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预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1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十讲之:预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预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对初果的预流向要说明一下。

    有一篇佛经(楞严经观音圆通章),在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里面讲到“预流”的道理,有一句话叫做“入流亡所”。我们平常身心的核心的部分,是以执着内在的身体、感受、习惯为主的。我们的执着对象,一定是以身体为核心的。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极少有人所执着的对象是某一种思考、某一种学问、某一个外部事件、或者是汶川地震的那些受苦人。可以执着一下,仅是悲伤的时候去想他们一会儿,可立马又回到自己身上来了。这是我们执着的重要习惯。

    但是初预道流的部分是把执着的向身见的习惯进行转移。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呢?对身见的习惯逐渐淡化、融化掉。对身体的习惯原本是温暖、细滑、舒适,这些是我们的一个自然趋向。这里将其方向转向能用之心,进行反流,彻底改变用心习惯,向能知之心反流而远离对所知之境的“固”执。

    突然有一天,初预道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心空空如也,即使想执著,没有任何东西了。大家在将来的用功当中,最容易体验到的就是这一点,当你突然发现,身心原来是一个虚伪的构造,既没有肠胃不舒服,也没有肠胃很舒服,很空洞很通透,发现这种空洞直接延展开来,包容了整个世界,对身体的理解突然就是整个所知的自然外境,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有多大,对于身体的这个“我”的理解也就有多大。到了那个时候,突然放弃了,放弃了以前的那些习惯,这是初预道流的过程。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四地修行中的大小乘差别
下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破他生颂词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一:概述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如来藏的修行原理:转依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加行淡茶饭,乞丐最相宜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智眼相牵,盲人得度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六等持力成办九住心是“止”的正行..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余论无此法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逐次破除逐安位,大师批判欠商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四七)[栏目:杂阿含经]
 什么是“三密”?[栏目:唐密文集]
 第三篇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如何去烦恼,得心安?[栏目:是非要温柔]
 唐密的四种观法[栏目:持松法师]
 僧人与禅修[栏目:禅宗文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1[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摩诃止观卷第九下[栏目:智者大师]
 行动——改变自我、拯救自我[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21度母灌顶开示[栏目:桑杰年巴仁波切]
 可怜悯者[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