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众和众
 
{返回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50

安众和众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

这一偈子是说,自己认同了这个和乐融洽的团体,也希望所有的人都来信赖它、维护它、尊重它、尊敬它。彼此间相互关怀照顾,不为私利争执,便能够和众、安众,没有任何障碍。

此所谓“僧”,是梵文“僧伽”的简译,是有组织规范及伦理体系的社团。佛教分为出家众及在家众,又分大众及小众、男众及女众。也分圣贤众及凡夫众、沙门众及菩萨众。而在佛教圣典中所称的“皈依僧”,必定是指出家的沙门众,它是象征着:一、少欲知足,二、清净无私,三、和谐无争的精神。

僧是学法、弘法、护法、依法共同修行,依律共同生活的团体及其成员。在佛的时代,主张全民*,财物属于团体共享,个人也属于团体共有;个人在团体中有接受培育照顾及发表意见的权利,也有爱护团体、维系团体,以及遵守团体纪律、认同大众利益的责任。

佛也尊重团体,并且主张“佛不领众,佛也在僧中”。佛是指导人生方向的导师,至于大众之间的各种问题,均交由团体的会议来处理。佛是至高无上的智者,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

佛教重视的三宝,就是因为要依“僧”学“法”,法由“佛”说,以佛为法的源头,以僧为体验佛法、弘传佛法的老师。所谓高僧,就是团体中的高明之士,能为大众以身作则,使大众安定和谐,给大众解惑释疑,异中求同,即是为大家排除障碍困难的人。

“皈依”是尊敬、认同、接受、信赖的意思。如果仅皈依佛而不皈依法与僧,只是一种神格崇拜,不能接受到提升自我精神领域的讯息。若只皈依法而不皈依佛与僧,则仅相当于学问的探究,不能接受到经验的传承。如果只皈依僧而不要佛也不要法,就好比结拜义兄义弟,或认义父义母,那仅是世俗感情的结合,而与平等超越的佛法不相关了。因此,皈依僧并不仅仅等于拜一个师父,而是以一个安众和众的清净团体,作为修习智慧之学的依止及榜样。


{返回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在眼前
下一篇:开启智慧
 没有异端
 超越两边
 如法实践
 似有实无
 不如无知
 禅能离欲
 无私无我
 禅的力量
 面对现实
 不留痕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七章[栏目:四十二章经讲记]
 十三、益世格言[栏目:诗偈法语]
 04-078六字大明咒之利益及功德[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被佛像“收藏”[栏目:上师讲故事]
 发光的手指[栏目:一池落花两样情]
 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栏目:圣凯法师]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八课 三论宗[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五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六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普遍胜利 - 慈祥的朝圣者[栏目:普遍胜利·普巴扎西仁波切故事]
 度众生勿吃肉 To Save Living Beings, Stop Eating Meat[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