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预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3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十讲之:预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预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对初果的预流向要说明一下。

    有一篇佛经(楞严经观音圆通章),在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里面讲到“预流”的道理,有一句话叫做“入流亡所”。我们平常身心的核心的部分,是以执着内在的身体、感受、习惯为主的。我们的执着对象,一定是以身体为核心的。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极少有人所执着的对象是某一种思考、某一种学问、某一个外部事件、或者是汶川地震的那些受苦人。可以执着一下,仅是悲伤的时候去想他们一会儿,可立马又回到自己身上来了。这是我们执着的重要习惯。

    但是初预道流的部分是把执着的向身见的习惯进行转移。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呢?对身见的习惯逐渐淡化、融化掉。对身体的习惯原本是温暖、细滑、舒适,这些是我们的一个自然趋向。这里将其方向转向能用之心,进行反流,彻底改变用心习惯,向能知之心反流而远离对所知之境的“固”执。

    突然有一天,初预道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心空空如也,即使想执著,没有任何东西了。大家在将来的用功当中,最容易体验到的就是这一点,当你突然发现,身心原来是一个虚伪的构造,既没有肠胃不舒服,也没有肠胃很舒服,很空洞很通透,发现这种空洞直接延展开来,包容了整个世界,对身体的理解突然就是整个所知的自然外境,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有多大,对于身体的这个“我”的理解也就有多大。到了那个时候,突然放弃了,放弃了以前的那些习惯,这是初预道流的过程。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四地修行中的大小乘差别
下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清净名言在二谛中的判定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论“无生”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五、解悟(定解)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为什么在第四地谈三十七道品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预设”在纯定境中的作用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识含宗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总结大乘五道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所缘缘、增上缘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般若为净第二种:莲社开宗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观”的正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论》思想略析(戈国龙)[栏目:中观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