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8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六讲之: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太虚大师批评了《入中论》,又赞叹了永明延寿大师。

中国的八大教派发展壮大以后,禅门五宗完全独立,脱开文字教法,在五大宗派中,只有永明延寿禅师及其法眼宗回过头来,又沿用完整的教法体系,不仅汇归,而且统摄所有的教法。)

禅宗不立文字,可一旦作起文字商量,那就要把所有的文字统摄到一起——这是法眼宗当时的壮举。

法眼宗在早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不平凡的人物。比如说比较早的华严宗德韶禅师,住在天台山的国清寺,传为智者大师的后身。德韶禅师以他一己之力,执掌着禅门的法眼宗,同时又壮大天台教,当时天台教的复兴,完全在他一人之力。

在德韶禅师之后,又有永明延寿禅师,他“合汇宗教”的功夫做得更圆满了。

他一生的著作可以说是无边无际,是个奇人,我们现在传下来的只是他一小部分作品。我有一回整理他的著作目录,目录当中五分之四的作品都已不在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多就是他的五分之一。

我们可以读一读,乾隆皇帝最为重视的《心赋注》。我们读一读,对于心,他原是写了一篇赋,然后又写了一篇注解,叫做《心赋注》。

之后他又写了一部大作,叫做《宗镜录》。

《宗镜录》这一本书,把天台宗、华严宗和唯识宗三大家的教法全部都汇归到了一起,全部都汇归禅宗的一心,成为禅宗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一篇论著。在《宗镜录》之后,永明延寿禅师还有《万善同归集》等很多作品。他的每一部著作当中所引用的经论和这些经论的名称,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在《宗镜录》当中所提到的很多经典,现在我们到《大藏经》中去搜索,三分之二连名字都搜不到,更何况这些经典的原文。《大藏经》的编辑即使是尽全国之力,每一个时代也还有很多的遗漏。《宗镜录》当中,能够看到很多稀有难得的经典和教诫。他后来还写了四十八个时辰来无间念佛的诗篇,每一个时辰写一篇文章,有如敦煌最近出土的《达摩五更转》,因时作颂,激励修行,类似的著作还特别多。

他把天台宗、贤首宗和唯识宗诸家的经论进行汇归以后,得出总结,让当时教下和宗门下的很多学者大为震惊,他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夫禅宗者,真唯识量, 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太虚大师在民国时期对于法眼宗的发起和发展给予过极高的评价。太虚大师对于法眼宗创始人法眼文益禅师,还有他的传人德韶禅师、永明延寿禅师关于“禅教合汇”的思想大为赞赏,尤其赞赏永明延寿禅师以及他的《宗镜录》这篇巨著。

太虚大师还曾经指出,清朝雍正最为崇拜永明延寿禅师的伟大事业。永明延寿禅师集《涅槃经》等成经海一滴,致力于禅教合汇,使禅宗和佛教的教法回归到唐及唐代以前的圆满辉煌。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逐次破除逐安位,大师批判欠商量
下一篇:《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真唯识量”的来源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小乘四果位:小乘以灭法为存在..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从不显现到显现的自生过程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谁都逃不脱的障碍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止观缺一不可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抉择知见的重要性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断见就是常见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六度中精进最胜,论立名焰慧二因..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分别二谛与四谛的智慧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执着由不显现而显现的自生主义者—数论..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你侮辱我人格,还侮辱我智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佛的避雷针[栏目: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二规教言论 第十一节课[栏目:二规教言论学习]
 天上掉的馅饼[栏目:上师讲故事]
 乱中求序[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附录九 《入中论》圆满无间地开解甚深空性法与广大福德法[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六、净土三经的特别提示[栏目:陈义孝居士]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八课 天主教概说[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册]
 净土宗道次第[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金翅雀[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改命之法:赢得祝福,解除诅咒(父母和学生必看)[栏目:寂静法师·福慧灯]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