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诸地菩萨也各有障碍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2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十讲之:诸地菩萨也各有障碍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诸地菩萨也各有障碍

其实,不管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还是三地菩萨,都有他们的问题存在,这也是要我们回头进行一番了解的。

初地前的菩萨有一种烦恼,叫做“遍计烦恼”。遍计烦恼就是由知见后天引生的烦恼,受了不良教育。像一个小孩受了不良教育、一个居士被外道带进去了、或者一个好好的修行人被一些不良的修行人影响了,由此人为所引发的后天烦恼,都称为遍计烦恼,就是遇到什么事就去执着什么事,去争取什么事或者去贪执什么事,这样的烦恼叫做“遍计烦恼”。

遍计烦恼在登入初地菩萨时就已基本断掉了,只剩这个遍计烦恼的一些习惯还在,称为俱生习气。虽然我们《入中论》不停地在辨析所谓的原始唯物主义、还有一些数论派、吠陀派等等的观点,辨析他们的错误之处,辨析完后我们要舍离,但一个登入初地的人,即使舍离了那些邪见,见解的余习还存在。这个遍计的余习还存在,这是初地菩萨的问题。

二地菩萨也有问题。《摄大乘论》里讲了,二地菩萨还有一个“邪行”的障碍。前面是余习,到二地菩萨这个余习在逐渐清理,清理得越来越少了。但“行为上的”那些习惯也还有一点存在,比如说我现在不反对因果了,但是反对因果的一些做法还存在,这个做法到了二地仍然成为障碍。

三地菩萨的问题是钝障,就是缺乏全面的总持能力。三地菩萨修行的优势是忍辱,但正是因为忍辱带来一个叫作“钝障”的障碍,他无法总持。这跟我们凡夫人的习惯、习气是很有些像的:一个忍耐能力比较强的人,你扇他几个巴掌,他还是反应不过来,他迟钝。当然三地菩萨不是我们凡夫的这种反应,但是这种钝障就表现在不能总持上:对于圆满法义、所修行门,以及全面的修行要领难以均衡总持。总持不光是能够记忆深刻,而且还能够灵活应用,就是能够全面观照与应用、不会缺失,不会到该拿出的时候拿不出来、不该拿出来的时候天天在嘴巴里头念,不是这样子的。

总持是一种能力,《地藏经》里曾经对于钝障有过对治的说法,地藏菩萨就说如果有人念诵经典,“旋念旋忘”,经常念经常忘,那么你们可以念诵《地藏经》,拿一杯水放在地藏菩萨前面来进行祈求,地藏菩萨加持了以后喝下这个水。到梦中的时候,地藏菩萨现加持相而来显现,清理掉你这个迟钝的障碍,以后的经典就能够记忆得住,学习佛法法义能够入心。初学佛的人的确就存在这个问题:不管多么好的佛法、不管当时听起来多么高兴受用,回过头佛法就没影子了,矛盾就来了。 等安静的时候打坐,想一想什么才是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事件?还是生气受委屈的事:“下次我还跟那个人说,和他讲理去。”这事才是记得最深刻的,这个其实不是聪明而是钝障。这个障碍就是障碍着自己对于佛法的深入,我们可不要小看了,或者说这是我的一个个性,那是我的一个尊严,我不能忘掉这些,但是对于基本法义的不能总持真的就是一种障碍。要相信我们的业力里面包括这一种。有这种业力之后,我们到了该用的时候拿不出来,那就苦恼了。

精进这一度的颂词,我们翻看《入中论》,大家一块来念诵一遍。

功德皆随精进行, 福慧二种资粮因,

何地精进最炽盛, 彼即第四焰慧地。

此地佛子由勤修, 菩提分法发慧焰,

较前赤光犹超胜。 自见所属皆遍尽。

颂词很短,内容很少。三地菩萨的问题是钝障。

第四地菩萨的问题是微细现行。所谓的微细现行,就是微细的所知方面的障碍,所知障断的还不彻底,还有一些比较细的、理解不到的,所以在他的行为当中清理不掉这些问题。四地菩萨以上的问题,我们就不详细说了,到后面学的时候再讲。每地的菩萨都有相应的障碍还存在着,但绝大多数是成功,《入中论》的方式是把成功和障碍的这些微细的部分都讲出来。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为什么在第四地谈三十七道品
下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谁都逃不脱的障碍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无罪”是四地精进的真实指标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 生成因果关系之一:原因与成果的关系..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一:概述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破从他体而生的自证分与依他起..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死魔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修“止、观”的利益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逐次破除逐安位,大师批判欠商量..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做点功课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因果同时则不一相续,同一相续则绝非同..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单在人无我大小乘人修行有何不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哪些修行的方法,可以保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谈佛经中名色的真义[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如何改造自己的命运(净空法师)[栏目:积德改命]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的深切含义[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恳请给予法律研究写作上的意见与开示[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念佛诵经目前哪种调子唱念较好?[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佛法有两端(净空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禅——主体的显现(李诗斌)[栏目:禅宗文集]
 将心比心[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荷担众业 莫扰师心[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