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萨的正确定义
 
{返回 大寂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94

菩萨的正确定义

依《大智度论》卷八十七说:「当知新发意菩萨虽无量劫发意,未得诸法实相,皆名新学。」

由此可知,凡夫学菩萨、做菩萨的目的,就是在于求证诸法实相(究竟佛道)的真理。未证实相(佛果实相)前,所知、所学、所悟法义,皆不会究竟,所以说仍是「新学」。而新学菩萨最初步入佛门时,修什么?学什么?才能一步一步的趣向学修菩萨法的根本目的—正见实相法性的究竟面呢?

依《大般若经》卷五一七说:「菩萨摩诃萨由修六种波罗蜜、疾得圆满、近能证得一切智智。」

卷三四七也说:「如是六种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是诸如来应正等觉无尽法藏,一切佛法从此生故。」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八也说:「六波罗蜜是菩萨善知识,六波罗蜜是菩萨大师,六波罗蜜是菩萨道,六波罗蜜是菩萨光明,六波罗蜜是菩萨炬。过去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未来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现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又三世诸佛萨婆若(诸佛究竟圆满果位的大智慧),皆从六波罗蜜生。」

《大智度论》卷五十三也说:「新学菩萨云何修学初方便道?若菩萨能行二种六波罗蜜,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是名初开菩萨道。进而能用无所得空行三十七品,是开佛道。布施、持戒等杂故,远菩提道;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等,乃至大慈大悲、毕竟清净故,名近菩提道。」

卷五十二也说:「大乘道即六度行。」

卷四十六也说:「六度是摩诃衍义。」

卷五十二又说:「三世菩萨学是六波罗蜜,具足时,得成佛道。」

卷四十六又说:「若说六度,则具足说菩萨道。」

《智度论》卷八十二则说:「菩萨欲求佛道,六波罗蜜若略、若广、应当受持、亲近、读诵,诵已思惟、正观……,当广知六度波罗蜜相及学一切法略、广相。」

菩萨不仅自学六度波罗蜜行,亦教导众生欲求佛道,当学六度;如《智度论》卷九十一说:「诸佛菩萨法,有先、有后……,此中菩萨但说欲令众生得佛道,故先教令行六度法。」

卷七十六也说:「菩萨欲成佛,净佛世界,不随他人教住,欲断一切众生疑,当学六度、三十七品、四摄法。」

卷八十七又说:「菩萨因次第学六度,六度圆满,过二乘地,入菩萨位,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卷四十六又说:「菩萨教化众生,净佛世界等,皆在六波罗蜜中。」

由此可知,要做一个大乘菩萨行者,首先一定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罗蜜先易后难,从粗到细,由浅入深的程序开始学习(卷八十七)。经过长时间的融通六度修行次第,才能成就究竟佛道。以下诸愿将会广明六度修证次第。

 


{返回 大寂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
下一篇:何谓菩提道?
 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
 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塞戒的基础
 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一佛名号开显万佛德行
 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四无量心定的修学意义..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引言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代人的放生观[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栏目:禅定]
 法空恩师讲《广论》102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脚跟犹未点地[栏目:公案100]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栏目:倓虚法师]
 我为你祝福 从〈大悲咒〉谈如何祈福有福[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心灵成长]
 真正的修行人[栏目:达真堪布]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三章 成就四妙加行 修入菩萨十地[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贪欲盖[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