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1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六讲之: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太虚大师批评了《入中论》,又赞叹了永明延寿大师。

中国的八大教派发展壮大以后,禅门五宗完全独立,脱开文字教法,在五大宗派中,只有永明延寿禅师及其法眼宗回过头来,又沿用完整的教法体系,不仅汇归,而且统摄所有的教法。)

禅宗不立文字,可一旦作起文字商量,那就要把所有的文字统摄到一起——这是法眼宗当时的壮举。

法眼宗在早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不平凡的人物。比如说比较早的华严宗德韶禅师,住在天台山的国清寺,传为智者大师的后身。德韶禅师以他一己之力,执掌着禅门的法眼宗,同时又壮大天台教,当时天台教的复兴,完全在他一人之力。

在德韶禅师之后,又有永明延寿禅师,他“合汇宗教”的功夫做得更圆满了。

他一生的著作可以说是无边无际,是个奇人,我们现在传下来的只是他一小部分作品。我有一回整理他的著作目录,目录当中五分之四的作品都已不在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多就是他的五分之一。

我们可以读一读,乾隆皇帝最为重视的《心赋注》。我们读一读,对于心,他原是写了一篇赋,然后又写了一篇注解,叫做《心赋注》。

之后他又写了一部大作,叫做《宗镜录》。

《宗镜录》这一本书,把天台宗、华严宗和唯识宗三大家的教法全部都汇归到了一起,全部都汇归禅宗的一心,成为禅宗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一篇论著。在《宗镜录》之后,永明延寿禅师还有《万善同归集》等很多作品。他的每一部著作当中所引用的经论和这些经论的名称,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在《宗镜录》当中所提到的很多经典,现在我们到《大藏经》中去搜索,三分之二连名字都搜不到,更何况这些经典的原文。《大藏经》的编辑即使是尽全国之力,每一个时代也还有很多的遗漏。《宗镜录》当中,能够看到很多稀有难得的经典和教诫。他后来还写了四十八个时辰来无间念佛的诗篇,每一个时辰写一篇文章,有如敦煌最近出土的《达摩五更转》,因时作颂,激励修行,类似的著作还特别多。

他把天台宗、贤首宗和唯识宗诸家的经论进行汇归以后,得出总结,让当时教下和宗门下的很多学者大为震惊,他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夫禅宗者,真唯识量, 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太虚大师在民国时期对于法眼宗的发起和发展给予过极高的评价。太虚大师对于法眼宗创始人法眼文益禅师,还有他的传人德韶禅师、永明延寿禅师关于“禅教合汇”的思想大为赞赏,尤其赞赏永明延寿禅师以及他的《宗镜录》这篇巨著。

太虚大师还曾经指出,清朝雍正最为崇拜永明延寿禅师的伟大事业。永明延寿禅师集《涅槃经》等成经海一滴,致力于禅教合汇,使禅宗和佛教的教法回归到唐及唐代以前的圆满辉煌。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逐次破除逐安位,大师批判欠商量
下一篇:《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真唯识量”的来源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凡夫、二乘和菩萨的三重境界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复习四谛与二谛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逐次破除逐安位,大师批判欠商量..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般若玄谈第三种:六家七宗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不要不服气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本无宗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五、解悟(定解)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作者介绍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上月取石白忙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十四放火焚烧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金刚兄弟一定要团结[栏目:丹真绒布仁波切]
 末那识与人生的关系(默如法师)[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冰窖一日游[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二、佛乘的大意[栏目:慈航法师]
 467.印中通授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明明了了观心,实实在在做人[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常做佛事‧成就佛道[栏目:本法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七 (10)[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十念法[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