干净的,是圣人的智慧。(指黑板)这是凡夫的。从圣人到凡夫的状态,从没有生死到有生死之间,总要有个过渡的阶段。从佛性里面产生了生死,是怎么产生的呢?(唯识宗)就建立了第一个因。第一个因是什么呢?——依他起性,已分能所取时,谓之遍计所执自性;未分能所取时,谓之善取空性;其中分别,为他体间的依他而生起,故谓之“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是清净的智慧往世俗的智慧里延伸的第一个因。

后来在中观与唯识辩论的过程中,月称论师就认为,即使有圣人向凡夫过渡的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如果跟他是同体的,那就是自生,如果跟他是没有关系的,就是他生,除了自生和他生以外,没有第三种生的关系。

唯识宗还是尽可能地自圆其说,要确定这个第一因的合法性,后来弄出一个名词叫“自证分”,就是用自己证实自己,用自己来回忆自己曾经出生等方式,由“自证分”的方式来确定这个第一因是存在的。

在自证分当中,确定的过程是这样的。中观说:“那你就把生起的过程自圆其说,陈述一遍。”(唯识宗)就说:“从阿赖耶识出生出来,这里就有了自证分。这个自证分表现出来的功能是怎么样的呢?它出生了一个我,还出生了一个外境,在分成内和外之前,这个混沌的状态,就把它称为“善取空性”。善取空性是所谓自我和外境没有区分时候的混沌境界。等到善取空性一过渡了之后,马上分出了内和外,就是一个所谓的我和我所对的外境,所对的外境就称为“所取”。

为什么叫作善取空性呢?它综合了“能取”和“所取”两种情况,融合在一起没有分家。如果一分家,就变成“能取”和“所取”了,且“能取”会自然证知“所取”的一切。所谓“能取”就是能够去发现外境的这个“自我”。“所取”呢?就是被“我”发现的这个外境。这就是佛教教法中常用的这个“能”和“所”的产生来源。

唯识宗就是依据这个来立宗的。于是就说善取空性能够延展成为“能取”和“所取”,能够产生自我和外境。

而月称论师始终都在否定,说这只是玩弄名相。因为所知的这个外境,并不是真的实有,真实的存在,他们只是概念,而内在的所谓“我”,也只是概念。所谓由善取空性分为“能取”和“所取”这一个过程,是一个戏论的过程,是一个没有必要去区分的过程。善取空性大概相当于所谓的第七识的源头。月称论师为什么反对呢?把第七识的源头确定为,有能取和所取,这种分法是无意义的。因为他们(能取和所取)确定地一分之后,只能成立一个教理框架的又一个新的遍计执着,而他们有问题的这番生起过程,生起的依据是虚伪的。

月称论师始终都在破他生里面来破依他而起的这个性。对于构成的原理进行分析,他们始终都是属于他生体系的。来源是什么呢?跟我没有关系的一个东西成为我最原始的那个因。不仅把外境说成跟我有关系,而且把这个所谓七识的源头、所谓自证分等等都说成是与我有关系的。连我现在都不是真实的,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一个虚假的组合,却忽然被变成了一个牢固的框架。所以这个放在破他生里面一起都破了。

无论是自生也好他生也好,月称论师都表示反对。这并不是像太虚大师所说的心量狭窄,只要跟自己不一样就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自生和他生都有着严重的问题。此中大有学问啊!谁敢轻言破斥啊!沉堕之因啊!在《入中论》当中说,如果他生能够成立,就应该不光是生这一个,还能够生更多。不光是一个对象的他体能生我,另外一个对象的他体也能生我。因为只要是没有因果关联,没有直接关联,都能互相生的话,那就是一切可以生一切。他最后的过失是什么呢?就是无穷生。

所谓自生,所谓他生,我们就记住两个词好了。所谓自生,是“无中生有”。所谓他生,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也可以用三个字来说,就是“无穷生”。

依赖遍计所执自性来求善取空性,很象幻化宗的主义,执着能生的这个作用,执着这种识而不许色法实有。

僧肇大师是这样破的:

“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

这个物的来源无当名之实。

“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从因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

因为有一个缘起的问题在这里,在各无自体的缘起法面前,“自证分”和“善取空性”都无法独立存在。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识含宗
下一篇:《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缘会宗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智为先导、随缘立言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幻化宗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着魔后的二十五种现象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顺世论思想概要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二、观察思维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不要不服气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止观缺一不可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学习四部宗派,汉译宗依完备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错误—常见的他生因果理解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烦恼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对治现世贪着 3[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怎样才能修出一个平稳的心态?是不是从四外加行开始反复闻法就行了?还要打坐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印度有四种姓[栏目:宣化上人]
 贤愚经白话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福德日记4月25日─成为修行勇士[栏目:福德日记]
 幸运的越只国[栏目:超然法师]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二十七章 华亭船子德诚·河上禅人[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The Order of Nuns[栏目:The Buddha, His Life and Teaching]
 缘起法泛谈 四、一心具随缘大用[栏目:智谕法师]
 耳根圆通章 第十五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